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大家健康》2013,(8):67-68
目的:本文将对腹泻患儿进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检验,从而探讨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对所有腹泻患者进行粪便采集样本,之后应用病原学检验方法对样本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给予病原学检查,包括形态特征分析、培养特征分析以及生化反应特征分析等,得出结论。结果:231例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均检测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0.00%。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落呈现出灰色,可略带白色,菌落具有整齐的边缘以及光泽表面;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可知,其结果为阴性,无芽孢出现,但出现鞭毛,属于短小杆菌,两端呈现出圆顿形。结论:研究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能够有效提高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发腹泻等疾病的确诊率,使患者及时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市2005-2007年报告的3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该类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法对我市2005-2007年报告的3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相关资料录人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5-2007年共发生3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总数的6.98%。②发生高峰季节是春、夏和秋季。③人群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④潜伏期最短的6h,最长的6d;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⑤传播方式以粪-口途径、人-人接触,食物、水源传播为主。结论我市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水平较高,且卫生管理上存在监管未到位等薄弱环节;提示今后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自身检验能力,同时要在高峰季节前做好预防该类疫情的关键控制点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陈伟文  麦充志  许桂锋  王勤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491-1491,1286
目的 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个案现场调查表》,对患者逐一调查,分析可疑食物,采集患者肛拭子、可疑食物(即食炒田螺)和生产可疑食物(即食炒田螺)的生产环境物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此次食物中毒平均潜伏期9h,食用即食炒田螺者发病较高,患者肛拭子、剩余即食炒田螺、加工用煲盖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即食炒田螺引起,推测即食炒田螺在养殖加工过程中被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23日玉州区仁厚镇铁匠村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头痛,呕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由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样品:患者肛拭17份、加工、销售人员肛拭5份、佐料4份、食物中毒患者吃剩的炒田螺3份、外环境涂抹标本6份,共35份样品。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在一份肛拭和一份田螺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26:K60(B6),在一份肛拭和一份加工煲盖涂抹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28:K67(B12)。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两种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滕州市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在腹泻患者粪便中存在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毒力等病原学特征,我们于1997~1999年对本市监测点医院腹泻病人粪便进行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选择乡镇医院两处和市直属医院两  相似文献   

7.
缪爱龙 《右江医学》2003,31(6):601-602
20 0 2年 12月 10日海安县农民吴某为女儿举行婚宴 ,将餐后的剩余饭菜投喂 2只家猫 ,约 4小时后 ,2只猫突然死亡 ;5小时后 ,就餐的 41人中 2 6人相继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点的分析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 ,确定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人猫食物中毒 ,在海安地区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coli (ExPEC) clinical isolates and resistance. Methods:A total of 187 ExPEC clinical isolates were investigated. Multiplex PCR 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of antimicrobials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virulence factors and resistance among the 187 E. coli strains isolates. The comparisons of proportions between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χ2 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The virulence factor genes kpsMT II, papC, PapEF, papG allele II (Internal), papA, cnf1, sfa/focDE, K5 and rfc had higher detection rates in non-urinary tract group than urinary tract group. The antimicrobial drugs CIP, LVX and TZP had higher resistance rates in urinary tract group than non-urinary tract group.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9 kinds of virulence factor genes detected were independent protective factors for resistance of ExPEC, and one w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sistance of ExPEC. And another one had the two functions. Conclusion:Due to the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 selection pressure of antibiotics, 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ulence factor genes and the resistance rate of ExPEC are different, and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相似文献   

10.
11.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大部分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数UPEC表面具有纤毛状的粘附器官-1型菌毛,1型菌毛介导细菌与膀胱上皮细胞接触,且侵入其中,UPEC侵入细胞后获得一个保护性环境,或在其中繁殖,或处于静止潜伏状态,具1型菌毛的UPEC侵入细胞引发了宿主的一系列反应;细胞激酶的产生,炎症反应和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的片状脱落,宿主反应和抗生素治疗虽能有效清除尿中细菌,但致病菌可顽固地存在于膀胱组织中,从而成为复发性尿路感染的难治根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两村大肠埃希氏菌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探讨三种防病对策.方法:对,2006年新罗区两村暴发的大肠埃希氏菌腹泻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两起事件是大肠埃希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腹泻疫情,两村分别累计报告39例(罹患率3.8%)和14例(罹患率1.3%)。结论:应加强农村基础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强食品卫生的宣传和监督,提倡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分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又称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coli)与非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二大类. 后者。又称普通大肠埃希菌,是人类肠道中兼性厌氧正常菌群的优势菌种,通常对人类无害,但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或器官时,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是人类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还可引起菌血症、胆囊炎、肺炎和新生儿脑膜炎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EspA蛋白双歧杆菌表达重组菌株,并验证蛋白表达。方法采用常规PCR扩增EspA片段,体外构建重组质粒pBAD-EspA,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培养,挑取单克隆提取质粒,双酶切和PCR对重组质粒鉴定。pBAD-EspA电转化长双歧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并PCR鉴定,经木聚糖诱导表达,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析验证EspA蛋白在双歧杆菌中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pBAD-Esp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BAD-EspA重组质粒转化双歧杆菌后经阿拉伯糖诱导,在诱导表达不同时间点菌液沉淀均有良好的蛋白表达。结论体外成功构建表达EPEC EspA蛋白的长双歧杆菌,为制备ESPA口服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大部分尿路感染的病 原菌。大多数UPEC表面具有纤毛状的粘附器官-1型菌毛。1型菌毛介导细菌与膀胱上皮细 胞接触,且侵入其中。UPEC侵入细胞后获得一个保护性环境,或在其中繁殖,或处于静止潜 伏状态。具1型菌毛的UPEC侵入细胞引发了宿主的一系列反应:细胞激酶的产生,炎症反应 和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的片状脱落。宿主反应和抗生素治疗虽能有效清除尿中细菌,但致病 菌可顽固地存在于膀胱组织中,从而成为复发性尿路感染的难治根源。  相似文献   

16.
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及其检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 ,由大肠埃希菌 (简称大肠杆菌 )所致的腹泻仍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重要的致腹泻大肠杆菌已明确者有产毒素大肠杆菌 (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肠聚集性大肠杆菌 (EAEC ,EAggEC)、细胞脱落性大肠杆菌 (DAEC) ,尚有产坏死性毒素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 (ESIEC)等。其病原学诊断常被忽视 ,原因之一是除EHEC可致严重临床问题外 ,一般均易于治疗 ,服用抗生素加补液可迅速见效 ;其二是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缺乏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株及其抗血清情况下,用普通大肠埃希菌和抗血清替代品即能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验的实验,以减少实验开支。方法用鞣钙液代替OK血清,硫酸铝钾液代替。血清,分别与活的和死的大肠埃希菌做玻片凝集。结果鞣钙液与死、活大肠埃希菌都凝集;硫酸铝钾液只与死大肠埃希菌凝集,与活大肠埃希菌不凝集。结论采用该法可作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玻片凝集反应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分离培养确认致病原.结果:在3份病人肛试子和3份末梢水中检出有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未检出其它致病菌.一日三餐均饮用该水的教师和家属发病率为66.67%,而在校一日只进一餐的学生发病率为26.2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52.63,P<0.01).当地场镇居民只用不饮此水未见发病.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证实本起疫情系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19日,我市某服装有限公司职工食堂发生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及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28:K67污染食物而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经积极治疗,病人全部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25日,某院校发生一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认引起这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44K74(L),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