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RP-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中6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中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木犀草苷、连翘苷和槲皮素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Thermo Scientific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木犀草苷、连翘苷和槲皮素质量浓度在40.40~404.0 mg·L-1(r=0.999 5),0.203 2~2.032 mg·L-1(r=0.999 9),30.20~302.0 mg·L-1(r=0.999 8),1.012~10.12 mg·L-1(r=0.999 9),6.980~69.80 mg·L-1(r=0.999 9),1.980~19.80 mg·L-1(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99.6%,100.4%,98.3%,100.8%,99.7%,其RSD分别为0.9%,2.0%,1.1%,0.4%,2.1%,0.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金银花颗粒中5种化学成分(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汉黄芩素、芹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2%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25%~53%A;10~16 min,53%~78%A),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 mL·min-1,进样量为20μL,柱温25℃。结果: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汉黄芩素、芹菜素5种成分在25 min内基本分离。峰面积(Y)对进样量(X)的标准曲线分别为绿原酸Y=2 350.4X-137.27,r=0.999 6;连翘苷Y=1 161.7X+18.474,r=0.999 6;黄芩苷Y=3 204.2X-423.45,r=0.998 8;汉黄芩苷Y=4 792.7X-93.15,r=0.998 5;芹菜素Y=1 434.1X-8.4132,r=0.999 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绿原酸99.47%(RSD 0.8%);连翘苷98.26%(RSD 0.9%);黄芩苷100.4%(RSD 1.9%);汉黄芩素99.29%(RSD 1.1%);芹菜素98.79%(RSD 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分离效果好,可以作为复方金银花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绿原酸和连翘苷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测定,分析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HPLC,依利特Betasil C18(4.6 mmx200 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30∶ 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的色谱条件分析绿原酸和连翘苷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结果:各组织中均检测到绿原酸和连翘苷,除消化道外,脑中含量最高.结论:各组织中的绿原酸和连翘苷含量分布符合金银花连翘药对“皆轻清宣散,偏于清透上半身之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金银花颗粒中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A)-1%醋酸水溶液(B),;流速:0.8ml/min。结果: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的回收率(n=6)分别为100.0%、99.6%和99.9%。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系统对金银花、连翘药材以及药对配伍中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评价配伍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GC-MS对金银花、连翘药材和药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金银花挥发油中检出的香叶醇、十四烷酸甲基酯、十六烷酸乙基酯、荧蒽、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基酯、亚油酸等成分和连翘挥发油中检出的樟脑烯、α-松油烯、紫苏醇、蒎烯、棕榈醛、β-水茴香萜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相对于单煎所得的挥发油,药对挥发油中新增成分有柠檬烯、异长松叶烯、十九烷等.结论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金银花和蒲公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取RP—HPLC方法,Diamonsil(TM)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0~20min:90:10;20~25min:25:75;25~30min:25:7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在0.038~0.76ìg内,相关系数r=0.9992;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可用于金银花和蒲公英总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乙醇回流、水蒸气蒸馏,超声、微波等方法提取金银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微波和超声提取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最高,且无明显差异。结论:微波和超声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高,并且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不同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初步分析抗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法、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生物化学法测定最佳配伍比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细胞壁碱性磷酸酶、细胞膜核酸外泄量。结果: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5∶1、4∶1、3∶1、2∶1、1∶1、1∶2、1∶3、1∶4、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50±0.30)~(16.13±0.45)mm、(10.63±0.59)~(14.03±0.51)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7.82~62.50 mg/mL、31.25~125.00 mg/mL;最佳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1∶1)能显著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核酸的含量(P<0.05)。结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组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以1∶1配伍比例最优;其抗菌作用机制与破坏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不同加工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TLC及CS-930扫描仪对金银花采摘后经自然干燥、烘干、氮气熏干所得不同加工品中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了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定性定量结果表明虽加工方法不同,但样品内在质量及绿原酸含量基本相同,可以氮气熏干金银花提高其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微波预处理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通过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以及热水洗涤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用75%乙醇溶液湿润干金银花,然后在微波加热下快速汽化进行预处理,最后再用热水洗涤两次,每次10min。