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前后黄芪甲苷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法、柱色谱分离法、波谱鉴定技术进行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观察转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效应。结果:在黄芪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转化形成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该转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结论: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经药用真菌(灵芝)双向性固体发酵后发生了生物转化,这一转化具有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了固相萃取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比较黄芪总苷(AST)、黄芪甲苷(AST-Ⅳ)在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相同时间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方法 分别以AST、AST-Ⅳ(按AST-Ⅳ计20 mg/kg相等剂量)二种药物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30,60,75,90,105,120 min测定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并对两种药物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大鼠腹腔注射等量AST-Ⅳ,测得AST、AST-Ⅳ两种药物各时点血清中AST-Ⅳ浓度前者均是后者3倍以上,且最高浓度前者是后者的3.5倍.结论 以AST-Ⅳ血药浓度为指标,AST较AST-Ⅳ更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丽华  杨中林  张红飞 《中成药》2005,27(9):1044-1046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对各种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产地、各炮制品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差别较大,黄芪蜜炙后黄芪甲苷的含量稍有降低.结论:河南产蒙古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最高;以黄芪甲苷为主要治疗成分时,使用生品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厂家产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黄芪甲苷为含量测定指标,考察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黄芪注射液的质量.方法:建立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的方法,对黄芪注射液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Hypersil ODS2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36:64),流速:1.0mL·min-1,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气体(空气)流速:3.0L·min-1.结果:黄芪甲苷在2.4~12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7,加样回收率为101.6%,RSD为2.9%,n=5.测定了5个厂家生产的10批黄芪注射液,结果样品间的黄芪甲苷含量的差异较大.结论:用HPLC-ELSD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可靠,重现性较好,可作为黄芪注射液质量评价的依据.目前,商品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赤霉素对人工种植红花岩黄芪出苗率和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红花岩黄芪种子进行处理后,观察其出苗率;用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其黄芪甲苷含量。结果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红花岩黄芪种子进行处理后与温水对照组进行出苗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干种子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则差异明显(P<0.05或P<0.01);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红花岩黄芪种子后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赤霉素可以明显提高出苗率,但不影响药物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总皂苷(AST)与黄芪甲苷(AST-Ⅳ)在人工胃液(0.1mol·L-1HCL溶液)及氨试液中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黄芪总皂苷含量,检测波长:531 nm;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以Eclipse XDB(150 mm×4.6 mm,5μm)ODS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洗脱梯度为0-17 min,乙腈26%一55%,流速为1.O mL·rain一,检测器为ELSD-Alltech3300,漂移管温度为40℃,氯气流速为1.5 L·min-1.结果 单纯的黄芪甲苷在0.1 mol·L-1 HCL溶液中降解14%左右,再经4 mL 8%氨试液处理后含量变化不大;黄芪总皂苷在0.1 mol·L-1HCL溶液中降解了60%左右,总皂苷中的甲苷降解了58%左右; 将总苷先酸解再经4 mL 8%氨试液处理,则其中的黄芪甲苷含量降低约23%.结论 黄芪总皂苷及黄芪甲苷 在0.1 mol·L-1HCL溶液中含量均下降,先酸解再经4 mL 8%氨试液处理后总苷中的黄芪甲苷含量虽有所提高, 但仍比原含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变化。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黄芪甲苷的含量降低了91%,并有新的物质产生;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经过高温灭菌后,其含量显著降低,发酵后该成分消失。结论:黄芪在侧耳菌的作用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均发生了生物转化,生成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宏林  张坦  赵元元 《中药材》2004,27(10):774-77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大孔树脂法和KOH回流提取法材制备供试品,点样于硅胶G板上,展开、显色,再用反射法双波长锯齿扫描(λS515nm、λR675nm),以外标两点法回归计算黄芪甲苷含量.结果:大孔树脂法测得黄芪甲苷平均含量为0.07971%,而KOH回流提取法测得黄芪甲苷平均含量为0.1888%;平均回收率为97.14%,RSD=2.32%.结论:KOH回流提取法处理黄芪药材后,其中黄芪甲苷含量较大孔树脂法处理的黄芪药材高,且二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4种不同剂型5种以黄芪为主药的中成药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对黄芪甲苷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采用日本岛津CS-9301型双波长飞点扫描仪,检测波长为506nm。