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作能力是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基础,对儿童未来运动专项技能的发展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先前的研究认为,肥胖与儿童的动作能力有关,肥胖儿童在粗大和精细动作技能、平衡协调方面表现明显低于健康体重同龄人.然而,在儿童动作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及神经发育的个体差异,导致了肥胖与儿童动作能力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本文将...  相似文献   

2.
探讨7~8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动作能力感知的关系,为促进儿童运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铁路第五小学一、二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的7~8岁儿童162名(男童78名,女童84名)进行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儿童感知能力和社会适应量表(PSPC-P)中的感知身体能力分量表的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动作能力感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2,-0.58,P值均>0.05);不同年龄分组中大肌肉群动作发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9,P<0.01),8岁组儿童总分(63.10±5.70)高于7岁组儿童(57.96±7.76).7~8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总分、移动性动作、控制性动作与动作能力感知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9,0.21,0.24,P值均<0.01).结论 7~8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动作能力感知具有相关关系,控制性动作对动作感知能力影响大,性别对动作能力感知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与持续的体质下降及日益严重的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受到体育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共同关注.然而,基于健康结果为导向的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未能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基于身体素养概念、身体素养构成要素、直接与间接的证据阐述身体素养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关系,并指出未来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如开发中国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儿童青少年群体身体素养测评工具;开展身体素养与身体活动参与及健康关系的纵向研究;身体素养干预对身体活动行为及健康结局的直接影响.身体素养提升成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及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降低因身体活动不足带来的公共卫生负担.  相似文献   

4.
探讨3~5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与体适能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肌肉动作和体适能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201名3~5岁幼儿,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第3版(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hird Version,TGMD-3)评价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量与评定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指标(10 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水平.结果 3~5岁幼儿的位移动作、实物操控动作、大肌肉动作水平及身高、体重、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立定跳远的成绩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P值均<0.01).不同性别3~5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水平、位移动作和10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5岁男童的实物操控能力和网球掷远成绩高于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低于女生(P值均<0.05).3~5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与10m折返跑、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走平衡木成绩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与幼儿的体质量指数、坐位体前屈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02,0.07,P值均>0.05).3,4岁组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和体适能各项测试指标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3~0.21,P值均>0.05),5岁组幼儿的实物操控能力和双脚连续跳成绩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对幼儿的体适能无预测作用(R2 =0.05,F=2.62,P>0.05),大肌肉动作水平对于幼儿的体适能无预测作用(R调整=0.04,F=2.00,P>0.05).结论 3~5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和体适能水平相关.幼儿工作者应重视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监测和促进,以利于提高幼儿的体适能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广州市城镇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 2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水平的因素。结果 广州市城镇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总得分52.70±13.17,其中器官功能(55.73±13.84)和躯体调适能力(54.65±15.38)优于活动功能(48.10±18.33)。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水平的总评分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收入、运动频率和时长、饮茶情况、睡眠质量和时长、自诉健康状况以及患慢病情况等因素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 =82.538, P <0.001)。器官功能、活动功能和躯体调适能力三个维度的评分与家庭人均收入、自述健康状况、每周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长以及睡眠质量呈正比;与患慢病数量呈反比。结论 广州市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比较超重与正常体重儿童体适能、体力活动的差异及其父母与子女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肥胖儿童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扬州市某小学119名8岁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数据,使用体力活动问卷测量儿童及其父母的体力活动水平,采用中国体质健康指标中8个运动测试全面评定儿童体适能水平.结果 超重男童体力活动水平(2.90±0.65)与正常体重儿童(2.41±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母亲与其子女的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β男=0.32,β女=0.35,P值均<0.05).结论 超重儿童体适能、体力活动水平低于正常体重儿童,母亲体力活动水平与子女体力活动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相关文献,探究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作用,旨在为体医融合的心血管疾病管理与主动健康服务模式提供新思路。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居民身体活动受年龄、性别、职业类型、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自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和经常运动人群的比例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需提倡加大锻炼强度与人群比例。大部分的研究认为总体身体活动水平与常见心血管疾病可变危险因素之间的剂量-反应成负相关,并具有长期效应;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小学3~4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资料完整的1508人作为研究对象,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儿童血压与身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儿童收缩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等指标之间均显示正相关关系,舒张压与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等指标之间显示正相关关系(P<0.01);控制身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收缩压、舒张压只与身高和胸围有相关关系(P<0.01),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控制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儿童的身高、胸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 建立 3~ 6岁儿童感知运动能力常模。  [方法 ]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上海市 195 0名3~ 6岁儿童为研究样本 ,应用《儿童感知运动能力评定》量表问卷 ,对儿童听觉、视觉、活动量、味 /嗅觉、身体姿势、动作、情绪 /社交等方面进行调查。  [结果 ] 建立了 3~ 6岁儿童总常模。检验发现 :总的项目 13 3条 ,与年龄相关的项目 3 6条 ,与性别相关的项目 2 8条。  [结论 ] 感知运动能力评估作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评价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筛查可使用总常模。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云:"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其中的"筋长一寸"说的就是人体的柔韧性。