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人区电轴用于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20例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电图。结果在268例室性早搏中有87例存在无人区电轴占室性早搏的32.5%,52例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中,没有1例存在无人区电轴,特异性为100%。结论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出现无人区心电轴时,可以确定为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而不是心房颤动并心室内差异传导。无人区电轴可作为房颤合并室早或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78例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1.8%,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33.3%,持续性心房颤动占66.7%,结论 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伴宽QRS波是室早还是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包含了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均不相同的两种心律失常。本文通过对100例快速型房颤伴宽QRS波的心电图分析,旨在探讨房颤伴室早还是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提高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间,选择本院常规心电图检出快速型房颤伴有宽大畸形的QRS波100例,其中男48例,年龄37~85岁,平均(71±6.5)岁;女52例,年龄43~87岁,平均(73±5.9)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9例,冠心病37例,原发性高血压2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共85例(85%),其余15例(15%)无明显的心脏器质性病变。1.2方法采用Agilent M2661A电脑心电图系统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1min连续V1导联的记录,按顺序统计以下资料以鉴别房颤伴室早或室内差异传导。V1导联主波向下伴电轴左偏;②V1导联主波向下伴无人区电轴;③V1导联主波向上伴正常电轴;④V1导联主波向上伴无人区电轴;⑤是否符合Ashman现象。2结果V1导联主波...  相似文献   

4.
<正> 心房纤维性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大系列心电图资料中约占12~14%。据报道,心房颤动波的粗和细,与临床病因有关。本文就我院内科心血管组,近年来持久性房颤200例加以分析,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波的粗与细与临床的某些联系。资料与方法本资料是我院近年来200例持久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其中男99例、女101例,年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根据心电图房颤波(f波)振幅来推测左房大小早已引起注意。本文就f波大小对照心动超声对左房内径测定,并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PV_1终末向量(以下简称PtfV_1)进行观察。材料与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房颤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自17—80岁,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及心电图分析。左房内径测量:应用汕头CTS—16型超声诊断仪进行常规检查,记录收缩末左房内径(正常25—30mm)。 f波振幅测定:测量V_1导联中不靠近QRS—T—U波的f波振幅,由波谷上缘至波峰上缘的垂直距离,以f波振幅≥1mm为粗颤,<1mm为细颤。  相似文献   

6.
黄冬 《家庭用药》2021,(12):26-2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心房每分钟60~100次的规律收缩活动被完全不规则的快速颤动所取代,心房颤动频率可达每分钟350 ~ 600次,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章的纤颤波 房颤危害知多少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4%,60岁以下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43%和0.44%,60岁以上男女患病率分别上升至1.83%和1.92%.  相似文献   

7.
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P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小时限(Pmin)的差值,有研究提示:P波离散度是体表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新指标,预测心房颤动具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器质性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特发性心房颤动。由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无心房增大,故特发性心房颤动表现为阵发性。P波离散度(Pwd)是指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中,不同导联最大P波时限(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的差值,它反映心房内部和心房间不同部位非均质的电传导及活动[1]。本文旨在观察特发性心房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抗凝药物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6例(病例组)。对照组为未患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2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吸烟等一般情况以及糖尿病、高...  相似文献   

10.
一、心房颤动概念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AF),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及过早搏动,位居第三位。心房颤动远较心房扑动常见,并且多为持久性,通常表现为快速心室率。其电生理机制在上一讲已提到,心房内存在多径路传导及无数微折返激动,导致了心房快速而不规则的房颤波(见图27-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5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33.18±6.0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79±5.16)ng/mL水平(P<0.01),且血清MMP-2水平与左房直径(LAD)呈正相关。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升高,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提高心房颤动患者CHD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8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别行18导联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ECG有缺血型ST-T改变的心房颤动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ECG有缺血型ST-T改变48例,阵发性房颤28例(58.3%),持续性房颤20例(42.7%);有缺血型ST-T改变阵发性房颤28例中确诊为CHD者4例(14.3%);持续性房颤20例中确诊CHD者10例(50.0%).结论 不能仅通过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患者为CHD,争取开展CAG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占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和死亡是房颤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1]。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把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约占三分之一。根据是否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心脏瓣膜置换,把房颤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以非瓣膜性房颤多见,占所有房颤65%以上。瓣膜性房颤的卒中风险高于非瓣膜性房颤。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以及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到目前为止,关于房颤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由于病理发现房颤患者心房肌纤维化现象,考虑房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1997年,Jas等率先尝试采用局灶性消融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从此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笔者所在科2010~2011年共收治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5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38~65岁,平均51岁。房颤分类:阵发性房颤36例,每次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16.
常祝革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66-3266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者,称为极速型房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心室率可高达250次/分,有时心电图酷似室性心动过速,而且易发生心室颤动或转为快速型房颤。现将我院2006年所诊治的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发生率很高,但在基层医院药物复律仍作为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胺碘酮治疗房颤98例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98例均为住院患者,心电图符合心房纤颤的诊断:①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见小而不规则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min;③心室律极不规则;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每年因房颤住院的病人超过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两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波幅大小对心脏病因的参考价值及与左房大小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心房颤动患者的常规心电图,结合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通过临床上明确的心房颤动病因,研究其相关性。结果112例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中f 波>2mm 9例,均见于风心病,f 波>1mm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增大常见。结论心房颤动波幅大小对房颤病因的鉴别及推测左心房增大有一定参考价值,f 波>2mm常提示风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P波离散度大于40ms的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P波离散度大于40ms的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坎地沙坦组(42)例及非坎地沙坦组(42)例,药物治疗1.5年后,观察房颤发生的情况。结果:坎地沙坦组3例(8.3%)患者发生房颤,非坎地沙坦组20例(41.7%)患者发生房颤,两组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可以明显降低P波离散度大于40ms的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