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五灵胶囊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理.方法 采用CCl4与D-GlaN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以及体外D-GlaN、LPS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酶法测定血清、肝组织、细胞培养上清ALT、MAO、LDH-L、GSH-ST、MDA、CHE等指标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五灵胶囊能显著降低由CCl4、D-GlaN诱导小鼠肝损伤时所致高血清与组织ALT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与组织CHE;可使D-GlaN、LPS损伤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MAO、LDH-L、GSH-ST、MDA水平显著降低,受损的肝细胞修复;病理形态学结果也表明其对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结论 五灵胶囊能有效地对抗由CCl4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所致的肝细胞坏死,能显著阻滞D-GlaN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明显地降低D-GlaN、LPS诱导损伤原代大鼠肝细胞.五灵胶囊治疗慢性肝损伤作用与保护肝质膜,增加肝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肝细胞内蛋白合成,有效地防止膜的脂质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芹提取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培养中,对细胞的毒性及其分泌的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 (1)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在接种2215细胞后24 h,加2倍稀释的6个稀释度药液12.00、8.00、4.00、2.00、1.00、0.50mg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1.1倍基因组长度的重组载体,研究其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的复制与表达。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基因型HBV 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HBV基因组的两条DNA片段,酶切后与载体连接成含HBV1.1倍基因组长度的重组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载体经FuGENEHD转染入Huh7细胞,用ELISA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液的HBsAg和HBeAg表达,用荧光定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HBV DNA的复制水平及复制中间体。结果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1.1倍基因组长度C基因型HBV重组载体,体外转染Huh7细胞48h后,培养上清液中检出HBsAg和HBeAg表达;转染72h后,荧光定量PCR检出较高的HBV DNA复制水平(107~109拷贝/ml);Southern杂交检出病毒复制中间体。结论构建的1.1倍长重组载体可以介导高水平的HBV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为进一步体外瞬时转染HBV表型耐药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HBV表型耐药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分离株的表型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 ,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分离株并系统分析其对拉米夫定(LAM)的敏感性。方法从1例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RT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随机挑选1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分析RT区LAM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用XhoI和NcoI双酶切pGEM-Teasy-RT及pTriEx-HBV(C),构建1.1倍HBV野生株和LAM耐药突变株的重组载体pTriEx-wRT和pTriEx-mRT,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60h后加入不同浓度(0、0.01、0.1、1、10、100μmol/L)的LAM,药物连续作用5d后,抽提病毒核心颗粒HBV DNA,通过实时荧光PCR及South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HBV DNA的复制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体外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野生未突变株重组载体pTriEx-wRT转染HepG2细胞后,随着LAM浓度的升高,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而突变株重组载体pTriEx-mRT转染HepG2细胞后,HBV DNA水平无明显下降,IC50值与野生株相比增加了2500倍。结论建立的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对监测HBV耐药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IFN-αA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药物,但由于其临床应用的副作用及持久应答率不超过50%,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1].作者通过DNA重组技术和PCR技术将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片段Fab与IFN-αA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重组,构建了人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Fab片段/αΑ-干扰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2].本实验将筛选出阳性克隆的菌种进行诱导表达,测定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Fab/IFN-αA)的IFN-αA活性及抗体Fab活性,并应用HBV DNA转染细胞系(HepG2215细胞系)作模型[3],通过检测Fab/IFN-αA作用后细胞上清液的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合细胞存活率来评价其抗HBV作用,并与IFN-αA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吴淑坤 《武警医学》2000,11(6):359-360
