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3.2mm及6.0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对74例(81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除同期植入PMMA或折叠式人工晶体,对照白内障囊外球12mm切口的96只眼,在术后1周~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组后术1周~1个月的视力明显高于12mm切口组(P<0.05),术后1周~3个月时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明显低于囊外除组(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球术具有早期恢复视力,术后散光轻微,屈光状态稳定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及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疗效比较,探讨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例为观察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选取同期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例为对照组,进行同样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两组比较,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浑浊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虹膜后粘连、前房出血、瞳孔变形等。结论在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条件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以及如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该院自2009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9例(231只眼)高龄白内障患者(≥80岁)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全身疾病的影响.结果 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7.8%,0.05~0.3者16.0%,≥0.3者76.2%.手术脱残率为76.2%,脱盲率为92.2%.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后囊破裂、角膜水肿、高眼压和前房积血.结论 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前要进行综合因素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李筱芹  秦艳  何晓汶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76-3277
目的:探讨硬核(Ⅲ级以上)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2例110眼硬核白内障施行6mm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天矫正视力≥1.0者9眼(8.18%),0.8者20眼(18.18%),0.6者30眼(27.27%),0.5者10眼(9.09%),0.4者15眼(13.64%),0.3者9眼(8.18%)。0.1-0.2者17眼(15.45%)。总的0.6以上的有59眼(53.6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散光与超声乳化术相近。结论:对于硬核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疗效可靠,手术快捷,经济安全,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疗效与超声乳化术接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和非球面人工晶体联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00例(共1000只眼)白内障患者,对其采取超声乳化和非球面的人工晶体联合植入的治疗方法。结果手术结束后超过5d视力矫正达到0.6之上的有800例(80.0%),2周之后的有849例(84.9%),3周之后的有875例(87.5%),一个月之后的有943例(94.3%),4个月之后的有989例(98.9)。在手术后出现4例(0.40%)继发青光眼,出现5例(0.50%)刀口漏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和非球面人工晶体联合植入手术,操作过程简便;在手术后一定时间内,视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不良反应的症状较轻微,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无需缝线,切口很小,能够明显提高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速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蓓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87-2688
目的 观察折叠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患者28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植入的人工晶体为Sauser型三体式折叠晶体,用其配套的推注器植入晶体囊袋内.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现术中并发症.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0.05者达92.9%.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者达96.4%.结论 折叠人工晶体能实现真正小切口的作用.眼内稳立性好,术后损伤小、恢复快,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小切口(6~7mm)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5至2007年随机选择57例(57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上述手术,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 47眼,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 52眼,各并发症均一周后基本消失。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视力和并发症少特点,同时手术易学,手术时间短,也不需要昂贵设备,特别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8例(4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于角膜缘后1mm处作长3mm的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人工晶体Ⅰ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力:0.01~0.1者3眼(6.25%),0.2~0.4者10眼(20.83%),0.5~1.0者35眼(72.92%)。主要并发症包括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反应,其中5眼出现人工晶体前膜(10.42%);角膜水肿4眼(8.33%),后囊膜混浊13眼(27.08%)。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8眼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具有更小的切口、更轻的反应、更少的散光、更快的视力恢复已逐渐被公认为超声乳化的标准术式。为了探讨这一手术的疗效,我们选择1999年7月至2003年7期间的白内障超声乳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187例(208眼).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5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5眼),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4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安全、疗效好,组织损伤轻微、易于操作,能有效减少手术发症,降低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硅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35例(3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硅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水肿、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1、7、30、90d裸眼视力在0.5以上的眼数分别为25(79.4%)、29(80.6%)、32(88.9%)、33只眼(91.7%),术后3、7d角膜散光度为(1.02±0.83)、(0.85±0.37)D,与术前的(0.95±0.87)D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性反应轻。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1.7%。结论该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使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最佳视力,且屈光状态稳定,大大缩短了康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84例302眼,分别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142例147眼)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42例155眼)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d及1周超乳组裸眼视力≥0.5者显著多于非超乳组(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可靠,手术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85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手术源散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矫正视力≥0.5的分别为262例(68.1%)、308例(80%)、356例(92.5%),≥1.0的分别为108例(28.1%)、162例(42.1%)、208例(54.0%)术后1个月散光与术前无区别。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起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2例(21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做阶梯状自闲式隧道切口.长1.75mm、深0.3mm、宽3.2mm,行白内障起声乳化术.同时植入丙烯酸酯类三片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75%.86%,91.5%,96%。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起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优于角巩膜隧道切口.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诊治的4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并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超声乳化组,分别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裸眼视力、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超声乳化组治疗后7 d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P<0.05),其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均P<0.05);而治疗1个月、3个月后,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超声乳化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27%,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的4.5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远期疗效大体相同,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更为简便,值得推广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120例无糖尿病、年龄70~91岁、IV~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组,所有患者均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周、1月的视力.结果:两种方法手术均在25min内完成、术后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入选的68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和B组(超声乳化吸出术)各40眼,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较B组明显,但术后3个月最好矫正视力与B组比较,P>0.05。两组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程度分别比较,P>0.05。A组术中及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并玻璃体拖出、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等并发症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效果与超声乳化术基本相似,且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好,合并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减少术后散光并保留大视区部的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54例60只眼中,对30只眼(II组)进行了小切口巩膜隧道式无缝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5mm×6mm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与30只(I组)行传统角膜缘阶梯切口的眼相比较.在术后半年的随访中,记录了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 II组平均未矫正视力由术前1.78提高到术后1周4.20,平均最好矫正视力由术前2.19提高到术后4.61,自此以后,视力未有明显提高,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的角膜散光的峰值为2.68D,术后半年平均散光为0.51D.与传统角膜缘阶梯切口比较,不但可以减少手术的角膜散光,且可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回归幅度.在术后任何时期,角膜散光的绝对值未有明显增加,散光轴亦未有明显改变.结论此种手术不仅使视力恢复快,而且屈光早期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non-phacoemulsificatio s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 NPSIC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189例(200只眼)施行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上方作梯形巩膜隧道切口,两边穿刺口,撕囊,水分离,摘除晶体核并植入人工晶体.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ECCE).观察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NPSICE组中术后3d视力大于0.5者84.5%,散光发生率20%,明显优于ECCE组(均P<0.01).结论: 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快且安全,术后恢复快,散光轻,视力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