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护士礼仪理论与实践结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合适的护士礼仪考核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137名护理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班(66人)和实验班(71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实验班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结果 两班对考核分数能否体现自身的真实水平,考核是否公开、公正,是否促进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是否喜欢考试的过程4方面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符合护士礼仪教学课程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合适的护士礼仪考核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137名护理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班(66人)和实验班(71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实验班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结果两班对考核分数能否体现自身的真实水平,考核是否公开、公正,是否促进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是否喜欢考试的过程4方面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符合护士礼仪教学课程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郑红 《护理学杂志》2012,27(22):65-66
目的 探讨同步式教学模式在护理管理与评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护理学院57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在学完相应的管理理论知识后直接进入临床,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实习相应的内容.实习完后进行理论考试,采用自制的评价问卷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均在80分以上;87.7%学生喜欢同步式教学模式,89.5%学生认为该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加深护理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护理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结论 在护理管理与评价课程中实施同步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医学类专业开设健康基本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本校非医学类专业179名大学生为对象开设健康基本护理课程,并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结果 162人考核合格,余17人因缺课3次以上未获得学分;98.8%学生表示对该课程感兴趣,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91.1%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收获很大;93.5%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方法满意。结论 健康基本护理课程的开设满足了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对提高大学生健康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伊琳  武松  唐洁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41-1345
目的:对中西医临床专业(美容医学方向)"美容外科学"课程,引入形成性评价考核,通过设立多元指标、多元主体参与、实施多元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亦可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方法:本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指标为考勤、提问和讨论、实验三项,建立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评价主体为本课程教师、学生和实习单位临床指导教师三个层次,采取提问讨论随堂反馈、布置作业随机检查、小组实验协调配合等多样化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考评。结果: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学生试卷卷面成绩与综合成绩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构成并不会改变学生试卷卷面成绩的分布构成,加入了学习过程考核因素后,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综合素质;综合评价的离散趋势较卷面成绩下降,意味加入过程化考核的综合评价尚有降低学生成绩的变异度,增强集中趋势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也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结论:严格教学纪律对培养医学生有必要,实行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学效果良好,因课时有限带来的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医学类专业开设健康基本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本校非医学类专业179名大学生为对象开设健康基本护理课程,并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结果 162人考核合格,余17人因缺课3次以上未获得学分;98.8%学生表示对该课程感兴趣,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91.1%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收获很大;93.5%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方法满意.结论 健康基本护理课程的开设满足了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对提高大学生健康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9名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评价调查表和小组总结评价内容,分别于授课初期、期末进行调查和小组评价。结果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实施到位,与教学改革设计基本一致;学生个体评价认为合作、计算机使用等9项能力提高;小组评价中,检索、应变等10项能力提高;71.4%~83.7%的学生对教学和教师表示满意。学生认为本次《急救护理学》教学改革是知识和能力并重、全面彻底的改革,但思想准备和师生交流还需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改进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雪 《护理学杂志》2019,34(13):75-78
目的探索适应高等护理人才培养要求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生186人,将3个班级分为观察班(94人),3个班级分为对照班(92人)。对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评价,对照班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观察班基于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上课签到、随堂测试、阶段性测试、实验课成绩及课间见习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6个部分组成。结果两班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成绩及授课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元评价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元评价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对30名护理本科生的知识、能力、态度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成绩1为形成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成绩2为终结评价,占总评成绩的70%。结果成绩1为95~100(98.43±1.11)分,成绩2为71~98(86.45±7.62)分,总成绩79~98(90.00±5.49)分。教师和90.0%~96.7%学生认为多元评价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实反映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专业情感。结论多元评价是提高《护理学导论》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跟踪性考核在巩固与提高基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中的效果.方法 将有床位分管任务的84名病房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名,观察组采用跟踪性考核模式进行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考核.结果 两组各期考试成绩,医生和患者对两组护理任务完成效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及护士对各自考核模式的认可态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跟踪性考核能促进护士更全面学习币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有效巩固和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三基水平,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