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现有树鼩和雏鸭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有关试验内容和方法加以改进,为研发抗乙肝病毒(HBV)新药提供比较理想的试验模型.方法采用乙肝病毒(HBV)分别感染树鼩和雏鸭造成肝细胞炎症,以血液生化、肝功能、血液及肝脏HBV-DNA水平、肝组织学的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综合判断造模的程度.结果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树鼩和雏鸭动物模型,其检测指标灵敏,肝组织学改变明显.结论改进后的乙肝实验动物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防治乙肝药物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索在高原现场进行体外动物细胞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成年家兔肝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培养上清中ALB和AFP水平变化。结果:细胞接种4h开始贴壁,8h开始增殖,胞内核数目增多,6d已生长满瓶;培养上清中ALB及AFP水平均呈现显著升高,其达峰值时间分别为8d和6d。结论: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增殖及其生物学功能良好,提示在本驻地海拔高度条件下能够进行体外动物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动物实验模型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脂肪肝实验模型的建立,寻求合理的动物实验方案.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归纳整理.结果脂肪肝实验模型所建立的方法较多,其中分为乙醇性和非乙醇性脂肪肝实验模型,建立的方法简单、可靠,可根据研究需要合理选择.结论建立稳定、合理的脂肪肝模型有利于推动脂肪肝新药的研发,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4.
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目的在有关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和改良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为防治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合适的试验方法。方法以血液生化、肝功能、肝组织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分别对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D-Gala)、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化学性肝毒剂致小鼠、大鼠肝损伤和卡介苗与脂多糖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根据乙型肝炎的病因、病症和病机特点,成功的建立了类似于乙型肝炎的小鼠和大鼠“黄疸”动物模型、“高转氨酶”动物模型和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结论探索并建立的类似于乙肝的化学性肝损伤试验动物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防治乙肝药物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获取大量高纯度施万细胞(SC)的体外培养纯化方法。方法取6~7 d SD乳鼠坐骨神经,立体显微镜下机械性剥除神经外膜与束膜,采用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阿糖胞苷与G enetic in联合应用进行SC纯化,牛脑垂体提取物(BPE)促进SC增殖。结果经形态学及S-100蛋白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证实所获得的SC状态良好,纯度较高,可达96%以上。结论本方法可以体外获取大量、高纯度的SC,为神经组织工程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与L-02肝细胞形态学及增殖分化特征的异同,初步评价其用于移植的可行性,探讨介入性肝细胞移植术的理想供体来源。方法 分离培养14~24周的引产胎儿肝细胞,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液中甲胎蛋白(AFP)与白蛋白(ALB)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同法检测传代培养L-02肝细胞的蛋白表达。结果人胎肝细胞分离活率达95%,在体外存活最长达3周,可同时检测到AFP、ALB及CK—19表达,其中ALB分泌峰值42.06μg/ml;L-02肝细胞增殖迅速,AFP与CK-19表达阴性,ALB表达在10μg/ml水平,部分细胞多次传代后发生形态变异,ALB表达缺失。结论人胎肝细胞具有潜在的双向分化能力,是肝细胞移植较为合适的供体来源;L-02肝细胞不适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自制的下腔静脉滤器(DDIVCF)捕获猪血栓子的效果及其定位稳定性.方法 ①将DDIVCF滤器和进口Antheor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分别置入于直径为20和25 mm的下腔静脉(IVC)血液循环模型中,观察模型处于水平位时滤器对3 mm×20 mm,3 mm×30 mm,6 mm×20 mm,6 mm×30 mm 4种大小不同的猪血栓子的捕获效果,并计算其捕获率.②测量滤器捕获大量6 mm×30 mm栓子后相对位移的距离,观察滤器的定位稳定性.结果 ①DDIVCF滤器在直径20和25 mm的IVC模型中对4种猪血栓子的捕获率分别为34%,56%,82%,94%和26%,38%,56%,86%;Antheor的捕获率分别为54%,64%,86%,96%和38%,44%,68%,90%.对3 mm×30 mm,6 mm×20 mm,6 mm×30 mm猪血栓子的捕获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直径20和25 mm的IVC模型中DDIVCF滤器捕获猪血栓子后相对位移距离分别为(0.6±0.3)cm和(1.0±0.1)cm.Antheor的相对位移距离分别为(0.4±0.1)cm和(0.8±0.3)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VCF在体外模型实验中具有较高的血栓捕获率和定位稳定性,可与进口Antheor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媲美,其体内应用情况尚需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培养的细胞为对象,观察由8味中草药组方肝毒清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结果,肝毒清浓度为5mg/ml时能抑制HBeAg分泌;10、50mg/ml时培养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受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培养肝细胞牵张损伤模型,探讨肝细胞损伤、细胞骨架和粘弹性的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BioFlex培养皿培养原代肝细胞贴壁生长后,通过小型生物撞击机分别以驱动压力150kPa、250kPa牵张损伤细胞。然后对正常肝细胞及牵张损伤后肝细胞骨架Factin微丝排列及分布变化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测定肝细胞的粘弹性。结果 牵张损伤后肝细胞微丝大部分断裂,网状结构消失,收缩呈絮状,或遗留粗大的微丝束,粘弹性显著降低。结论 肝细胞粘弹性显著降低与细胞骨架的损伤断裂,可能是细胞损伤力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ACI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在介入治疗实验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在ACI大鼠肝细胞癌模型进行多种介入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该模型在介入治疗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58只雄性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 Hepatoma3924A肝癌瘤块(1mm^3);移植术后13d行MR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第14天时,经腹部切开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而采取以下介入治疗方案;(A)丝裂霉素4只;(B)降解淀粉4只;(C)碘油5只;(D)肝动脉结扎4只;(E)丝裂霉素 降解淀粉4只;(F)丝裂霉素 动脉结扎5只;(G)丝裂霉素 碘油5只;(H)降解淀粉 动脉结扎4只;(I)碘油 动脉结扎4只;(J)丝裂霉素 聚丙交酯复合乙交酯(poly-lactid-co-glycolid,Plcg)微球4只;(K)丝裂霉素 碘油|动脉结扎4只;(L)丝裂霉素 降解淀粉 动脉结扎4只;(M)0.9%生理盐水(对照组,7只),13d后再次行磁共振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变化,并对各组间V2/V1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移植率为100%,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V2/V1)分别为A组4.50,B组12.73,C组15.84,D组10.17,E组90.20,F组7.16,G组4.08,H组3.45,I组9.99,J组2.86,K组3.76,L组7.71,M组27.12,与对照组相比,采取,A、G、H、J和K组方法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X^2值分别为5.238,8.571,5.238,5.238和5.238,P值分别为0.045,0.008,0.045,0.045和0.045),而采取其他组治疗方案在肿瘤生长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值分别为B组1.1016,C组3.086,D组1.016,E组2.213,F组3.086,I组1.061,L组1.61%,P值分别为B组0.348,C组0.121,D组0.348,E组0.199,F组0.121,I组0.348,L组0.348)。结论 该肝细胞癌模型适合于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其中包括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指标(即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并统计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根据其检出阳性率进行结果评价,判断病毒学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病情评估的应用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HBsAg阳性71例(88.75%),HBsAb阳性17例(21.25%),HBeAg阳性38例(47.50%),HBeAb阳性51例(63.75%),HBcAb阳性60例(75.00%),与对照组检出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检出45例(56.25%),乙肝小三阳检出33例(41.25%),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病毒学检验应用诊断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乙肝病毒阳性检出率,实现对病情及预后情况的准确评价,对乙肝的临床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木瓜中齐墩果酸抗乙型肝炎病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考察木瓜中提取的齐墩果酸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HBVDNA转染人肝癌细胞所得的HepG2 .2 .2 .15细胞株为模型 ,考察用药后 4d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收获细胞 ,提取病毒DNA ,斑点杂交检测用药后细胞中HBVDNA的变化。结果 齐墩果酸对上述病毒抗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斑点杂交显示其中齐墩果酸在 2 0 μg·ml-1时对HBVDNA的抑制率为 2 9.33%。结论 齐墩果酸对于HBV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分布及数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经宜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9例,阳性组患者共65例。按照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低、中拷贝组43例、高拷贝组22例,同期选择5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及与肠道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结果 阳性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γ-GT)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低、中拷贝组和高拷贝组患者ALP、γ-G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拷贝组患者ALT、AST水平均高于低、中拷贝组(P<0.05)。阳性组患者普雷沃氏菌属、梭菌属、肠杆菌科细菌、粪球菌属、白色念珠菌数量均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而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低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高拷贝组患者普雷沃氏菌属、瘤胃球菌属、梭菌属、粪球菌属、白色念珠菌数量均高于低、中拷贝组(P<0.05),而拟杆菌属低于低、中拷贝组(P<0.05)。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ALT、AST、γ-GT水平与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呈负相关,与普雷沃氏菌属、梭菌属、双歧杆菌属、粪球菌属、白色念珠菌、肠杆菌科细菌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呈相关性。其患者病毒载越高,肠道微生态越紊乱,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Measurem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levels is importa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terms of monitoring response to antiviral therapy.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a new diagnostic kit, which quantitatively measures serum HBsAg level using an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RMA)-based method.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a 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CMIA)-based method.

