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骨盆骨折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创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8.0%,68.0%,9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率分别为14.0%,10.0%,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内固定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内外固定联合术式可有效改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其骨折均全部愈合,观察组的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集内、外两种固定手术的优点,临床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种治疗Pilon骨折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以及C三组,A组采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采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C组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观察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之间优良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软组织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A组和B组创伤性骨关节炎、延迟愈合发生明显低于C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坚强的内固定可有效保证骨折重建质量,增加优良率,并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率,采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利于降低Pilon骨折术后的软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内固定组(20例)与内外联合治疗组(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探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经随访,其骨折全部愈合。联合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结论内、外固定联合治疗方法,兼顾了内、外两种固定二者的优点,有双重固定效果,互补作用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60例,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优良率为70%,B组93.3%%,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地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优异,患者恢复时间短,可提早进行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9例的临床资料.3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CREF组)治疗;5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的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CREF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ORIF组缩短(P<0.05).CREF组的优良率为94.44%,高于ORIF组的73.58% (P<0.05);CRE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ORIF组的16.98% (P<0.05).结论 采用CREF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ORIF.  相似文献   

7.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经验。方法将2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治疗组12例,使用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联合组10例,使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22例骨折全部愈合,内固定治疗组优4例,良5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75.0%;联合组优6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0%,两组相比,其优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加强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恢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互补作用好,具有双重固定效果,因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接受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65例,进行随机分组,均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经肘关节双侧入路,B组经肘关节后侧入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其中经肘关节后侧入路固定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治疗A组(经皮钢板组)30例和治疗B组(交锁髓内钉组)30例。观察两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临床治疗优良率、感染、断钉、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A组患者畸形愈合和膝关节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但是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畸形愈合和膝关节疼痛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将上述患者分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A组,n=30)和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内固定组(B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关节炎、关节挛缩、尺神经麻痹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83.3%比63.3%,P<0.05);B组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关节炎、关节挛缩、尺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3.3%比30.0%,P< 0.05).结论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透视下闭合撬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58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2组:治疗组25例(32足)采用闭合撬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1例(26足)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46例均获得平均18(6-36)个月随访,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2.5±0.6)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3.0±0.4)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治疗组优良率90.6%,对照组优良率88.4%,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骨折早期行内固定复位治疗,依据具体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单纯内固定治疗组,99例),B组(内固定+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组,90例),C组(内固定+自体骨髓移植+补肾壮骨汤治疗组,101例),比较3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及股骨头坏死率等其他术后远期并发症。结果:(1)血清ALP、BG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血清ALP、BG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组术后各时间点的BGP水平均较A、B组显著升高(P<0.05);(2)骨折愈合情况:A、B、C组临床愈合率分别为84例(84.8%)、82例(91.1%)、95例(94.1%),C组显著高于A、B组;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5例(15.2%)、8例(8.9%)、6例(5.9%),C组显著低于A、B组;股骨头坏死率:A、B、C组分别为10例(10.1%)、6例(6.7%)、5例(5.0%),C组显著低于A、B组;组间比较,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rris评分:A、B、C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76.1±8.4)、(82.8±5.4)、(86.8±9.1),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后在早期行内固定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可升高骨钙素水平,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并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传统胸带外固定、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和记忆金属胸部护板外固定三种治疗方法在多发性的骨骨折治疗上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我院15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住院患者,按照分别单独采用以上3种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A、B、C三组,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采用后两种方法治疗组在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比例方面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其它两组短(P<0.05),在治疗总费用上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和记忆金属胸部护板外固定治疗方法较传统胸带外固定方法有着治疗上的明显优势,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及记忆金属胸部护板外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须根据临床病情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接骨板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4项临床结果,评价这两种治疗方法优劣,为胫腓骨骨折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接骨板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108例(A组);应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57例(B组),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膝关节活动度至正常的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及并发症4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骨折愈合时间A组3~20个月,平均11.5个月,B组3~11个月,平均6.1个月;踝膝关节活动度至正常的时间A组平均(43.0±0.8)天,B组平均(24.0±0.4)天;下床负重时间A组平均(96.0±6.3)天,B组平均(46.0±6.5)天;并发症:A组12例,B组3例,两组4项临床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臂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接骨板内固定。结论单臂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好且并发症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及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A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B组给予外固定架固定,C组给予T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统计3组患者愈合时间、骨折复位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及疗效评价。结果 C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B组,腕关节活动评价优于A组、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骨折复位程度显著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评价、总有效率及骨折复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和疗效均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与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与内外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换药联合内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和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15.58±1.25)周及创面愈合时间(6.80±0.50)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36±2.36)周、(10.90±1.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低于对照组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开放性骨折采用负压封闭引流与内外固定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还可有效缩短康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为临床上治疗开放性骨折带来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缺点,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方法;B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其各自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B组患者;A组患者术后无明显术后并发症;B组术后有1例深部感染,2例畸形愈合,3例组织坏死。随访15个月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5个月功能恢复率A组93.1%大于B组81.4%(P<0.05)。结论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时,选用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方法相较于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及安全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骨盆外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固定治疗法,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骨折愈合后,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骨盆内外联合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相比,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去除外固定架和内固定钢板后的骨盆环位置较好,较安全。结论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方式治疗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中,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更加实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原则将全部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DHS组和PFN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DHS组(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结论髓外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疗效满意,与DHS比较,PFNA系统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