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2):15-16
刘仕昌教授治疗温病昏谵经验史志云主题词刘仕昌,温病,谵妄/诊断,谵妄/中医药疗法温病过程中昏谵证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后果堪虞。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温病辨证论治方法,积累了治疗温病昏谵的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1温病昏谵的临床特点温...  相似文献   

2.
温病昏谵 ,为临床危重之候 ,即指神昏与谵语而言。因二症常伴随出现 ,故温病学中多昏谵并称 ,其基本特征是神志障碍 ,语无伦次 ,意识丧失。昏谵与昏愦亦有轻重之别 ,昏愦是指重度昏迷 ,昏睡不语之谓 ,故曰轻则昏谵 ,重则昏愦 ,但二者都是温病发展过程中 ,一个严重的神志症状。虽然引起昏谵的最终机理多为清窍阻蔽 ,但神明失常的病因病机是多种多样的 ,治法选方亦不尽相同。因此 ,临床若处理不当 ,则后患莫测。为了便于临证 ,本文试就其病机归纳浅析如次 ,以便鉴别和掌握。1 邪热内陷 ,逆传心包由温热病 ,肺卫之邪不解 ,内陷心包 ,壅闭清窍…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说源于内经,发展于金元,日趋完善于明清。近代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各有创建,可谓温病之大师。温病内容浩瀚,病发多见,类型繁多,有风温、温热、瘟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除此尚有春温、伏温、寒湿、湿疟、湿痢、暑风、暑厥、大头瘟、蛤蚂瘟等,概括起来不下20余种,温病名称繁多而杂,对辨证和治疗均有不利。从临床实际出发,为执简驭繁,温病可以概括为温热和湿热两类,其中近而分为风温、春温、暑温、湿温4种,对辨证施治均简单明了,凡属四时温病,均可包函其中。  相似文献   

4.
5.
温病的辨证以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为基础,是整个温病学的核心。在温病的三焦辨证中,其下焦辨证多以肝肾为核心,正如吴鞠通所说“下焦,肝与肾也”。但下焦辨证不仅为肝肾病变,若按脏腑在躯干的部位来划分,下焦的脏腑除肝肾外,还包括膀胱、胞宫和部分肠道在内。从《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6.
温病的辨证,即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它是温病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温病学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认为,温病学之所以能自成体系而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有这一基本理论。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这一理论,学习整个温病学的内容就能左右逢源,特别是对四时温病的辨证施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学好这一基本理论?笔者认为,应掌握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温病辨证的基本概念;二是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病机与治则;三是三焦辨证的证候、病机与治则;四是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三焦辨证的证候、病机与治则三焦辨证,就是将人体感受温邪后所引起的病变机理、证候反映以上焦肺与心包,中焦脾与胃、下焦肝与肾作为理论概括,用以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温病邪在卫分,恶寒是以恶寒发热并见,以及恶寒的全身性和短暂性为特征,治疗以透表散寒为主;邪在半表半里,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常伴痰湿遏阻气机的临床表现,治当和解、分消、开达、祛邪以解寒;热炽气分,以热象显、恶寒局限为特征,治应清热、益气生津以除寒;湿盛阳微和脱证恶寒,其特点是热退身凉,里外皆寒,治以温阳化湿、回阳救逆以逐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温病大家王孟英辨察温病的特色经验,对他的察胸脘、察二便、察舌苔、辨口渴、辨脉象作了系统的整理,对当今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治疗温病在辨卫气营血的同时,还善于运用脏腑辨证、三焦辨证、体质辨证。对于湿温、暑温偏于湿热者,以三焦辨证为主,辅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对于风温、温燥、温热、暑温偏于热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辅以三焦及脏腑辨证。温病病者主要有阴虚、阳虚、气虚、气阴两虚、酒客等体质类型,进行体质辨证,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温病独特的辨证体系。对临床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是温病学的理论核心。现就其形成、意义及相互关系剖析如下: 一、理论形成渊源于《内经》,创于实践卫气营血和三焦,原为《内经》中的二个生理概念。卫气营血,主要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三焦有多种涵义,或指人体部位、或指水液运行的途径、或指传化三腑之一,但简括之,不外部位划分和生理功能。这是关于卫气管血和三焦的最早论述。《伤  相似文献   

12.
13.
风湿病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为邪犯肺卫、邪热壅肺、热入心营、正虚欲脱、肺胃阴伤五型。本文试就此病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症施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风湿病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为邪犯肺卫、邪热壅肺、热入心营、正虚欲脱、肺胃阴伤五型.本文试就此病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辩症施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温病卫分证辨证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病卫分证是由于病邪、体质和兼夹的不同,其症状复杂,证候繁多,临床辨证时有一定难度,但也有规律可循。笔者在长期的教、医、研实践中,对卫分证的辨证规律有初步的肤浅认识,即:在确定诊断为温病的前提下,首先通过阶段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排除分析法和寒温详辨法,确立邪在卫分;次审卫分具体病因,辨明风热、燥热、暑湿、湿热等的不同;再进一步详察卫分的病位重心,如肺、脑等;最后还要细审证候兼夹,如虚、瘀、食滞等。临证时有正确的辨证思路,方能达到准确辨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温病学说源于内经,发展于金元,日趋完善于明清。近代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各有创建,可谓温病之大师。温病内容浩瀚,病发多见,类型繁多,有风温、温热、瘟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除此尚有春温、伏温、寒湿、湿疟、湿痢、暑风、暑厥、大头瘟、蛤蚂瘟等,概括起来不下二十余种,温病名称繁多而杂,对辨证和治疗均有不利。从临床实际出发,为执简驭繁,温病可以概括为温热和湿热两类,其中近而分为风温、春温、暑温、湿温四种,对辨证施治均简单明了,凡属四时温病,均可包函其中。  相似文献   

17.
对营分证的辨证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临证时有正确的辨证思路,达到准确辨证的目的。作者在长期的教、医、研实践中,摸索出营分证的辨证规律是:首辨特征症状,熟知形成原因;次辨具体证型,分清心营心包;还要注意动态变化,掌握传变趋向;最后还要辨察证候兼夹,详审体质差异。临床辨证掌握了这些特点,治疗上就能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防其变。  相似文献   

18.
风温病是感受风热之邪引起的一种以肺系病变为中心的春季多发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临床上以起病急聚,传变迅速,容易出现逆转心包为特点,正如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说:“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比手太阳  相似文献   

19.
外感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发热是其主症之一。外感温热病的主要辨证方法是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护理上应根据这些辨证方法和各阶段的不同症侯果僦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武兴伟  谢世平  许前磊 《中医杂志》2011,52(22):1898-1900
提出认识温病卫分证的辨证规律的必要性,通过对温病的辨证规律总结和前瞻性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卫分证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应用卫分证理论,特别是对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