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观察反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住院原因及心理特点,进行沟通技巧、心理干预、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复发,降低住院次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心理护理,转变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的认识,提高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168例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根据病情采取临床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态趋于平和,从而达到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结果对于本组的168例老年脑梗死的住院患者,通过住院治疗,患者的疾病基本达到住院治疗标准。结论通过临床心理护理,改变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并且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娟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157-158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反复住院,通过对发病诱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其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降低反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圣元  胡慧军  李航 《中国医药》2013,8(6):791-793
目的 观察2002-2011年我院高压氧科住院患者疾病的构成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2011我院高压氧科4603例次住院患者的疾病病种进行分析,观察住院患者病种的构成资料,分析排名前5位疾病的变化趋势.结果 住院患者的绝对住院人数持续增多,由2002年的225例逐渐上升至2011年的989例.总体住院比例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脑外伤、脑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梗死,共占所有住院例次的83.55% (3846/460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呈逐渐减少趋势,由2002年的31.11%(70/225)逐渐下降至2011年的14.76%(146/989).脑出血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7.56%(17/225)逐渐上升至2011年的20.02%(198/989).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3.11%(7/225)逐渐上升至2011年的16.58%(164/989).脑外伤及脑梗死的住院患者所占比例较稳定.结论 2002-2011年高压氧治疗疾病病种构成发生了变化,单纯高压氧门诊治疗已无法完全满足目前患者的需要,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通过建立高压氧专科病房使广大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卓翠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75-276
老年高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对48例老年高心病住院患者的整体护理中,加强了他们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乐观,均已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2年患者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统计和观察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比。结果:10年间外科患者大幅度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年下降,脑梗死上升到第一位,脑出血患者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逐年减少,老年性痴呆患者增多。住院人数减少,床位周转率下降。结论:卫生体制的改革、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响了住院病种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患者的遵医依从性的影响,达到促进疾病康复。方法对本科收治的7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的心理状态,两组遵医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后住院患者的心理压力、焦虑减轻,对疾病和预后等情况有了充分的认识,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新农合首次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为住院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对200例新农合首次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新农合首次住院老年患者均存在认知水平低、焦虑、不公平感等心理健康问题。结论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好参合未受益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老年新农合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促进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使患儿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本研究对60例4~8岁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3年11月至12月60例4~8岁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入院  相似文献   

10.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1/3,肺炎还是造成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临床发现,小儿反复肺炎的病因主要为呼吸道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和免疫缺陷病。而早期诊断反复发作的肺炎,对提供及时治疗和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科是专为治疗脑血管疾病而设立的临床科室,主要治疗疾病有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所患疾病大多与患者的大脑思维、行走步态等有关,是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较多见的临床科室。患者在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12.
李娟 《黑龙江医药》2001,14(5):416-417
对于无陪护的住院患儿,由于他们年龄不同,疾病的种类和病情不同,住院时间的长短不同,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对住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对减轻疾病的痛苦,消除或减轻情绪上的焦虑、恐惧,使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晓燕 《哈尔滨医药》2012,32(4):327-32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等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结合健康教育指导,合理的饮食控制,改善病人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结果 正确的心理护理使高血压住院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结论 恰当的心理护理,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变化与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情况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康复期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调查情况。结果研究表明,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从高到低依次为担心他人歧视、担心疾病复发、担心工作问题、情绪悲观,女性担心他人歧视例数明显高于男性,男性担心工作问题例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应给予其不同的心理问题,保持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游晓燕  黎小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21-3421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5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8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n=40),双号为对照组(n=40),两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增强自身免疫力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在疾病恢复期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一年内追踪观察病人病情反复发作次数(即再次住院率)和再次住院治疗的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再次住院次数、再次住院治疗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可控制COPD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对其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时间进行分组,筛选2016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筛选2017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升学、就业、升职、择偶等压力日益加剧,负面情绪不断增加,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多,且往往反复发病,多次长期住院,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精神科患者特殊的病理条件和住院环境,给护患沟通、护理安全增加了难度,极易发生护理纠纷,一直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对收治的30例精神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春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77-1078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逐渐增多,65岁以上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可达6%~10例[1].CHF是各种疾病导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反复多次住院、预后差,病死率高[2].在临床工作中只重视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忽视心理护理.会影响到患者身体的恢复.本人对在我科住院的50例患者心理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常见到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反复住院的情况,为了减少复发次数,延长其生命,对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的病人,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隆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443-1443
小儿对疾病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婴幼儿对由于疾病而产生的痛苦还不能理解,也不能用语言表达。医院陌生的环境使儿童产生恐惧和不安,患儿在住院时,由于年龄不同、疾病和病情不同、个人的特点不同,因而对住院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使患儿早日适应医院的环境,并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使患儿早日康复。1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1.1惶惑不安的心理1.1.1婴儿期在前半年一般比较平静,较少哭闹;后半年会对母亲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表现为分离性焦虑,时常哭闹,寻找母亲,避开和拒绝陌生人。1.1.2幼儿期及学龄前儿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