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并随访一年,判定102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中,显效79例(77.5%),有效23例(22.5%);患者术后一个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一年,总有效率为80%。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明显,且手术简单易操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等离子低温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双下鼻甲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随访1年。按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76.7%(46/60),有效18.3%(11/60),无效5%(3/60),总有效率95%。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患有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症状比单纯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要更明显,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麻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3年11月18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92例,有效68例(73.9%);研究组92例,有效86例(93.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症状改善幅度显著提高。结论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予以全面分析。方法5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术,对照组24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取得显著效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外科手术疗效,探讨多样化的变应性鼻炎治疗手段。方法:选择30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鼻腔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及蝶腭神经、筛前神经微波热凝的联合手术。术后按"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给与口服抗组胺药,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30例术后随访2年,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7%。结论: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厚的病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行鼻中隔及下鼻甲联合手术,辅以蝶腭神经、筛前神经微波热凝及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改善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为实验组,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5%和10.0%,且实验组明显并发症均少。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症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矫正鼻中隔偏曲对控制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哮喘发作的疗效。方法对3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下鼻甲前端部分切除术,其中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4例,占38.88%。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3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1例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13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94.44%。对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9例术后哮喘症状明显减轻,5例哮喘症状有所减轻;有效率达100%。结论该手术安全、有效并易于操作,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伴哮喘发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持续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鼻内镜下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定时随访判定疗效。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1%(67/72),1年有效率为80.6%(58/72),2年有效率为66.7%(48/72)。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或免疫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通过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射频等离子消融治疗并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0例并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应用鼻中隔次全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低温射频等离子对肥大鼻甲、鼻丘及鼻中隔前上方消融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均能在局麻下完成治疗,随访1年以上,该方法能矫正鼻中隔偏曲,有效的缩小肥大鼻甲,术后患者术后过敏症状消失,有效率达97.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联合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治疗并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间我院10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予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短期总的有效率为95.98%,1年后总的有效率为86.27%.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欠佳的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同时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30例,第1组合并鼻中隔偏曲者1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前筛解剖变异5例,第2组单纯变应性鼻炎15例,对第1组10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5例患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前筛开放术,第2组1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各有一定效果,但症状难以消除,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本文应用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尤其是伴有鼻中隔偏曲)4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蔡卓  朱怀文  肖富新  阮奕劲 《贵州医药》2008,32(12):1092-1093
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和鼻丘黏膜划痕加蝶腭神经电灼加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治疗了2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鼻中隔偏曲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彭亚  李湘胜  李琴  柳浩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20-2321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伴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术后定期进行鼻腔清理及换药。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及1年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8%(59/65)、84.6%(5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2%(45/65)、60.0%(3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选取36例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C组,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加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1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100%、B组:18.8%、C组:100%,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6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5%、B组:全部复发、C组88.9%,A、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A、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0%、C组:69.4%,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C组。结论予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有较好疗效。变应性鼻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有关,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88.00%、80.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56.00%、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比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疗效更持久,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晓瑾 《北方药学》2013,(11):78-7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变应性鼻炎并发鼻中隔偏曲现象的患者,以矫正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比较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疗效差异。结果:治疗之后3个月,本组46例病患45例有效,总有效率97.83%,治疗之后12个月,41例有效,总有效率89.13%,两者比较,前者比后者高,差异显著,P<0.05。术后,46例病患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者嗅觉减退等症状。结论:临床医师以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手术为变应性鼻炎伴随发生偏曲现象的患者施治,可有效改善打喷嚏、鼻痒、流清涕症状,且无并发症,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的疗效。方法选择131例鼻中隔偏曲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行个性化手术,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慢性肥厚性鼻炎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中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112例(87%),有效19例(13%),无效0例。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