结果:5种中成药中黄芪甲苷得到很好的分离,回收率在95.83%-98.10%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SPE-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便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黄芪药材提取液经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再洗脱,所得溶液直接进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2.046~20.460μg;重现性:RSD=3.51%;加样回收率:95.83%(RSD=0.98%);用该方法测得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1652%。结论用固相萃取-HPLC-ELSD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较传统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法更简便,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
膜荚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李延勋  栗章彭  颜世利  苏艳芳 《中草药》2017,48(13):2601-2607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膜荚黄芪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包括14个黄酮类化合物:2′-methoxyisoliquiritigenin(1)、刺甘草查耳酮(2)、甘草查耳酮B(3)、3′,4′,7-trihydroxyflavone(4)、4′,7-dihydroxyflavone(5)、3′,7,8-tri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6)、毛蕊异黄酮(8)、芒柄花素(9)、2′,4,4′-trihydroxychalcone(10)、pendulone(11)、liquiritigenin(12)、pratensein(13)、毛蕊异黄酮苷(14)、芒柄花苷(15),8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黄芪甲苷(16)、cyclocanthoside E(17)、异黄芪皂苷II(18)、黄芪皂苷II(19)、黄芪皂苷III(20)、异黄芪皂苷I(21)、brachyoside B(22)、cycloaraloside A(23)及1个苯丙酸类化合物:4-hydroxycinnamic acid(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荚果蕨地上部分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玲娟  燕菲  陈金鹏  张楠  张雪  姚新生 《中草药》2015,46(12):1737-1741
目的研究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荚果蕨地上部分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12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megastigm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megastigmadiene-3,9-diol(1)、blumenolA(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bridelionol F(4)、bridelionolB(5)、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6)、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yranosyloxy)-7-megastigmen-9-one(7)、byzantionoside A(8)、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9)、3-hydroxy-β-damascone glucoside(10),另外2个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枝苋苷ⅣV(11)、icariside C_3(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荚果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不同年限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产出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比例,比较各粗度径级黄芪饮片药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为黄芪饮片质量等级的科学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4~6年生仿野生蒙古黄芪为材料,按照直径在0.5~0.8 cm(不包含0.8 cm)、0.8~1.0 cm和大于1.0 cm对样品进行划分,测定不同年限黄芪各粗度径级饮片的产出比率及药效成分含量。结果 生长年限对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质量占比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0.5~0.8 cm粗度径级的黄芪饮片在4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而粗度大于1.0 cm的黄芪饮片在6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芪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黄酮类成分含量受年限因素的影响大于粗度径级,在6年生黄芪的0.8~1.0 cm粗度部位中达到最高;而黄芪甲苷含量受粗度径级的影响大于年限因素,在0.5~0.8 cm粗度径级的5年生黄芪中达到最高。结论 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均会影响黄芪药效成分含量,黄芪饮片在划分质量等级时,在传统考虑粗度直径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长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为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冬虫夏草及其主要混淆品(凉山虫草、古尼虫草、蛹虫草)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标记了16个共有峰,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指纹图谱中16个共有峰进行鉴定。结果建立了冬虫夏草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该方法能区分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鉴定出其中12个共有峰,分别为胞嘧啶、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鸟嘌呤、尿苷、胸腺嘧啶、腺嘌呤、肌苷、鸟苷、胸苷、腺苷和虫草素。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为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琳娜  彭佩克  潘志强 《中草药》2022,53(13):4187-4197
