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疗体育”就是以各种特定的医疗体操(包括呼吸操),气功、按摩和器械体操(功能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从而达到保健、防病治病和康复的目的我国古医书虽无“医疗体育”的术语记载。但考证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道枢·太清养生篇》、《道枢·契真篇》、《诸病源候论·白发候》中的“养生方导引法”、《素问·上古天真论》、《夷门广牍·导引诀》和马王堆的《导引图》……等,都有导引的记载。古代导引之意,就是“宣导气血、伸展肢体、引治疾病”或是“导引令和、引导令柔”。从“导引”内容和方法来看,包括有肢体体操、呼吸操(吐纳),气功(养生法)、按摩(明代后称推  相似文献   

2.
1.秦汉以前及秦汉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代,就有了气功的萌芽。据撰著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记载:“昔陶唐之始……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里的“舞”就是气功动功“导引”的噶矢。其根据是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出一批距今五千年左右的...  相似文献   

3.
三、气功的起源 气功,即养生保健的方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唐尧时代,尧是我国上古记载的第一位帝王,“三皇”之首,距公元前约四千~三千年前。而养生保健法的萌芽,可以说是人类出现后就形成了。《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着:“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路史》(南宋罗泌撰,记录历代传说资料等)也言:  相似文献   

4.
再论导引     
杨杰 《气功》1999,20(3):102-104
自拙文“导引释义”发表以来,先后收到各地师友的来信,就导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指教,令我获益非浅。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促使我草写此文,以与大家进一步交流探讨。一、导引溯源及其内涵的变化同祖国传统医学一样,导引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或更早。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瘀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宋·王泌《路史·前纪九》亦载:“阴康氏之时,水读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问,人即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重腿,得所以利…  相似文献   

5.
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说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文明开化的历史久远,留给了我们极其丰富的文化宝藏。现在群众喜闻乐见、功效显著的康复气功,从有文字记载,就可以追溯到唐尧虞舜时期。那时华夏中原,阴雨湛积,水道壅塞,“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见《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明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古人称之为“大舞”──“摇筋骨,动支节”的导引术了。“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一段见诸于《庄子·该意》的文字,说明二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6.
“因势利导”原本是中国古代兵法的术语,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作为一种治疗大法,《黄帝内经》首先引入医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邪气的性质和部位所造成的“势”,随其性而宣导之,就其近而驱除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  相似文献   

7.
谈八法在《巢源》导引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巢源》)是隋·巢元方等编撰。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且对于唐代以后的医学影响是很大的。由于本书是以病因病理学为主的,但引用了《养生方》《养生方导引法》等作为防治疾病的大量医疗导引内容。这又是它的特色之一。关于这部分资料,已多散佚,由于《巢源》引用,不少内容得以保存下来,从而有着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本人仅从《巢源》中部分导引内容,谈其治疗八法在医疗导引中的体现。一、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里,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是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立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蕴藏着有关康复医学的丰富内容,运用针灸,推拿,气功,太极拳等方法,对康复治疗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导引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而具体应用导引来治病的是记载在我国二千年以前最古  相似文献   

9.
历代中医文献并无专文对气胸进行阐述 ,但根据其发作症状及基础病变的情况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文字。“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胀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 ;“肺胀 ,咳而上气 ,烦躁而喘 ,脉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其证气胀满 ,膨膨而咳喘”(《圣济总录·肺胀门》)。“肺胀而嗽 ,或左或右 ,不得眠” ;“有嗽而肺胀壅遏不得眠者 ,难治”(《丹溪心法·咳嗽》)。“实喘者 ,胸胀气粗 ,声高息涌 ,膨膨然若不能容 ,唯呼出为快”(《景岳全书·喘促》)。从这些叙述来看 ,气胸一病与中医的喘促、肺胀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已应用医疗体育进行防病治病,医疗体育在古代称为“导引”法。历史悠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各种式样的医疗体育,如戏(华佗五禽戏,《三国志·魏书》)、势(导引法十八势,《道枢·灵剑子》)、事(赤松子十二事(势),《运笈七签》)、法(牵引法,《诸病源候论》)、锦、(八段锦,《新出保身图说:八段锦图》)、经(易筋经,《易筋经十二图》)、式(六气法术式,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一、我国古代传统医疗体育对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康复作用: (一)太极拳和太极剑:对延缓衰老和肌力下降。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内脏神经的调节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1.
“坐”字在《伤寒论》中凡五见,各家注解不一,笔者体会,有如下数种:(一)作动词,用坐字本意,《说文》“坐,行止也。”“坐”作行止解,与站立相对。如《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论语·先进》“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皆用此意。《伤寒论·平脉法》中说:“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对此二个“坐”字,各家都以动词作解,并无疑意。如成无已、张隐庵,章虚谷等皆持  相似文献   