并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结果:微波预处理提取法的提取时间缩短6倍、提取率提高1%。结论:该法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前后及不同配伍比例煎出液中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溶出量,考察配伍比例对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金银花-连翘单煎、共煎提取物中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分别给予大鼠灌胃金银花-连翘1∶1,1∶2共煎提取物(剂量为绿原酸60 mg· kg-),测定血浆中绿原酸浓度,用DAS软件根据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绿原酸和连翘苷在共煎提取物中含量高于单煎提取物,而连翘酯苷A在药对中煎出量低于连翘单煎液.金银花-连翘(1∶1,1∶2)共煎提取物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0.95,1.19 mg·h.L-1,Cmax分别为0.18,0.26 mg·L-1,药动学行为无显著差异.结论:金银花-连翘配伍有助于绿原酸和连翘苷的溶出,但连翘酯苷A的溶出量减少.不同配伍比例的金银花-连翘提取物按相同绿原酸剂量给药,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银花、连翘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金银花组和连翘组,每组再分为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4个亚组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的临床状态,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金银花(0.01 kg/L)、连翘(0.01 kg/L)水煎液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血清IFN-γ、IL-4表达及IFN-γ/IL-4、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金银花治疗组较模型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IL-4表达和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连翘治疗组较模型组IFN-γ和IL-4表达以及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IL-10表达和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模型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2型(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亢进,Th1/Th2平衡有向Th1型漂移的特点。金银花、连翘水煎液均能有效保护感染模型小鼠,其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连翘对成纤维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银花和连翘抗炎症反应作用。方法将金银花和连翘水煎液过滤除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滤过液混合添加到培养的上皮细胞培养基中复合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加有金银花的炎性反应细胞模型细胞形态规整,生长旺盛,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加有连翘的炎症反应细胞模型细胞表现出炎症反应,随后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加有金银花和连翘的炎症组细胞形态也规整,但较金银花组形态较差。结论金银花在体外具有很强的抗炎性反应作用,连翘在体外的抗炎性反应作用很弱。利用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中药的抗炎症反应是可行的,并为中药作用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成分——芦丁、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忍冬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80A(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55nm。结果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忍冬苷、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5~22μg(r=0.9998),7.725~772.5ng(r=0.9997),8.025~802.5ng(r=0.9999),7.725~772.5ng(r=0.9999),3.338~333.8ng(r=0.9999),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42%,99.11%,101.46%,98.61%,100.65%。结论本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各种金银花中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醇沉对纯化金银花中绿原酸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燕  陈福明  阎武 《中成药》2006,28(9):1256-1259
目的:测定醇沉对绿原酸纯化工艺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方法对不同醇沉度提取金银花粗粉中绿原酸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最佳醇沉度为60。采用醇沉、萃取复合工艺可将粗粉中绿原酸含量从5.5提高到37.72,收率为83.53。结论:醇沉可有效去除金银花粗粉中的杂质,且绿原酸收率高达90.16。  相似文献   

17.
RP-HPLC法同时测定忍冬不同变异类型花蕾中7种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张永清  于晓 《中成药》2012,34(9):1756-1759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药材中酚酸类(绿原酸、咖啡酸)、环烯醚萜类(马钱苷)和黄酮类(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苷、槲皮素)7种主要成分,并测定不同变异类型花蕾中各成分,为金银花药材的多指标、多成分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0.4%磷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程序为0~18 min,A为87%;18~30 min,A为85%;30~43 min,A为85%~80%;43~48 min,A为80%;48~50 min,A为80%~70%;50~55 min,A为70%;55~65 min,A为70%~50%;检测波长为0~16 min,240 nm;16~40 min,323 nm;40~65 min,355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7种成分均达到了基线分离,且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7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变化范围为99.56%~102.12%。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行,可以用于不同变异类型金银花花蕾7种活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黄芩及双黄连注射剂中黄芩甙含量测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学斌  秦伟华 《中成药》1992,14(8):16-17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中药黄芩及双黄连注射剂中黄芩甙的含量。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质量检验的一个快速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