木通属AkebiaDecne.目前发现5种,其植物在中医药治疗上应用广泛,药用品种主要是木通(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e、三叶木通A. trifoliata和白木通A. trifoliate subsp. australis;主要药用部位为其藤茎和果实,具有利尿通淋和疏肝理气等功效。近年来木通属植物也常用于中医药的肿瘤防治,许多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胃癌、肝癌等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而来自木通属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抗肿瘤机制包括诱导凋亡、抑制侵袭与转移、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等。对木通属植物的藤茎、果实、种子提取物和其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行归纳综述,为木通属植物在中医药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郎红  吴松权 《中草药》2015,46(20):3071-3078
目的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是调控黄芪甲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为该基因外源表达选择合适的宿主,进而为提高黄芪甲苷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膜荚黄芪为植物材料,克隆了FPS基因的编码序列。运用EMBOSS及Codon W等在线软件分析了FP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玉米、青蒿等7种植物FPS基因及大肠杆菌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结果膜荚黄芪FPS基因偏好于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基因组共有22个密码子存在差异。结论进一步提高膜荚黄芪FP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 glaucocalyx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蓝萼香茶菜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松香烷二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蓝萼香茶菜苷(1)和内折香茶菜苷A(2)。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松香烷二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蓝萼香茶菜苷,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姚萱航  刘翠晶  常晶茹  张雪薇  刘霞 《中草药》2021,52(7):2072-2081
目的以2年生2种类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绿茎有毛膜荚黄芪、紫茎有毛膜荚黄芪)根、茎、叶为实验材料,探究其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药材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其优良品种选育选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方法使用HPLC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根中皂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TC)、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鲨烯合酶(SS)、鲨烯环氧酶(SE)、环阿尔庭烷合酶(CA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紫茎膜荚黄芪根中黄芪甲苷含量始终高于绿茎膜荚黄芪;在生殖生长期时,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高于紫茎膜荚黄芪,而枯萎期二者变化浮动较大;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紫茎膜荚黄芪。AACT、FPS、HMGS基因表达量与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IDI基因表达量与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这4个基因在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合成中具有重要影响;HMGR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呈显著相关(P0.05),其他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皂苷含量均有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探究了2种类型黄芪3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和皂苷类化合物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为黄芪皂苷类化合物合成生理生态机制的明晰、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绞股蓝与乌蔹莓药用部分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与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茎、叶在解剖结构上的区别。方法 用石蜡切片法分别观察绞股蓝与乌蔹莓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 绞股蓝幼茎有10个双韧维管束,而乌蔹莓幼茎有12—15个外韧维管束;在老茎中,绞股蓝的皮层厚壁组织位于维管束的外侧,皮层厚壁组织和维管束之间有薄壁组织相隔。乌蔹莓的皮层厚壁组织位于维管束的外侧,但皮层厚壁组织和维管束之间没有薄壁组织相隔,皮层厚壁组织紧邻维管束;在绞股蓝的维管束中,后生木质部的导管沿切向线排列,在乌蔹莓的维管束中后生木质部的导管沿径向线排列;两者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中脉的结构不同,绞股蓝只有1个维管束,乌蔹莓叶中脉有4—5个维管束。结论 研究结果可供采集、收购绞股蓝及识别伪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培  孙卓  杨利民  韩梅 《中草药》2021,52(13):4031-4038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黄芪根中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黄芪甲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CT,acetoacetyl-co zymeA (CoA)thiolase]、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CoAsynthase, HMGS)、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 A)reductase,HMGR]、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diphosphateisomerase,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diphosphatesynthase,FPS)、鲨烯合酶(squalenesynthase,SS)、鲨烯环氧酶(squaleneepoxidase,SE)、环阿尔庭烷合酶(cycloartenolsynthase,CA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4个样地中样地HQ-2(内蒙呼和浩特可可以力更镇)中黄芪甲苷含量、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及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对黄芪总皂苷合成的影响较大,IDI、SE和SS基因在黄芪总皂苷的合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海拔高度有利于IDI、SE和SS基因的表达,海拔高度对黄芪皂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在处于海拔1730m左右的地区种植蒙古黄芪有利于其药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