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交法优选苦参切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苦参切制工艺,为中药饮片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方法:以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及饮片外观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的最佳切制工艺。结果:优选的苦参最佳切制工艺为浸泡30min,闷润至透,切制厚度3mm,80℃干燥。结论:该法可作为苦参切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芪、炙黄芪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来优选黄芪、炙黄芪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黄芪的最佳炮制条件为:浸泡0 h,润软4 h,干燥温度80℃;炙黄芪最佳炮制条件为:加蜜量30%,炒制温度300℃,炒制时间2 min.结论 优选出的炮制方法 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枳壳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及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润透温度、润透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进行考察,建立枳壳饮片炮制工艺流程标准。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润透温度56℃,润透时间20min,干燥温度49℃,干燥时间4h,筛去瓤核及碎屑。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法,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一测多评、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次酸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甘草加蜜量、浸泡焖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蜜炙甘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0 min,12%~32%乙腈;20~45 min,32%~70%乙腈;45~75 min,70%~97%乙腈;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0℃,体积流量1 mL/min;以甘草苷为内标物,测定并计算得到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甘草次酸与其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6、0.64、1.42;优选的蜜炙甘草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1/4,浸泡焖润时间15 min,炒制锅底温度为160℃,炒制时间13 min。结论该实验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采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的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方案是可行的,为制定蜜炙甘草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酒炖黄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酒炖黄精工艺。方法:以黄精中多糖、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酒炖黄精工艺。结果:加酒量和闷润时间对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炖时间和干燥温度对结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优化出工艺为:加20%黄酒、炖10h、闷润8h、70℃干燥。结论:合理优选出最佳的炮制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盐砂仁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以食盐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盐炙砂仁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优选出的盐炙砂仁最佳炮制工艺为:食盐用量为2%;闷润时间为2 h;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15 min.结论:优选出的盐砂仁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盐砂仁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绿原酸和菊苣酸及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建立菊苣Cichorium intybus叶最佳干燥方法;优选菊苣叶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菊苣叶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建立菊苣叶中绿原酸和菊苣酸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测定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4 nm;采用绿原酸和菊苣酸及浸出物多指标确定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菊苣叶切制段长、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进行考察,以绿原酸、菊苣酸、浸出物含量及色度值、饮片外观性状等按照权重计分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为远红外干燥法;菊苣叶饮片炮制工艺条件为切制段长7 mm、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17 h。结论优选出的菊苣叶炮制工艺综合评分较高,不仅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而且饮片色泽好,可重复性强,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为指标,以黄酒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优选出的酒当归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0%,闷润1h,140℃炒制15min。结论:优选出的酒当归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当归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α-香附酮的含量、醇浸膏得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考察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其质量的影响,优选醋香附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香附最佳醋炙工艺为闷润时间75 min,炒制温度145℃,炒制时间8.5 min。结论优选的醋香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制备出质量可控的醋香附饮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立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清湿外洗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条件,为相似汤剂提供煎煮工艺标准。方法:以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清湿外洗汤中君药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苦参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根据预设色谱条件-色谱柱:XTerra?Rp18(5μm,250mm×4.6mm),流动相:乙腈-乙二胺-水(45∶0.06∶55);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0nm;进样量:10μl,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表进行正交试验,对汤剂一煎时间、二煎时间、浸泡时间和煎煮加水量4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优选出最佳煎煮工艺条件,并对最佳煎煮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清湿外洗汤进行验证实验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清湿外洗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条件为:第一次煎煮时间为30min,第二次煎煮时间为20min,浸泡时间为30min,煎煮加水量为1200ml。验证实验与正交试验结果一致,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药典》标准。结论:按照优选最佳煎煮工艺条件制备清湿外洗汤效果良好,经验证,该煎煮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清湿外洗汤,并可引申至相似汤剂的煎煮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不同提取条件下中药苦参的HPLC指纹图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优选出苦参中苦参总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选用L16(44)正交实验表,以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考察因素,比较乙醇超声法、乙醇回流法两种提取方法提取苦参总生物碱效果的差异,对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进行PCA,以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elch Ultimate XB-NH2(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85∶7.5∶7.5),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进样量10μL。在指纹图谱研究中,计算所有样本的综合得分指标得出最优提取工艺为使用10倍85%乙醇超声提取4次,60min/次。结论:正交实验优选的苦参总碱提取方法切实稳定可行,适合苦参中苦参总碱提取,为苦参质量评价与苦参总碱最佳提取方法筛选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常压蒸制法炮制天麻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嬿  朱俊杰  罗书 《中成药》2008,30(7):1016-1018
目的:优选天麻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RP-HPLC法,Zorbax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以天麻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常压蒸制法,选择蒸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工艺研究,并与传统浸润法比较。结果:天麻常压蒸制法为优选工艺,即洗净,上笼105℃蒸汽蒸制20 min,切薄片,70℃±2℃干燥4 h。结论:常压蒸制法可作为天麻炮制工艺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清蒸黄精的炮制工艺。方法:以黄精中多糖、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为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及综合评分法优选酒蒸黄精工艺。结果:其中清蒸时间和干燥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极显著性影响,焖润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优化工艺为:清蒸6h,焖润12h,70℃干燥。结论:合理优选出最佳的炮制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中提取出苦参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效果的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频率、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苦参药材粗粉在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2min、超声频率35KHz、提取1次即可达到最佳提取效果。结论:本实验为优化苦参中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酒炖熟地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技术,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酒炖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地黄苷D、益母草苷、5-羟甲基糠醛(5-HMF)和毛蕊花糖苷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地黄浸润时间、加黄酒量、炖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Tnature-C_(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25℃。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96),检测波长为203 nm;5-HMF和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1%乙腈;15~15.1 min,11%~16%乙腈;15.1~50 min,16%乙腈;检测波长为334 nm。酒炖熟地黄的最佳工艺为100 kg生地加入黄酒60 kg,浸润12 h,密闭炖制38 h,在76℃干燥33 h。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行,适合所选成分的测定。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对准确,可以较好地预测4种成分含量;优选的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方法可行,为制定熟地黄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木瓜润法和蒸法软化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有机酸、总黄酮、齐墩果酸和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木瓜润和蒸法软化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润法软化的炮制工艺参数为浸泡1 h,润2 d,切极薄片,80℃烘干;蒸法软化的炮制工艺参数为浸泡1 h,蒸60 min,切极薄片,80℃烘干.结论 所得炮制工艺是比较合理、稳定的,也为木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7.
指纹图谱技术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吴茱萸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技术,单因素试验考察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甘草100:6,闷润3h,180℃炒制10 min.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甘草炙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天麻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炮制品的性状、浸出物、多糖、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等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最佳软化方法,然后采用U_6~*(6~4)均匀设计试验,考察浸泡程度、浸泡温度、蒸制时间、干燥温度等因素对天麻片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天麻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浸泡温度30℃,浸泡至含水量65%,蒸制3 min,65℃干燥。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天麻片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王建科  郭建民  李玮  张英  周林欢  徐磊 《中草药》2013,44(12):1589-1592
目的 优选盐制余甘子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没食子酸、槲皮素、醇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对食盐用量、加水倍数、浸泡时间和干燥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试验及综合评分法优选余甘子的盐制最佳工艺.结果 优选最佳盐制工艺条件为用余甘子药材量3%的食盐,加入余甘子药材1.2倍量的水,浸泡10d,90℃烘干.结论 优选出的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用于指导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选菟丝子盐炙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菟丝子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量,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法对菟丝子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出最佳盐炙工艺为:盐浓度3%,闷润2 h,在130℃下炒炙3min.结论 优选出的菟丝子盐炙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