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32例≤孕34周早产儿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孕28—31^+6周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明显高于孕32—34^+6周早产儿(P〈0.001),孕28~31^+6周组与孕32—34^+6周早产儿的窒息率无差异(P〉0.05),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501—2499g组(P〈0.001),极低体重儿的窒息率高于1501—2499g组(P〈0.01)。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孕34周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极低体重儿对≤孕34周早产儿窒息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2年12月间我院出生的193例≤孕34周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对≤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28~30 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4年1月~2002年12月问我院出生的193例≤孕34周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剐对≤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28~30^ 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 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4.
邓宗斌  王顺兰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3):213-213,224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VLBWI),在新生儿中,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为最高[1]。我院新生儿科自1996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体重为1050~1400g的早产儿12例,存活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现将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孕周28~32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50-1652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评价早产儿和足月儿胼胝体(CC)发育及其与出生体重、孕周的关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100例,对其出生后0~6周行颅脑超声检查,并测量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并分析其与出生体重、孕周的关系。结果:早产儿和足月儿出生0~2周CC生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6周足月儿CC生长率高于早产儿(P<0.05);早产儿体质量低于足月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足月儿(P<0.05);29~32周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孕周32~34周、34~36周、>36周新生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32~34周、34~36周、>36周新生儿(P<0.05);32~34周新生儿体质量低于34~36周、>36周新生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34~36周、34~36周、>36周新生儿(P<0.05);34~36周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孕周>36周新生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孕周>36周新生儿(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C矢状长度及小脑蚓部矢状长度与出生体重、孕周呈正相关(P<0.05)。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可显示CC发育情况,可提示CC矢状长度及小脑蚓部矢状长度与出生体重、孕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周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早产单胎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孕周分成28~32周组(A组,n=60)和33~36周组(B组,n=66)两组。比对不同孕周的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及围生期死亡率差异。结果 B组早产患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儿(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分娩方式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患儿围生期死亡13例(21.7%),显著高于B组患儿的6例(9.1%)(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剖宫产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率略低于阴道顺产早产儿,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围生期死亡风险越高、预后越差;对存在高危征象的早产儿予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胎膜早破不同分娩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的近期影响和寻求≤孕34周早产胎膜早破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1例≤孕34周胎膜早破剖宫产和同期的27例≤孕34周胎膜早破阴道分娩的病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与早产儿的预后。结果:在出生体重<1500g组中,剖宫产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的窒息率、死亡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NRDS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但剖宫产组的NIE发生率与阴道分娩组无差异。结论:随着NICU的发展和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剖宫产不再是低体重早产儿的禁忌症,如合并胎膜早破,应适时行剖宫产更有利于预防早产儿近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以收治的151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严重脑损伤为病例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并比较两组患儿死亡率及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和存活者智测情况。结果:病例组胎龄及出生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及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存活者NBNA评分、生后6个月及1岁CD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胎龄和低体重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均可加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严重脑损伤可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存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的早产儿,死亡率最高,国内报道在63%-74%,其中〈1000g者死亡率达80%-100%,国外资料为33%-70%。我院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32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5例,治愈出院18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胎龄不足 37周的活产婴儿称早产儿 ,而早产儿体重≤ 15 0 0 g者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1] 。由于其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 ,生理功能低下 ,所以死亡率在新生儿中居首位。如何提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成功率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2 ] 。我院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10月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对 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护理 ,取得预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胎龄 2 8~ 30周4例 ,31~ 33周 12例 ,34~ 37周 16例。体重 80 0 g1例 ,95 0~ 10 0 0 g 2例 ,110 0~ 130 0 g 6例 ,135 0~145 0 g…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敏 《华夏医学》2002,15(1):86-88
出生体重 <1 50 0 g的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 (VLBW)儿。目前该类患儿的抢救虽有很大的改观 ,但仍是医疗上的难题之一 ,病死率占新生儿病死率的 69%~ 83%。基层医院建立NICU应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加强体温、呼吸、营养和防治感染等方面的管理 ,能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我科 NICU1 997年 4月至2 0 0 0年 1 2月收治的 39例 VLBW儿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2 8例 ,女性 1 1例。胎龄≤ 30周 1 1例 ,~ 32周 1 1例 ,~ 34周 1 1例 ,>34周 6例。出生体重 :<1 0 0 0 g 5例 ,~ 1 2 50 g 8例 ,~1 50 0 g2 6例 ,平均体重 1 32 …  相似文献   

