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初筛,查看其对降低不合格血液采集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于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HBsAg胶体金试纸条进行检测筛查,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于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经检测筛查,对比两年间抗-TP、HBsAg不合格的情况。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使用HBsAg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的无偿献血者抗-TP的不合格率为0.38%(390/101807),HBsAg不合格率为0.28%(291/101807);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检测的无偿献血者抗-TP的不合格率为0.21%(236/109961),HBsAg不合格率为0.18%(201/109961)。两组的抗-TP不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5),HBsAg不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可以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情况,降低抗-TP、HBsAg造成的血液反应概率,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HBsAg、抗-HCV、抗-HIV、抗-TP酶免四项中再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追溯,分析造成再检的原因,为是否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永久屏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追溯分析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本站无偿献血者酶免四项再检标本2329例,用原试剂进行双孔再检的情况.结果 再检标本66.98%为阴性,阳性符合性仅为33.02%.阳性献血者中除抗-TP主要为双试剂阳性报废外,其他3项均以单试剂阳性报废为主,尤其是抗-HIV,单试剂阳性报废占87.10%.结论 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永久屏蔽会造成一定比例合格献血者的流失.建议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实行暂时屏蔽,并定期追踪复查,复查阴性者可解除屏蔽,复查阳性者再进行永久屏蔽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事业单位人员无偿献血血液安全状况,为当前东莞无偿献血新模式转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东莞市参与无偿献血的7156名事业单位人员的献血情况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参加无偿献血的事业单位人员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指标均低于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其中ALT、HBsAg、抗-HIV和抗-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业单位重复献血者总不合格率为0.95%,低于初次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事业单位人员不仅可以成为固定献血者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对宣传和推动无偿献血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应加强重复献血者队伍建设,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增城市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 2010年增城无偿献血者56 180(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的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56 180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6.47%; ALT指标不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HBsAg指标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献血者阳性率为8.21%,女性献血者的阳性率为3.41%,P< 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LT的阳性率男性为5.31%,女性为1.69%,P<0.05,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含高中)”与“高中以下”的人群比较,P< 0.05,差异有显著性,为主要献血人群.结论 增城地区ALT指标不合格率占总的报废率的61.81%,采血前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ALT快速筛查,特别是男性献血者.招募低危献血者人群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提高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 对2009 ~2011年间10009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威海地区2009 ~2011年团体献血血液报废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献血者血液检测因素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P>抗-HCV> HBsAg>抗-HIV,ALT不合格成为首要报废原因,占60.84% (2111/3470),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以轻度升高为主.抗-TP阳性居报废第二位.结论 加强团体无偿献血者ALT的筛选,尤其是男性献血者,以降低团体献血ALT的报废率;个体献血要通过加强街头ALT初筛结果与检验科检测结果的比对,根据检验科结果调整街头ALT初筛的临界值,保持两者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最大限度的避免ALT轻度升高献血者献血;采用金标试剂对TP进行快速筛查,以降低抗-TP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李芳 《临床医药实践》2013,(12):921-922,928
目的:了解晋中市无偿献血者献血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降低输血风险,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2008年—2012年晋中市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3062例献血者中,不合格3 849例(3.40%),其中ALT 2.03%,HBsAg 0.41%,抗-HCV 0.39%,抗-HIV 0.13%,抗-TP 0.51%。结论:晋中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ALT是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秋华 《江西医药》2014,(12):1581-1583
目的:根据全省血液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为提升采供血服务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江西省10个地区11个血站献血者年龄、献血次数、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总献血人次增长14.2%。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献血者年龄、频次、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上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次的比率增长16.4%,献血2次及以上再次献血者增长5.41%。ALT、HBsAg、抗-HCV、抗-HIV、TP的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72%、1.05%、0.26%、0.11%、0.59%。结论应创新宣传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升无偿献血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教和征询工作,避免影响检测的因素,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淘汰的原因,探讨我国对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2010年济源市无偿献血者血液ELISA检测淘汰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将2007—2010年ALT单项不合格及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 0.7≤S/CO<1的献血者作为随访检测对象。结果2008—2010年无偿献血23 016人次,淘汰362人次。初次献血16 110人次,淘汰261人次,固定献血(献血次数≥3次,每年至少献血1次)6 906人次,淘汰101人次。初次与固定献血者淘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阳淘汰274人次,占淘汰人次的75.69%(274/362)、双阳淘汰88人次,占24.31%(88/362)。抗-HIV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经市CDC确认均为阴性。2007—2010年随访检测:ALT不合格153人次,合格122人次,合格率79.74%;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共检测144人次,合格132人次,合格率91.67%。结论应建立合理的献血屏蔽淘汰管理制度。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 ELISA检测不合格者,定期进行随访。采供血机构应逐渐开展集中化检测,提高检测质量,开展阳性标本确认实验,避免ELISA检测假阳性的献血者被排除。  相似文献   

9.
