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照相筛查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155例已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眼底照相检查筛查原发性青光眼,统计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2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0例,检出率为2.8%,其中13例为新查出患病,占比为21.7%。6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49例(2.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11例(0.5%)。6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7例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10例采用药物治疗,43例未经任何治疗。结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内已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照相检查,通过阅片可从中及时发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降低因青光眼而致盲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唐文丽 《上海医药》2012,33(10):10-13
青光眼是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眼病,但又属于可预防盲。早期发现,早期接受治疗就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能保持有用视力。本文对青光眼的早期筛查技术,青光眼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进展,以及社区干预和随访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为社区医生开展眼保健服务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青光眼为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然而多数青光眼患者早期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所以需要重视筛查工作,在人群中进行有效的青光眼筛查是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关键。因为青光眼的视野损害为特异性损害,视野检查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特异性的支持,同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etinal nelve fibers layer defect,RNFLD)被认为是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一种可靠的客观依据,有学者认为它要比视野缺损的出现早4—6年,而视盘形态学的研究也成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研究的重点。所以考虑二者均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临床诊断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意在比较二者在早期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其进行分析评估,着重探讨其对早期青光眼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患,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在本病近视眼有高度的发病率,应慎重对待近视眼患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不伴有眼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的其他眼部改变,在前房角始终开放的情况下,眼压升高引起视乳头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1]。  相似文献   

5.
<正> 青光眼是眼球内压力升高而引起的暂时或永久视力损害疾病。一般分为原发性开角型、原发性闭角型、先天性和继发性4种青光眼。为了及早和适当的取得治疗、防止视力丧失,须早期就医诊断。 早期诊断青光眼,可预防失明;瞭解青光眼最合适的治疗原则,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是由于病理性眼压超过了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而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导致视网膜节细胞(RGC)不可逆性的凋亡及视神经纤维的丢失,从而导致视功能损害,视野缺损,随时可能导致失明的疑难眼病.青光眼发病迅速,危害性大,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二位致盲眼病[1].如何防治青光眼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对青光眼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青光眼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对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尤为重要.在此笔者就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客观检查的可行性和敏感度,早期诊断是疾病早期治疗使进行性视功能损害停止或延缓的关键,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控制眼压,防止或延缓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暗室低头试验在早期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将可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暗室低头60min试验,测量试验前后眼压并作房角检查,试验阳性者进行了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并随访1~5月后,再复查本试验。结果可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70只眼中试验呈阳性为57只眼,阴性为13只眼,阳性患者中有10例20只眼接受了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后复查本试验转为阴性。结论暗室低头试验能提供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诊断依据,以避免急性发作,可对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后提供治疗效果及明确分型。  相似文献   

9.
吕茜  张一凡 《河北医药》2012,34(21):3292-3293
青光眼是当今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它所造成的视力丧失、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是不可逆的。青光眼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到眼科就诊时多已对视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对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防治的公共卫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在健康体检机构进行青光眼机会性筛查模式及效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但自内障可通过手术治愈,青光眼则导致不可逆性盲。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所以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它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终身监测、终身复查也非常重要。所以,让青光眼患者了解疾病的过程及治疗的基本知识,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青光眼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肝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治体会.方法 对启东的海复、东元两地开展原发性肝癌筛查,HBsAg阳性者进行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和B超检查,并对其中高度怀疑肝癌人群进一步作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同时对当年因肝癌入院行切除手术的79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析和5年随访.结果 对两地入选的8831例进行普查,发现HBsAg阳性1061例,经AFP和B超筛查,诊断肝癌34例(早期肝癌22例,中晚期肝癌12例).入院手术的79肝癌患者中,早期肝癌36例,大部分为普查发现,临床症状少而轻,5年均生存.而43例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1.6%,明显低于早期肝癌组(P<0.01).结论 肝癌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切实做好筛查工作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于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术前检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等方式,结合统计学方法,说明该手术的有效性。结果经过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病例,平均视力得到了提高,青光眼的眼压下降明显,前房角深度明显增加,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超声是胆囊病变检查的首选,体会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32例术前经超声诊断为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图像结合术后的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32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原发性胆囊癌的患者中,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的有26例,准确率为81.25%,误诊6例,误诊率为18.75%。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率高,且无痛苦,是理想的首选筛查方法,便于早期发现胆囊癌,为早期治疗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以闭角性青光眼比较常见,晶状体膨胀导致的瞳孔阻滞、房角关闭可引起眼压升高、视神经损害,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将导致患者失明[1]。原发性青光眼的传统治疗以药物、小梁切除术等为主,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较高,还可加速白内障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伴发白内障,也给治疗增加了难度[2]。寻找一种可一次解决原发性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变化、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  相似文献   

16.
于芳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4):302-303
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相当重要的。然而许多患者对此病不了解,畏惧手术或抱侥幸心理,往往延误诊治,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下降,甚至致盲。就我科近半年来对48例青光眼患者实施临床手术及常见的心理反应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并总结施行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32例患者32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一个月视力不变-视力改善30例眼(96%),视力降低2眼(4%);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术眼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滤过泡瘢痕组织形成,是治疗青光眼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配合护理保证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实施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本院54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手段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4例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王增智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69-3270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术后随访3~24个月,对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形态、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晶状体摘除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摘除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经一段时间后均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患者出现前房积血,经治疗后吸收。结论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改善视力,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是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尽管激光、手术治疗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药物降压仍是目前青光眼常规的和主要的治疗方法[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青光眼诊疗指南中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为药物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