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及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F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电刺激及针灸的治疗方法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8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分级、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20d。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欣  朱旭  张博 《中国当代医药》2015,(2):128-130,13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处理、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吞咽能力及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吞咽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7,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显著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冰刺激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按照平均分配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者,低频电刺激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时间1次/d,5次/周,连续治疗5周为1个疗程,随访半年。治疗前后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检测对比吞咽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吞咽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改善显著(P<0.05),两组间吞咽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随访时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与随访时组内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低频电刺激干预,联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IS)的检验方法 ,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50例AIS患者作为急性期组;同期5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恢复期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身体健康、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分析研究结果。结果三组男女比例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MAU阳性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组MAU阳性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不同MAU水平所占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U的异常可提示AIS患者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可依据此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还给予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疗效,治疗2周、4周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S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的SSA评分更低(均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训练,实验组患者同时配合电刺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为实验组92.5%、对照组72.5%;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7.31±2.68)分、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6.04±1.62)分,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实验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冰刺激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口唇运动功能训练、口腔感知觉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结果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吞咽障碍评分,采用1999年日本学者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较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能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咽部肌群电刺激(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经吞咽障碍功能分级标准确诊的11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40例;PMES治疗组40例;冰刺激治疗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3.61,P〈0.05),联合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t=6.57;7.81,P〈0.05),PMES治疗组高于单纯冰刺激治疗组。结论 PMES联合冰刺激训练治疗PSD有显著疗效;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优于单一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20-223
目的探讨临床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加强行吞咽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治疗及冰刺激治疗对吞咽功能和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8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单纯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对照组,n=40)与加行电刺激、冰刺激方案治疗(观察组,n=40)对吞咽功能、总有效率、呼吸功能、神经功能缺损造成的影响展开比较。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呼吸功能指标PEF、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下降,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在行吞咽康复基础上,联合行电刺激、冰刺激治疗,可显著增强吞咽功能,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非常重要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影响.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训练,rTMS组病人在此基础上于病侧脑部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超低频(10 mHz)重复经颅磁刺激,每天1次,连续2周共计14次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估吞咽功能;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TMS组洼田饮水实验等级及NSE含量均明显降低(24.40±6.27)μg/mL,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M(P25,P75)]显著提高7.5(7,8)(均P<0.05);rTMS组治疗前、后NSE值与吞咽功能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并降低血清NSE水平,其中降低NSE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冰刺激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口唇运动功能训练、口腔感知觉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结果 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吞咽障碍评分,采用1999年日本学者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柠檬酸冰棒行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自制柠檬酸冰棒咽部刺激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棉签蘸取冰水进行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吞咽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90%(45/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柠檬酸冰棒行咽部冰刺激训练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变化进行比较,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VS 7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应用针灸与吞咽治疗仪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内针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一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皮内针组(20例)以及联合组(20例)。对照组方案为脑卒中基础治疗和吞咽训练治疗3周,皮内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皮内针治疗3周,联合组在皮内针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3周。观察比较三组治疗3周后洼田饮水试验(WST)及改良吞咽能力评价量表(MMAS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WST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皮内针组WS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WST评分低于对照组及皮内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MMAS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皮内针组及联合组MMAS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MASA评分高于皮内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7.36±2.36)分低于参照组的(9.04±2.4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0.47±8.58)分高于参照组的(56.39±7.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4.39±3.09)、(22.46±3.27)分,均高于参照组的(12.26±2.79)、(19.85±3.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奥拉西坦治疗,可有效缓解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相同的情况下,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20min的高频(5Hz)或低频(1Hz)rTMS治疗,连续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降低颅内压、抗凝、改善脑微循环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的益气活血中药方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可明显增强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