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本文结合1例ESS资料及文献进行分析。1病历摘要女,35岁。因经量增多1a、经期延长8个月于2010-03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宫颈光,宫口组织样赘生物,表面坏死,质软。子宫增大如孕16周,质硬,活动可,无压痛。B超提示子宫非均质增大,子宫腺肌症可能合并肌瘤不除外,宫腔不均回声。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入院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于2010-03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弥漫增大如孕14周,双附件大小及外观无异常,输卵管周围血管及宫旁血管呈蚓状增 相似文献
2.
彩超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1岁。婚后 6年未孕 ,月经规律 4~5月为 6~ 7天 ,量多 ,停经 8个月 ,阴道出血 1月余 ,曾有烂肉样组织排出。6个月前外院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增厚。妇科检查 :宫颈中度糜烂 ,宫体质硬 ,孕 12周大小。左卵巢囊性感 ,右侧未及包块。超声检查 :子宫增大为 14cm× 11.3cm× 7.7cm,宫腔至宫颈管内见大小约 12 .9cm× 7.8cm× 5 .9cm的不均质的低回声区 ,与宫腔肌层分界尚清 ,其内见许多条索样回声及少许无回声 (图 1、 2 )。CDFI:其内见点状血流较丰富 ,动脉阻力指数 RI0 .37~ 0 .4 5。左卵巢 5 .7cm×3.7cm× 3.6cm,内见 4 .3cm×…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患者女 ,35岁。阴道间断出血 2年 ,近 3月来逐渐加重 ,并伴发热、血尿 ,从阴道脱落息肉样物体。妇科检查 :子宫体积增大 ,可触及包块 ,质硬 ,宫颈肥大。超声检查显示 :子宫体积增大 ,回声不均 ,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CT所见 :子宫体积增大 ,宫体与宫颈结构显示不清 ,呈大小约 2 0cm× 12cm× 13cm的软组织肿块 ,其内密度不均 ,CT值为 18- 5 6Hu不等。子宫肿块局部侵及膀胱 ,膀胱内可见菜花样软组织影。CT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 (附图 )。附图 子宫体积增大 ,密度不均 ,呈软组织肿块 ,并局部侵及膀胱 ,内可见菜花样软组织影。手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6岁。4d前偶感左下腹隐痛不适,来本院做妇科、B超检查,发现子宫峡部左侧异常实性肿块,随收入院。既往体健,月经正常,孕2产1,2004年上环,无特殊家族史。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正常大小,无抬举痛;宫体前位,增大约孕50d大小,左侧突出一约4cm×4cm的肿块,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超声检查:子宫前位,4.0cm×5.0cm×6.8cm,轮廓清,肌壁回声均匀,宫腔线状居中,内可见节育环回声,位置正常。于子宫体峡部左侧可探及一4.0cm×4.5cm的中低混杂回声肿块,无包膜,轮廓欠清,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边界不规整,模糊不清,呈蟹足状,内回声杂乱不均,呈中低混合回声,且以低回声结节为主,后回声衰减不明显,其与子宫及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状。超声提示:子宫峡部左侧菜花状低回声实性肿块,多考虑子宫肿瘤(恶性可能性大)。手术可见:子宫略大,峡部及宫颈左侧向外突出一直径约5cm的肿瘤,形态不规整,最低点达骶韧带下方,质硬、不易剥除。病理检查:子宫体峡部左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向下浸润左侧宫颈管壁几乎全层及其淋巴管腔内生长。讨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罕见,多发生于40~50岁的围绝经期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颇为罕见,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收集到的3例报道如下。1 临床病理资料 例1:4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余入院。体检:子宫增大,孕50 天大小。B超示:子宫前壁肌瘤,内膜息肉。病理检查:巨检肿瘤位于宫底部,呈息肉状突入宫腔,7.0cm×3.0cm×2.5cm大小,基底较宽,浸入肌层。切面:灰白、灰红、鱼肉状,有局灶性出血。子宫前壁肌层见一肌瘤,直径为2.0cm。镜检:内膜间质细胞高度增生,内膜腺体稀疏不一,肿瘤区域无腺体,瘤细胞均匀致密弥漫性生长,极性紊乱。细胞呈纺锤状,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少而淡染,境界不清,部分细胞胞浆呈空泡状、… 相似文献
10.
韩舞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3):176-176
病例 女,42岁。因外伤后小腹剧痛1小时就诊。无停经史及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增大如孕40天,质软。双附件压痛明显。超声所见:子宫后倾,大小为6.6cm×6.3cm×6.8cm,形态失常,宫底浆膜层不完整,宫区回声不均,后壁可探及一4.9cm×4.9cm×4.2cm低回声结节向外突起,内部回声不均并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图1)。宫腔内见节育环,内膜厚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提高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早期诊断率,以确定手术范围,避免二次手术。方法对1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诊断性刮宫结合宫腔镜,宫颈赘生物活检确诊率为60%(3/5);临床分期为I期11例,Ⅱ期1例,Ⅳ期1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包括次广泛)切除6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5例,残端复发灶切除1例,行宫颈赘生物摘除1例;术后11例行全身化疗。结论对此类患者,术前诊断性刮宫是必要的。疑有恶性应送冰冻病理检查;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辅以化疗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15.
病例女,43岁,因腹胀1月余入院.1990年曾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查体:体温37.8°,腹平坦,耻骨联合上可见一3cm陈旧性手术瘢痕,无压痛及反跳痛.妇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壁光,宫颈肥大,多个纳式囊肿,子宫超男拳大,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可,双侧附件区压痛(+),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鸭蛋大包块,实性,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 相似文献
16.
<正>苗勒管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上皮-间叶混合性肉瘤,多发于子宫,宫外多发部位是卵巢,腹膜、肠管、阴道等处也可发生,但原发于阴道者非常少见,国外仅有4例个案报道[1-4]。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阴道的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而来的苗勒管腺肉瘤。 相似文献
17.
粒细胞肉瘤是1966年Rappapor首次提出并定义为“由粒系未成熟细胞组成的、呈绿色的浸润性和破坏性瘤块”。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如骨、皮肤、眼眶、乳腺、淋巴结、软组织、子宫、阴道、胃肠道等,但未见发生于鼻腔的报道。本文对1例异腔粒细胞肉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肉瘤是1966年Rappapor首次提出并定义为“由粒系未成熟细胞组成的、呈绿色的浸润性和破坏性瘤块”。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如骨、皮肤、眼眶、乳腺、淋巴结、软组织、子宫、阴道、胃肠道等,但未见发生于鼻腔的报道。本文对1例异腔粒细胞肉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