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与肝胆作为中医的两大系统,二者在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上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主要表现在:部位上同居中焦;功能上共主气机升降;病理上处于健则同健,损则俱损的互相影响,因而在立法处方及用药上有相同之处,故认为脾有与肝胆在临床辨治中有一定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肺与脾胃在生理上联系紧密,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脾胃健则宗气足,呼吸顺畅;脾胃健则卫气充盛,邪不易侵;脾胃健则痰饮易除。因此,主张在诊治肺系疾病时,宜重视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3.
胆汁返流性胃炎其病机为肝胆失疏、胃失和降而致,若肝胆之气受郁不得升发疏泄,必将克伐脾胃,而脾胃不健运,则肝胆疏泄不能,相互影响,而致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脾胃不健运.和胃止痛胶囊具有疏肝利胆、和胃降气之功.临床观察优于吗丁啉、得乐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胁痛、臌胀、黄疸等病症的医论方药文献,认为仲景辨治胁痛主要责之于实邪阻滞肝胆经脉以及精气虚损二端,治疗上强调固本培源,补益精气;辨治黄疸多责之于湿热、寒湿、瘀血、气血虚损、气机不利等,治疗上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治臌胀多责之于瘀血气滞两端,瘀血有寒凝血瘀、湿热血瘀、精枯血瘀等之别,气滞有寒凝气滞、痰浊气滞之分,治疗上强调攻补相宜。总结看,仲景辨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病位上多责之于肝胆脾胃,治法上强调健运肝胆脾胃,虚则补之,滞则通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总以相应脏腑真元之气充盈丰沛,通畅调达为务。  相似文献   

5.
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腐熟,主受纳水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位置居中,为气体升降枢纽,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升清降浊,五脏六腑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在内五脏六腑、在外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证。故李杲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李杲创制补中益气汤,其用法及方义正如其所云:“《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而立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重用之以补脾肺之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使自汗以损元气,又可助人参以益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6.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脏腑官窍,则诱发一系列疾病。李东垣认为风药升脾胃、肝胆之阳,风药泻火,并提出治疗某些官窍疾病可健脾与风药联用。黄柳向医师继承古代中医名家之经验,并结合临床,将风药升阳这一学术理念运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胆疾病在临床上经常可见,治疗上给予舒肝、养肝、利胆等法固然重要,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应根据整体观念对五脏六腑进行综合诊治,而其中脾胃与肝胆的关系较为密切,故而肝胆病治脾胃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将几种临床应治法列举如下: 1 补益脾气健肝法 慢性肝胆疾患久治不愈,疏泄不利,累及于脾胃,表现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纳呆便溏,吞淡苔薄白,脉弱等脾虚纳运失职症状者,以四君子汤为  相似文献   

8.
中焦乃脾胃肝胆,脾胃者,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及气血津液的生化均赖于此纳化转输司布,故中焦乃“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健旺则已,虚衰疾生,因此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脾胃不可不健、不调。肝胆者,疏泄也,脏腑经络器官等均有赖于此而  相似文献   