刘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236-237
目的了解怀化市血液安全状况、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其发展趋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6~2010年本市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9.58%,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9%、0.81%、0.73%、0.16%、0.79%。结论怀化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ALT异常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HBsAg、抗-TP、抗-HCV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抗-HIV阳性人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HBsAg、抗-HCV、抗-HIV、抗-TP抗体的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和ALT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判断因检测而非献血者本身原因而暂时屏蔽的献血者解除屏蔽的时间,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站无偿献血的682名无偿献血者,对HBsAg、抗-HCV、抗-HIV、抗-TP抗体单试剂检测阳性、或ALT不合格者,间隔六个月后再次抽血进行重新追踪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判断与原来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追踪检测各项目合格率分别是:HBsAg 31.6%、抗-HCV 40.1%、抗-HIV为61.1%、抗-TP为14.2%,ALT为63.3%。经χ2检验,各检测项目追踪检测合格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单试剂检测结果不合格或ALT不合格而暂时屏蔽的献血者血液追踪检测,可以减少因HBsAg、抗-HCV、抗-HIV、抗-TP抗体的ELISA检测假阳性或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ALT暂时增高而不合理误淘汰献血者,对建立和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保护献血者热情,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血站负有告知献血者献血结果的义务。所以血站应对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告知,但如何进行告知,尤其是对检出病毒标志物献血者的告知,一直是行内人士交流、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选择何种方法告知,对确保血液信息保密、保证献血者的积极性、献血的社会影响性以及献血人群的稳定性均有重要意义。结合我站工作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可行性归队方案。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韶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中HBV NAT反应性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无反应性的献血者。召回63例进入归队流程,分别于第3、6个月时进行追踪随访检测,采用ELISA与病毒NAT复检反应性项目,统计2次复检结果合格率情况,评估献血者归队献血资格,分析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可行性归队方案。结果 2015—2020年献血人数共146 319例,共召回63例归队复查;63例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第1次追踪检测结果 ELISA筛查反应性1例,占1.59%;NAT筛查反应性9例,占14.29%;53例ELISA无反应性/HBV DNA无反应性献血者第2次追踪检测结果 ELISA筛查反应性为0例,NAT筛查反应性为5例,占9.43%;经2次追踪复查结果显示,有76.19%(48/63)的献血者ELISA无反应性/HBV DNA无反应性,符合归队献血资格。结论 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中存在假反应性结果,也存在感染康复期群体,开展献血归队方案可为献血者归队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LT检测在血液安全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出ALT单项首次检测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追踪分析其重复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2010~2011年955例单项ALT阳性的献血者中,再次参加献血者476例,其中,HBsAg、Anti-HCV、Anti-HIV、梅毒抗体及ALT5项均阴性者347例;不存在ALT合并其他4项传染病阳性的献血者中,ALT单项阳性者129例;重复献血1次者256例,其中ALT阳性者42例;重复2次及以上次献血者220例,其中ALT阳性者87例;油腻饮食、烟酒、疲劳、睡眠不足等非病理性因素是引起ALT升高主要原因。结论尚未发现ALT为血液检测带来任何帮助;在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建议对2次以上ALT均不及格的献血者,需要加强健康征询干预,或者采取献血前进行ALT初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威海市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人群特征,为献血者招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对无偿献血者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2013年威海市1674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32089名全血捐献者人群结构、献血经历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威海市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统计指标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献血经历、血液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献血者中35岁以下年轻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全血献血者,分析原因与男性身体特征及工作人员针对性招募有关,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文化程度与职业的差异在于团体献血工作的开展。血站可根据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制订宣传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募,可以极大提高招募成功率,使机采献血者队伍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来自无偿和互助献血单采血小板血液安全性,为完善单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采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使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速率法),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检测(NAT),比较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筛查总体不合格率及各筛查项目的不合格情况,并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比较不同来源献血者解锁率。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共检出1495份不合格样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95%,广州市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互助单采血小板总体和各年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血(P 0.05),互助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项目:HBsAg、抗-HCV、抗-HIV(单试剂阳性)、抗-TP、ALT、单项NAT的阳性率均高于无偿献血者。对404位单试剂阳性单采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82.37%;互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70.65%(χ2=6.03,P 0.05)。结论单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血液安全风险较无偿献血高,不适宜作为今后单采血小板的招募发展方向,采供血机构应坚持从固定无偿献血者中招募,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做好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复检和归队工作,扩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6.
部队无偿献血者血液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部队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部队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速率法检测ALT。初检、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不同人员分别操作。结果采集血液10708份,初、复检不合格者分别为299份和213份;ALT单项不合格者为313份,占总不合格人数的61.1%。结论必须严格执行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初检、复检两次检测的规定;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合理进餐的宣传教育,降低假阳性率,确保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浙江温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反应性归队检测结果,为完善当地无偿献血归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筛选并召回温州市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申请归队的血液筛查反应性既往献血者,进入召回检测流程后对感染性标志物进行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合核酸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印迹、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归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申请归队的献血者160人中,进入归队检测流程82人(51.3%),成功归队51人(62.2%,51/82);再次献血25人(49.0%,25/51),共献血124次(全血21次,机采血小板103次),总献血量32 750 mL。结论 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流程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献血者的流失,恢复献血者的献血权益,也缓解了临床用血压力。  相似文献   

18.
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献血者献血前的严格筛选。经RPHA检测HBsAg阴性的健康献血者96例,用ELISA复查乙肝六项指标及一项甲肝指标。乙肝标志物阳性率为37.5%,抗-HBc(1:100)阳性率为25%、HBeAg阳性率9.4%、抗-HAVIgM阳性率5.2%。据此,建议采用ELISA检测FIBsAg、HBeAR、抗-HBc做为筛选献血者指标,并对献血者接种乙肝疫苗以阴断输血后肝炎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孙昂  苏湘晖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17-1818,1820
目的 通过对岳阳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结果的分析,探求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岳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65%.抗-TP、抗-HIV、抗-HCV不舍格率呈上升趋势,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检测项目不舍格主要集中在抗-HCV、抗-TP、HBsAg.结论 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招募固定献血者 降低输血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献血次数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的关系,探讨招募固定献血者降低输血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一年的无偿献血者按献血次数进行分类统计,并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作相关分析;同时以固定献血者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与献血次数存在负相关,固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从源头上发动招募固定的献血员,采集的血液更安全,潜在的危险更小,对降低输血风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