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1例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6年来采用鼻内窥镜术治疗的11例本病患者。结果:11例均治愈。术后定期在鼻内窥镜下换药,9例见术腔粘膜水肿轻,窦口通畅,窦内未见菌团;2例于术后初期见上颌窦内仍有较多干酪样物,经多次换药吸净窦内菌团及上颌窦冲洗,出院时术腔干净。10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1例失访。结论:鼻内窥镜术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术式,彻底清除病灶、纠正鼻腔结构异常及恢复鼻窦纤毛清除功能为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代替传统柯 陆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Storz30°鼻内窥镜行病侧钩突切除 ,扩大上颌窦开口 ,行下鼻道开窗 ,双进路清除病灶。术后用 1%H2 O2 及生理盐水冲洗 ,不用抗真菌药。结果 :2 9例随访 6个月~ 3年 ,原有症状消失 ,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 ,较之柯 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 ;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 ;保证鼻窦通气引流 ,减少复发 ,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间经鼻内镜术治疗的20例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术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鼻腔、鼻窦真菌病以往的发病率较低,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临床上以非侵袭型为主。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窦腔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12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鼻窦真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28例鼻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取窦口附近干酪样物送病检而确诊。2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曲霉菌病,1例采用上颌窦根治术,26例采用内镜鼻窦手术,5例术后加口服抗真菌药治疗;术中随机取9例患者的上颌窦腔粘膜病检,均未见霉菌侵犯;27例患者均获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脑曲霉菌病,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术后2月死亡。结论 ①窦口鼻道复合体是本病的发病、转归及手术治疗的关键部位;②取窦口附近干酪样物送病检有助于诊断;③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采用内镜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术前均经鼻窦CT、MRI及鼻内窥镜检查,均用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鼻腔径路对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行微创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非侵袭性蝶窦真菌病,随访3个月至8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微创治疗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93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本病单发于一侧上颌窦,以鼻涕带血、鼻塞为主要症状,鼻窦CT多示有窦腔内钙化影,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以经鼻内镜手术为主,全部治愈,随访6月~2年无复发.其中经尖牙窝入路22例,经中鼻道入路15例.结论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鼻腔鼻窦真菌病35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采用不同术式,非侵袭型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或鼻窦内窥镜术,侵袭型采用扩大范围的鼻窦根治术,术后辅以抗真菌药治疗。结果:非侵袭型26例,其中25例经不同术式一次治愈;侵袭型9例,其中7例经不同术式一次治愈,1例虽经4次手术,终因病变广泛未能有效控制,5个月后死亡。结论:①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②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手段,无论哪种类型,均须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开放受累的鼻窦,对病变广泛的侵袭型还须扩大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鼻息肉的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复发性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总结43例复发性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复发性鼻息肉在鼻内镜下均能彻底清除,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鼻腔、鼻窦得到充分引流。随访期>6个月者38例,其中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5例,有效率86.84%。结论 复发性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视野清晰,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术后随访、清理鼻腔和综合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鼻窦手术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 4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4 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 34例 ,治愈 2 5例 (73.5 % ) ,好转 7例 (2 0 .6 % ) ,无效 2例 (5 .9% ) ,总有效率94 .1%。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术后出血 1例 ,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2例 (2侧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 ,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提高经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的措施。方法对行鼻窦内窥镜手术74例鼻腔,鼻窦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74例中随访6个月以上的65例,治愈4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有效率95.4%;其中鼻塞,头痛,脓及失嗅症状消失率 分别为95.2%、92.0%,66.7%,42.1%;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粘连对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窥镜手术方法 ,行鼻内窥镜手术 84 5例 (15 5 8侧 ) ,术后定期随访 1年以上。结果 :治愈 12 80侧 ,总治愈率为 82 .2 %。其中Ⅰ型病例治愈率达 91%以上 ;Ⅱ型 1期和 2期分别为 98.9%和82 .8% ,3期为 75 .0 % ;Ⅲ型治愈率为 6 1.2 %。在 2 78侧无效病例中鼻腔粘连 15 1侧 ,占 5 4 .3%。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以中鼻甲与其周围结构为主 ,导致鼻窦引流不畅 ,以致影响疗效 ,因此 ,减少术后局部粘连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术中对中鼻甲的适当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 ,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38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35例行鼻窦CT(其中5例同时行MRI),3例行单纯鼻窦MRI,1例行脑池CT造影。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其中有33例采用经鼻腔嗅裂径路,5例采用经前筛一后筛径路(即Messerklinger技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34例病情完全控制,4例部分控制。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鼻部检查多无阳性体征,仅有以头痛为主诉的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常难以确诊。鼻窦CT和MRI是诊断孤立性蝶窦炎的最佳手段,而鼻内镜手术则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前鼻孔放置棉球的方法减少鼻腔通气,观察鼻内镜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为1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其中A组30例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以减少鼻腔通气;在余下的162例中以鼻窦炎类型为配对标准1∶1抽取未放置棉球的患者30例为B组。分析AB两组在术后1、2、4、12周的鼻内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4周,A组鼻腔痂皮明显少于B组。术后12周,A组鼻黏膜水肿和囊泡少于B 组。A组有11侧(单侧9例,双侧1例)鼻腔轻度粘连,B组22侧(单侧10例,双侧6例)轻度粘连,2侧(均为单侧)重度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周内鼻腔痂皮多者,术后12周易发生鼻腔粘连、鼻黏膜水肿及囊泡形成。结论:鼻内镜手术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是减少鼻腔痂皮形成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腔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修正性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行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16例行Draf(Ⅰ-Ⅱ)鼻内额窦引流术,并且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围手术期用药及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清除残余息肉、肉芽、囊泡)。结果:72例(109侧)患者随访1年以上,其中治愈52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66/72),且手术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用药以及加强术后随访时的鼻内镜定期复查是提高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额、筛囊肿的诊断及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2—2008—03期间收治的16例额、筛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鼻窦MRI及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14例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眼部症状消失,2例好转。随访3~6年,至今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鼻窦病变患者常首诊于眼科;MRI及CT检查结果对确诊很有价值。对于以眼部症状为主症的额、筛囊肿患者应及早确诊;鼻内镜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