9.
薛生白治虚劳重脾胃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炳林 《中医药通报》2003,2(2):108-109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但就虚劳的治疗而言,脾与肾相比较,当以脾更为重要。秦越人“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脾,四损肝,五损肾,从上而下者,过胃则不治;从下而上者,过脾则不治”之论,无疑是以脾胃为重。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及“脾胃一伤,五乱互作”的脾胃学说,为临床开辟了一条治病从脾胃着手的思路。清代温病大家薛生白踵事增华,治虚劳尤注重脾胃,其临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探讨,认为其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湿热瘀阻,肝胆疏泄失司是其发病关键;治疗当以清利肝胆湿热为大法。治疗上以蒿芩清胆汤为代表方,结合患者四诊情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加减化栽,随证辨治,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五脏六腑的关系中探索《脾胃论》的深刻内涵,加深对经典的认知,进一步完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①对比的方法,找出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用药特点。②文献梳理找到肝胆与脾胃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挖掘其中的规律;③从临床入手,以药证对应的方法,分析补泄肝胆与健脾胃之间的关系。结果:脾为死阴,没有肝胆的升发功能则无法发挥运化作用。脾胃病与肝胆的升清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李东垣虽然强调补脾胃,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用升阳、祛风的思路,着重在肝胆升发上做文章,其中常用的黄芪、升麻、柴胡、防风等药就是具体的抓手,治疗脾胃病时肝胆与脾胃是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结论:《脾胃论》是一部非常实用的经典,其所论的脾胃是所有与脾胃有关的脏腑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狭义的脾胃。脾胃病治疗中,要考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中肝胆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损谷则愈”本义是指久病新瘥,脾气尚弱,宜节制滋补之品以待脾胃之气来复。心脾两脏,气血互济,若脾胃虚衰则气血生化乏源,易致心气血虚衰。疾病新愈,胃气尚弱,却强予进补之物损伤脾胃,导致心脾两虚之心悸,予“损谷”之法顾护脾胃,以利脾胃之气来复,促进气血化生,濡养心脉。消补不当,损伤脾胃,聚生痰湿,犯于心胸,痹阻心脉所致胸痹心痛,应在通阳宣痹的基础上加健脾行气方药,且尤当注意节制饮食。脾虚所致水湿痰瘀是心力衰竭的关键病机,治疗关键在于顾护中焦脾胃,当损谷、损酒。脾胃受损,寤寐枢机失调是形成不寐的关键病机,治疗当用“损谷”之法,于健补脾胃之中佐以消食行气之品,损其有余,护养脾胃,则不寐自除。“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实质是指调治食药,顾护脾胃之气以濡养心脉、安抚心神,既是一种“坚者削之,逸者平之”的治病思路,又是一种健补脾胃、安养心神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升降学说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强调脏腑、经络、器官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而脾胃则是升降的枢纽,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与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密切关系。若升降失常,气血乖违,则阴阳失衡,百病由生。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精微经脾气转运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糟粕则排出体外,故说“胃以降为和”。脾胃与肝胆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健脾化湿贯彻始终病毒性肝炎的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病理表现虽然有“湿热”、“寒湿”之分,但病理因素不外乎“湿”,湿邪的产生来自内外两方面。外感湿邪可困遏脾胃,导致脾失健运;反之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湿自内生。因此只有脾气健旺,水湿才能运化。临床上长期大量使用清利解毒的茵陈、山栀、龙胆草、板蓝根、田基黄等苦寒之品,极易损伤脾胃。故在治疗中一面用药物祛邪,另一面也需健脾养肝以扶正,恢复机体的抗病能力,正胜则邪却。本人认为在疏肝解毒、清利湿热的基础上,应考虑健脾化湿,尤其在病  相似文献   

15.
脾胃居于中州,斡旋人体气机之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情志异常、肝胆疏泄失职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脾胃升降失和,继而百病丛生。张师注重并擅长结合调肝法治疗脾胃病,认为治疗上当扶土抑木,墩阜脾气,平抑肝气。一则疏导患者,调节情志;一则采用疏肝健脾、补脾柔肝、疏肝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治法,升降气机、调气和血、平复寒热、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治疗各类疑难脾胃病,多获良效,堪为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脏疾病 ,如胸痹 (心痹 )、心悸、心衰等与中焦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家通过心胃同治、心肝同治、心脾同治、心胆同治、调理中焦脏腑功能 ,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焦脾胃肝胆与心病生理上相关 ,病理上相随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焦 (脾胃肝胆 )与心脏疾病的关系。从五行生克关系来看 脾土为心火之子 ,心火为脾土之母 ,肝木为心火之母 ,与胆为表里 ,肝胆内藏相火 ,心内藏君火 ,“相火炽则君火亦炎 ,君火衰则相火亦败” ,五行中木克土 ,临床常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四者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心居于胸腔 ,膈膜之上为神…  相似文献   

17.
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疏肝之法在临床脾胃病治疗中多有应用,在此笔者从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则,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日常生活中若肝气太盛,克土太过则常可致脾胃为病,故疏肝为治肝旺而致脾胃病之本。二则,脾胃为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为病多致中焦气机不利,少阳肝胆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疏利肝胆气机有利于帮助恢复脾胃之气机。三则,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脾阳下陷,清阳不升,"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气升发可助脾阳生发,从而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锦  陈秀琴 《陕西中医》2012,33(2):203-204
目的:探讨肝胆与脾胃的关系及肝脾同治。方法:叙述肝胆与脾胃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影响以及临床治疗。结论:肝胆与脾胃在生理解剖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上是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在临床治疗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运脾法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脾主运化”、“脾健则运”是脾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产生脾失健运的因素很多,其临床证候的表现虽有不同,而脾失运化的病机转归则是一致的。小儿时期的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所以易患脾胃疾病。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膊伤正。因此,必须掌握病情的实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方不致偾事。运脾一法,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以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病之机理作一探讨。营卫与虚劳病具有密切的关系,营卫和则身体健,营卫虚则身体损。营卫可概括人体气血阴阳。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病的机理主要是从营卫入手,来调和气血、阴阳、脾胃。从而达到治疗虚劳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