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8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期间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初春,上海市发生居民因进食产自江苏启东地区甲型肝炎病毒(HAV)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甲肝)暴发性流行。为了解本次甲肝流行的预后,确切统计本次流行中甲肝的死亡率,我们对流行期中死亡的患者进行调查,对死亡率和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年来甲型肝炎恢复期迁延病例逐年明显增多的原因。方法:统计1991年1月 ̄1995年12月全部住院甲型肝炎(RIA抗-HAV-IgM阳性)病例资料。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5年来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重叠感染、主要用药及住院时间等诸方面多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出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未复常却逐年上升:1991 ̄1995年分别为13/103例(12.62%  相似文献   

3.
甲肝的潜伏期平均30天,比乙肝潜伏期为短。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成人患者 76%~97%有症状,2/3患者有黄疸,具体表现如下。 1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 甲肝的潜伏期一般在14~42天或15~50天之间。在1988年上海市的甲肝暴发流行中,从进食毛蚶开始到发病的潜伏期正好符合上述数字范围。在明确记录的2367例甲肝中,其潜伏期以29~35天为最多,22~28天次之,这个数字范围与30年代尚无氨基转移酶及甲肝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所观察到的 26~35天,平均为4周的潜伏期相接近,从50年代起始所观察到甲肝潜伏期要比这个数字范围向两头分别缩短或延长10天左右。 2 甲肝潜伏期内的胃肠道症状 近数10年来由于沿海岸线的近海地区及滩涂广泛受到人粪及工业污染,群众爱吃的毛蚶、银蚶、泥螺蛤类等在产地就有甲肝病毒、轮状病毒、痢疾杆菌,及其他肠道杆菌,也可能带有戊肝病毒。因此,在生食这类海产品时,往往受到这些病原的感染。临  相似文献   

4.
5.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病程呈自限性而无慢性感染或其他续发病症现象。其主要感染对象儿童中多为轻型,且常呈隐性感染,而在大年龄病人中该病病变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甲肝是全世界范围的传染病,但各国流行情况不同,其流行情况与社会经济、卫生水平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北欧等国家,HA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低,且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内,HAV的感染率和甲肝的发病率高,而且常常发生甲肝的暴发流行。在这些国家中,儿童时期即有很高的HAV感染率和甲肝发病率。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肝的发病率是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1 传染源 甲肝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猩猩和狨猴虽可自然感染,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是有限的。甲肝病人无持续带病毒者。 (1)HAV感染者 急性期病人:①急性黄疸型病人:当人感染 HAV后3~4周,大便和血液就开始有传染性,并持续约3周左右,相当于黄疸出现前2周及黄疸出现后1周,实验发现,在潜伏期的第25天粪便即有传染性,黄疸出现8天以后不再有传染性。在黄疸出现  相似文献   

6.
王步云 《吉林医学》1991,12(2):75-76
<正>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系一种良性自限性疾患,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儿童多发,预后良好,传统的认为它很少诱发慢性肝炎,无肝外表现,极少复发,病情多顺利恢复。然而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观察,上述所叙绝非尽然。本文兹对其若干特殊表现,重新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复习,阐述了甲型肝炎的许多特殊表现,甲型肝炎并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少数病人程迁延甚至变为慢性,发病年龄向后推移,而且能通过其它途径传播,并可发生重症肌炎,出现肝外各个系统改变和复发等。  相似文献   

8.
9.
10.
所进行的8个市县甲肝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海南1990~1999年甲肝疫情报告分析表明:海南省甲型肝炎的总人群感染率为51.70%,男女间无差异。各市县分布不均衡,感染率最高的市县为78.69%,而边远少数民族区属于免疫空白,其次是与汉区交界的少数民族区感染率仅为16.38%,从而提示甲肝对海南黎族同胞来说属于输入性疾病。全省呈西部地区(75.26%)高于东部(59.10%),P<0.05。一般农村高于城镇,分别为77.61%和71.15%,但也存在特别现象。农民职业的发病数相对最高,其次是学生,而医务人员最低。差异较大的年龄段为10岁以下儿童,1~4岁儿童的免疫屏障较低。海南甲肝好发于春末和夏季。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同时对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调查发现总的阳转率仅为16. 22%,与灭活疫苗(98.87%)有显著性差异,P<0.01。故要加强甲肝的防治,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尤为关键。预计我省由于低屏障区和高屏障区的交互存在,在较长时期内控制甲肝暴发流行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12.
甘利欣治疗儿童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1~6月,我院采用甘利欣治疗儿童甲型病毒性肝炎30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儿童甲型病毒性肝炎61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14岁,平均9.5岁,平均病程9.9d。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14岁,平均9.6岁,平均病程9.8d。两患者均有乏  相似文献   

13.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与甲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根  邬祥惠 《上海医学》1993,16(8):466-468
  相似文献   

14.
人类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后,经30天左右的潜伏期,表现为显性发病的临床型或不显性发病的亚临床型.亚临床感染除自觉症状不明显和不出现黄疸外,从粪便中排出HAV.血清特异性免疫反应等均与临床型感染相似.无论是甲型肝炎的临床型还是亚临床型,病毒血症均是短暂的,一过性的.人体实验证明,于接种HAV后的第12天后即出现毒血症,于潜伏期末或临床症状出现前病毒检出率高,至出现黄疸或血清谷雨转氨酶达高峰后几天病毒血症消失.由于病毒血症主要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短暂存在,因此,它很少被应用于临床诊断.HAV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随胆汁排泄聚集于胆囊  相似文献   

15.
妊娠伴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孟庆华 《北京医学》1998,20(1):16-18
通过对妊娠伴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及育龄女性甲肝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的观察,提出改善预后的措施,探讨终止妊娠的必要性与时机。方法:以血清谷丙转氨酸和总胆红素作为衡量量肝细胞损害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标准。结果:妊娠伴发甲肝的肝损害程度并不因妊娠而加重,但恢复时间却明显延长;终止妊娠并不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43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与38例急性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血清中脂蛋白-X(Lp-X)平均含量,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05);而两者Lp-X阳性率间无差异(P>0.1).这表明甲肝与乙肝在Lp-X定性分析上无大区别;而前者的胆汁郁积(简称郁胆)程度较后者重.提示测定Lp-X含量可明确甲肝郁胆程度,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6月,本市甲肝暴发流行期间,将我院收治的14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进行心电图(EKG)检查,结果在确诊甲肝的1316例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脏损害而有EKG异常的54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消化道溃疡,而甲型肝炎是良性自限性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非常少见.本文收治1例甲型肝炎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除给予止血、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外,我们结合传染病的特点给予病人生理、心理、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护理,使病人缩短病程,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在甲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58例正常献血员和39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的检测。结果:甲型肝炎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7.7%(3/39),3例阳性均为甲肝急性期患者。结论:ANA存在甲型肝炎中,虽阳性率低,仍提示甲型病毒性肝炎中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