Methods

The blood samples of 9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Copy numbers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were determined in 23 of these sampl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d the concordance of IRMA and CMIA resul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P values of 0.05 were considere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roughout.

Results

Laboratory diagnoses based on IRMA were wholly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based on CMIA. Furthermore, serum HBsAg levels by IRMA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determined by CMI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 0.838, p < 0.001). Serum HBsAg level and serum HBV DNA copies were found to be linearly related by both methods (R2 = 0.067, p = 0.316 by IRMA, and R2 = 0.101, p = 0.215 by CMIA).

Conclusion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investigated IRMA method of determining HBsAg levels was found to be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a CMIA-based method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活动度的可行性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52例有肝脏穿刺病理结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和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肝脏扩散峰度成像资料,并收集研究组的肝功能实验室指标.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脏平均扩散率(MD)和平均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炎冲剂对鸭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选1日龄北京雏鸭,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后随机分为5组:肝炎冲剂低、中、高3个剂量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无环鸟苷(ACV)治疗组.每组6只,各组雏鸭均灌胃14 d.观察不同剂量肝炎冲剂抗DHBV的作用效果.结果:肝炎冲剂不同剂量组对DHBV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抗DHBV作用较为持久,停药后无反跳.结论:肝炎冲剂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P)联合白细胞介素 2 (IL 2 )、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 (Ara AMP联合IL 2、HBIG、乙肝疫苗 ,对照组用干扰素α 2a ,评估两组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近、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ALT复常率、HBeAs及HBVDNA阴转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Ara AMP联合IL 2、HBIG、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乙肝并原发性肝癌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用综合介入治疗,研究组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对术后生存质量和死亡率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2组术后48周内生存质量高和中等者比较,P <0.05;术后60周内生存质量高者比较,P <0.05;术后72周以上者死亡率比较,P <0.05;术后72周内生存质量中等者比较,P <0.05,生存质量低级别者比较,P <0.01;术后84周内和2年内生存质量中等和低级别者比较,P <0.01。结论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提高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