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健康体适能这里还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体适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体适能的定义是:"在应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导致其健康水平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进一步加重了该趋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深入解析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追踪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分析了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适能、认知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发现相关健康效应存在显著的体力活动类型、强度和时间差异等,进而提出了体力活动相关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身体活动不足和静坐时间过长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必要归纳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而概述身体活动不足与静态行为的关系,探究身体活动和静态行为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以及关联建成环境等重要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活动不足和长期静态行为是儿童青少年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通过改变建成环境增加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可能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的现况, 并分析其与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选取163 656名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体育活动时间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差异, 采用χ2检验比较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差异。建立log-binomial回归模型, 在调整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影响因素后, 分别分析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与其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障碍得分, 以及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M(Q1, Q3)分别为4.11(3.78, 4.78)、2.70(2.10, 3.20)和1.55(1.22, 2.07), 其中, 城市儿童青少年、男生、年龄较小和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更高, 且感知运...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美国运动医学协会认为,体适能由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组成。竞技体适能是指与运动竞技能力有关的体适能,包括的要素有: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和速度。健康体适能是与人体健康水平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包括以下要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对儿童生长发育及与动作能力感知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儿童身心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7~8岁儿童178名作为对象,所有儿童入院后均完成身高、体重测量;采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对儿童的大肌肉群发展进行评估;采用儿童感知能力和社会适应量表(PSPC-P)对儿童感知身体能力进行测试;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运作能力感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8岁儿童中男性TGMD-3评分中移动性评分低于女性(t=7.391,P<0.05);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女性(t=5.327、6.481,P<0.05);8岁儿童中移动性、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7岁(t=6.035、7.121、6.092、P<0.05);7~8岁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略高于女性(t=7.091、6.436,P<0.05);男女童PSPC-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8岁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高于7岁(t=6.093、7.163、5.992,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中移动性、控制性及总分与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呈正相关性(移动性r=0.745、0.737、0.762;控制性r=0.698、0.794、0.751;总分r=0.711、0.721、0.745,P<0.05)。结论 7~8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动作能力感知存在紧密的联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应增加儿童动作测量,全面评估儿童身体、心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睡眠时间、身体活动和膳食摄入等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数据来源于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对3~5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营养状况及与睡眠时间、身体活动和膳食摄入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调查3~5岁儿童2 586名,儿童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7.12%和3.13%。低出生体质量儿童发生消瘦或肥胖的风险高,日均身体活动时长>150 min的儿童发生超重的风险低,日均睡眠时间>11 h的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低。结论 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与出生体质量、身体活动、睡眠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年龄、性别对3~4岁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为儿童保健、早期教育的干预指导提供更丰富参考资料。 【方法】 调查中山市石岐区36~48月龄儿童152人,应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幼儿心理行为发展的动作、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社会性、语言、社会习惯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进行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以男女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采用Mann-Whitney检验。 【结果】 男女幼儿动作能力发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社会性、语言、社会习惯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动作和认知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家庭知识性与认知能力发展、成功性与社会性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3~4岁儿童动作、认知能力仍在快速发展,男女幼儿动作能力发展已不同,知识性高的家庭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成功性高的家庭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讨粗大动作技能对3~6岁幼儿身体活动的影响,为幼儿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翔殷幼稚园332名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大肌肉动作发展量表(TGMD-2)测量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情况,利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短卷(IPAQ-SF)由家长代理报告身体活动情况.结果 上海市3~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较低[(54.76±13.86)分];幼儿身体活动主要以低强度身体活动为主,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58.62±52.73) min.位移技能对幼儿高强度身体活动(β=0.19)、身体活动总时间(β=0.12)的影响效应最大(P值均<0.05),贡献率分别为3.3%和1.1%;操作技能对中高强度身体活动(β=0.17)、中等强度身体活动(β=0.12)影响效应最大(P值均<0.05),贡献率分别为2.5%和1.2%.粗大动作技能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与性别、年龄均无关.结论 在3~6岁人群中重视和发展幼儿的粗大动作技能,可能是促进幼儿身体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模式和水平。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有完整人口统计学、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调查数据的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儿童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在校体育活动、家务性劳动、往返学校交通行为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的比例,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活动量及其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和家庭收入差异。结果调查对象有静坐行为的比例最高(97.9%),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最低(33.6%);各年龄和性别组均呈现相似的参加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的比例分布。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或具有静坐行为的儿童青少年相应活动类型的活动量中位水平最高,分别为39.9和36.1 MET-h/week,进而体现出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时间过长。各种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活动量存在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差异(P均0.05)。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身体活动,应加强以提高身体活动水平为目的的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0.
体力活动不足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低体适能水平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显著行为危险因素和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运动和适宜的体适能水平在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发挥有益作用并存在量-效关系。该文主要介绍健康体适能研究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