12.
刘淑兰 《河北医学》2003,9(2):151-152
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是由于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发育不成熟 ,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1]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 ,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逐渐提高。但众多的并发症仍是危及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生命或导致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本文对 5 2例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进行临床分析 ,以探讨其主要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2年 1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由产科分娩活产儿 2 4 6 40例 ,其中有 5 2例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男 36例 ,女 16例 ,胎龄 2 8~ 34周 ,孕周≤ 32周 2 2例 (占…  相似文献   

13.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的筛选及其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朝然 《上海医学》2001,24(12):717-719
目的:评估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的筛选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63例分检者中,共发现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5例(9只眼),中期2例(4只眼)是阈值期ROP,需要激光,另3例为1-2级,没有特别治疗,ROP的筛选率(受检率)在<28周的未成熟儿中达91.3%;在28周<孕周<31周的未成熟儿中只有56.3%,如按出生体重统计,ROP受检率在极低体重未成熟儿中(体重≤999g)达100%,1000-1250g组中为81.0%,而在1250-1500g中为70.0%,结论:ROP的筛选在高危组的未成熟儿中(孕周≤28周,或体重≤999g)受到足够重视,但严重ROP仍可能在上述范围之外出现,因此必须严格掌握ROP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出生体重儿 ( very low birth weight,VL BW)是指胎龄 <32周 ,出生体重≤ 15 0 0 g的早产儿 [1 ] 。由于这类患儿胎龄小 ,体重极低 ,全身各脏器未臻成熟 ,生活能力低下。我国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为 17.6 % ,VL BW更高 ,达 30 %~5 0 %。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6月应用呼吸机成功地抢救了 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其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1例 ;胎龄 2 7~ 31 4周 ,平均胎龄( 2 9 6 ± 14)周。体重 115 0~ 144 5 g,平均体重 ( 135 4± 146 )g。诊断为极低体重儿肺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呼吸窘迫综合…  相似文献   

15.
班彩霞 《广西医学》1999,21(6):1202-1204
我院儿科1996~1998年新生儿病死率为7.67%,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死亡新生儿的20%,研究其死因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作者对该时期死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存活率的措施进行探索。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2例中出生体重<1000g2例,~1250g16例,~1500g14例;孕周≤28周6例,~32周20例,~35周5例,>35周1例;季节分布:春季8例,夏季5例,秋季7例,冬季12例。早产原因:4例羊膜早破,4例先兆早产保胎失败,3例胎儿宫内窘迫结束妊娠,双胎6例,异常胎位5例,孕周妊高症3例,习惯性流产1例,脑炎后遗症及乙型肝炎各1例…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凡妊娠满28周但不满37足周内出生的孩子均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一般为1000克~2499克。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接踵而至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孕34周以下、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约为60%,孕期更短或出生体重更低者,发生率可达66%-8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因素与极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确诊的34例颅内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26例无颅内出血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对照组。对其有无胎膜早破、多胎、孕周、出生体重、胎儿宫内窘迫、生后有无体温不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周1、min Apgar评分≤7分、宫内窘迫、低体重、使用机械通气和低体温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临床低体重、低胎龄、有宫内窘迫及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利于改善≤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预后的措施.方法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72例≤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以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是否足4次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早产儿NRDS、HIE、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是否进行早期干预将早产儿分为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身高、体重,DQ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早期干预组的早产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身长、体重等一般发育状况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当≤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时,尽可能足量使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早产儿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对早产儿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儿预后,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及早产儿并发症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304例及其早产儿3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对不同孕周及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并发症及近期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发生率18.3%,胎膜早破和子痫前期为早产的常见原因.治疗性早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高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低于自然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早产儿的并发症如窒息、RDS、吸入性肺炎、HIE发生率逐渐减少,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及死亡率下降,存活率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尽可能的延长孕周及出生体重,将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