12.
拜读《按摩与导引》杂志1991年第5期《推拿名考》一文,大受启发,其对推拿名源之考证,笔者深为赞成,但若认为推拿古称仅“按摩、按跷、案扤与摩挲”等四种,则不敢苟同。考诸《内经》、《中国医学大辞典·推拿学》尚有“乔摩”、“挢引”、“矫摩”等名称。《内经》中共8处出现乔摩、按摩、按(足乔)等推拿古称,其中按摩4处、按(足乔)3处、乔摩1处。关于“乔摩”,《灵枢·病传》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在所列  相似文献   

13.
<正> 接(通捷(jié)。速;敏捷。《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杨倞注:“接读为捷”。〔例〕《太素·知官能》:“接疾辞者,可使传论而语馀人”。(《灵枢·官能》作“捷”。)兑通锐(ruì)。锐利;尖锐。《荀子·议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则溃。《史记·天官书》:“下大,上兑”。〔例〕《难经·十五难》:“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  相似文献   

14.
医生本来就应该具备技术 (医术 ) 、品德 (医德 ) 和懂得摄养 (保健养生 ) 三位一体的本领。且看《内经》里就明确指出 ,以《素问·征四失论篇》为代表的言医德 ;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为代表的言养生。而《灵枢》及《素问》所有内容 ,都是言医术。中华民族一向重视道德的 ,在未有成熟医学之前 ,《易经·坤》早就提出“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的道德观念。孟夫子轲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见《孟子·离娄下》) ,把道德更具体化而绘形绘色地指导我们。至于“医”和“德”的结合而成为“医…  相似文献   

15.
《金匮·水气病》篇中有“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二句,历代医家存疑难解,因而注说纷纭,有认为“阳前通”、“阴前通”就是“阳先行”、“阴先行”(如尤在泾《金匮心典》注释:“阳先行而阴不与俱行,则阴失阳而恶寒;阴先行而阳不与俱行,则阳独滞而痹不仁”);亦有人将“阳前通”、“阴前通”释作“阳气虽通”、“阴气虽通”;但又有医家不同意这些注说,如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金匮讲义》(1964年版)和何任教授《金匮新解》均提出“前”字疑“不”  相似文献   

16.
古人做任何事 ,都要择吉日良时。《礼记·曾子问》:“择日而祭于弥”。连出门行走都要 ,如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的“三年不得归 ,选日遵路”。对饮食的选择 ,孔子则“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食 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 ,不食 ,……”(《论语·乡党》)。“孟母三迁”,是为了选择居舍。就绿化 ,宋·嘉定进士章樵注谢眺诗中“积芳以选木”谓 :“园林丛集众芳 ,遴选佳木植之”。还有许多 ,如宋·郭彖《暌车记》的“李通判一女既笄 ,遴择佳婿 ,久未有可意者”。《司马法·用众》:“选良次兵 ,是为益人之强”。郑观应《致潘兰史徵君书》“…  相似文献   

17.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一句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对该句的“精”字多解释为精神爽慧,“柔”字多解释为筋肉柔和(如《内经选读》北京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版)。然而笔者对这一解释有不同的看法。“精”字在古时亦可作清字解。如《史记·天官书》言:“天精而见景星。”精即清明之意。《素问·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皮肤养护理论与中医养生理论一脉相承。1中医皮肤养护理论的萌芽时期春秋之前,是中医皮肤养护理论的萌芽时期。在已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沐"、"浴"的文字,蕴含着清洁滋润皮肤、防止衰老的萌芽。其后《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有"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谌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的文字,示人导引动作有提高身体素质、健美肌肤的作用。《庄子.刻意》更加明确:"吹呴呼吸,吐故纳  相似文献   

19.
推拿在明朝以前称按摩,上古时代又称按(足齐)、导引等。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中有推拿与药酒配合应用的记载,如《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据《据汉书·艺文志》载,《黄帝歧伯按摩十卷》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这说明推拿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了专著。推拿是我国上古时代人类同疾病作斗争最早的一种方法。当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偶尔撞击身体某处而感到疼痛时,最初仅自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殸禾)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其中“(殸禾)饪之邪”的“(殸禾)”字,一些工具书及许多注本大都误释,如《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殸禾)(xin心)饪之邪:意即过食馨香食物酿成宿食而致病。《康熙字典·补遗》:“读与馨同”。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全匮要略讲义》:“(殸禾),读如馨。”可见,“(殸禾)”大都释为同“馨”,即“馨香”之义。此乃大误。“(殸禾)”在我国字书中,始见于清代吴任臣《字汇补·禾部》,云: “(殸禾),读与馨同。”其后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字词典都沿袭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