据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全球大约有 3亿慢性乙肝和2 8亿无症状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急性复发者 2 5 %~ 40 %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据统计 ,无症状HBV携带者罹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 10 0倍[1] 。因此 ,抗HBV药物研究一直是防治乙肝的重点 ,亦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门课题。 80年代中、后期 ,一些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 ,将重组的HBVDNA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 (HepG2 )成功地建立了一批可持续表达HBV的传代细胞培养系统和将DHBV感染雏鸭肝细胞获得的原代鸭肝细胞病毒感染系统 (P…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现有树鼩和雏鸭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有关试验内容和方法加以改进,为研发抗乙肝病毒(HBV)新药提供比较理想的试验模型.方法采用乙肝病毒(HBV)分别感染树鼩和雏鸭造成肝细胞炎症,以血液生化、肝功能、血液及肝脏HBV-DNA水平、肝组织学的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综合判断造模的程度.结果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树鼩和雏鸭动物模型,其检测指标灵敏,肝组织学改变明显.结论改进后的乙肝实验动物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防治乙肝药物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纤维结合素对HBV感染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纤维结合素对HBV体外感染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纤维结合素包被培养皿,利用从HBV阳性血清纯化的HBV病毒颗粒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HBc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HBV DNA,巢式PCR法检测细胞中cccDNA,并和未包被的胎肝细胞进行对照。结果 未包被时上清中HBsAg和HBeAg于第5日出现阳性,包被后自第1日起出现阳性;未包被时胎肝细胞核中HPcAg于感染后第2日起出现阳性,阳性率为10%~15%,包被后自第1日起出现阳性,阳性率达90%以上;未包被时细胞中HBV DNA定量自第4日起检出,包被后自第1日起检出;未包被时细胞中HBVcccDNA自第8日出现阳性,包被后自第2日起出现阳性。结论 纤维结合素包被可以促进HBV体外感染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使HBV感染胎肝细胞的时间提前,感染细胞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传染病之一。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HBV感染是慢性肝炎和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学原因。由于HBV的宿主严格性及其对动物细胞的不感染性,缺乏体外培养方法和动物模型,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增殖机制所知甚少,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和外源DNA对培养细胞转染的成功,人们对乙肝病毒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鼠白蛋白基因启动子/增强子(mAlb)调控下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131 I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构建mAlb调控下萤光素酶表达载体和mAlb引导下hNIS/潮酶素共表达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后者用脂质体法转染包装细胞获取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鼠肝癌细胞MH3924A,建立稳定表达细胞系,并在体内和体外水平评价重组肝癌细胞对^125 I的摄取和流出,以及”。I对转染后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在移植瘤模型中的生物分布。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hNIS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摄取^125 I高出野生型肝癌细胞240倍,该摄取过程可被Na^+/K^+-ATP酶抑制剂哇巴因(Ouabain)和NIS特异性阻断剂NaCIO4阻断。在含3.7MBq/ml^131 I的培养液中培养7h后,重组肝癌细胞和野生型肝癌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了86%和8%。静脉注射^131I后,重组肝癌细胞移植瘤摄取量较对照高出19.2倍,静脉注射治疗剂量的^131 I后重组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制。结论证实mAlb引导下hNIS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131I治疗肝癌的可能性,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目的在有关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和改良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为防治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合适的试验方法。方法以血液生化、肝功能、肝组织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分别对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D-Gala)、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化学性肝毒剂致小鼠、大鼠肝损伤和卡介苗与脂多糖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根据乙型肝炎的病因、病症和病机特点,成功的建立了类似于乙型肝炎的小鼠和大鼠“黄疸”动物模型、“高转氨酶”动物模型和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结论探索并建立的类似于乙肝的化学性肝损伤试验动物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防治乙肝药物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水芹总酚酸对鸭乙肝病毒(DHBV)DNA的抑制作用,验证其体内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取造模成功雏鸭随机分成模型组、拉米夫定(50mg·kg^-1·d^-1)阳性药对照组、水芹总酚酸(125、250、500mg·kg^-1·d^-1)3个剂量组。自感染第7天灌胃给药,2次/d,共10d。分别留取感染第7天(0d)、给药5d、给药10d及停药3d的血清,斑点杂交、放射自显影测定血清中DHBV-DNA的OD值进行自身和组间比较;另取肝组织适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水芹总酚酸用药组在5d、10d和停药3d均对DHBV-DN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理学观察用药组鸭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变性改变明显较轻,点、灶状坏死散在分布;而模型组鸭肝实质细胞明显嗜酸性变、水肿、脂肪变等改变和弥漫分布的点、灶性坏死,表现为小叶周边肝细胞坏死广泛,界板参差不齐,浸润的炎细胞向小叶内延伸,两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水芹总酚酸对乙肝病毒DNA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肝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31)I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3例甲亢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2组:A 组为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组,B 组为~(131)I 治疗组;其中 B 组又分为2组:B1组为非 ALSS 组,B2组为 ALSS组。分别比较 A、B 组的治愈好转率和 B1、B2组的治愈率,并观察每次 ALSS 治疗后1周内甲状腺激素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 组的治愈好转率(96.0%)明显高于 A 组(61.1%,P<0.05);B2组的治愈率(84.6%)明显高于 B1组(33.3%.P<0.05);每次 ALSS 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迅速控制甲亢是治疗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关键;~(131)I 治疗较 ATD 更为有效;ALSS 可提高~(131)I 治疗的治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炎冲剂对鸭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选1日龄北京雏鸭,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后随机分为5组:肝炎冲剂低、中、高3个剂量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无环鸟苷(ACV)治疗组.每组6只,各组雏鸭均灌胃14 d.观察不同剂量肝炎冲剂抗DHBV的作用效果.结果:肝炎冲剂不同剂量组对DHBV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抗DHBV作用较为持久,停药后无反跳.结论:肝炎冲剂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叠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应用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疗效的影响 ,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应用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的重叠 HCV感染的 CHB患者 96例 (其中 48例 4ml,每日 1次 ,肌注 ,疗程 4月 ;48例 6ml,每日 2次 ,肌注 ,疗程 4月 )并与未重叠 HCV感染的 CHB患者 48例 (4 ml,每日 1次 ,肌注 ,疗程 4月 )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肝脏损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且血清 HBs Ag,HBe Ag,HBV-DNA均阳性 ,ALT异常。结果 重叠 HCV感染患者治疗结束时 ALT复常率 ,HBe Ag、HBV-DNA转阴率 ,血清 HBV-DNA含量变化均显著低于未重叠感染者 (P<0 .0 5 ) ;加大剂量后 ALT复常率 ,HBe Ag、HBV-DNA、HCV-RNA阴转率 ,血清 HBV-DNA含量变化均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重叠 HCV感染降低 CHB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的疗效。对 CHB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与血制品以防止 HCV感染。加大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剂量 ,对重叠 HCV感染的 CHB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抗乙肝胎盘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观察经肝穿活检确诊 (G2 ~G3)的 11例合并与 2 2例未合并HGV感染的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 (4ml,1次 /d ,肌注 ,疗程 4月 )的远期疗效及预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肝脏损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且血清HBsAg ,HBeAg ,HBV DNA均阳性 ,ALT异常。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治疗结束时 ,治疗后 6个月、1年、2年ALT复常率、HBeAg ,HBV DNA阴转率 ,还是治疗结束时、治疗后 6个月、1年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年后肝功能水平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 2年持续应答率达 42 4%。结论 HGV感染并不影响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远期疗效 ,也不影响CHB的预后。HGV至多仅有微弱的肝脏致病性。抗乙肝胎盘肽是一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7.
树鼩水动力转染方法的建立及在HBV模型探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水动力注射将外源基因导入树鼩肝脏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建立HBV树鼩模型。方法用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Fluc)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作为报告基因,通过树鼩大隐静脉将报告基因用水动力注射方法导入树鼩肝脏,活体成像和β-Gal染色观察水动力转染效果。将pHBV1.2质粒用水动力注射方法转入树鼩肝脏,检测树鼩血清中ALT、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DNA,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HBsAb。结果通过大隐静脉水动力注射,报告基因能够在肝脏特异性表达,转染HBV1.2质粒后树鼩血清中能够检测到相关阳性指标。结论大隐静脉水动力注射法能够作为树鼩肝脏外源基因导入的一种方法,并用此方法初步探索了树鼩的HBV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果。方法:选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男性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观察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①治疗组HBV—DNA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血清生化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病程及病情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可改善短期及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代谢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感染的关键是病毒复制环节中形成的闭合环状DNA,现有治疗措施难以将其彻底清除.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NK)在HBV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表型和功能变化不同于急性感染,提示NK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机体能否清除HBV有关.NK细胞作为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其发育、分化和活化依赖于代谢活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类与细胞代谢活性高度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磷酸化水平决定着NK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功能.本文从HBV的慢性持续性感染、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NK细胞发育分化与mTOR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