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1-01—2011-01我院收治各种颅脑外伤致脑疝184例,其中重型颞叶挫伤致小脑幕切迹疝24例,由于颞叶解剖结构的特殊,颞叶挫伤极易致脑疝,治疗不当后果严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男14例,女10例;最小1岁,最大70岁;致病原因:车祸11例,坠落伤11例,打击伤2例。  相似文献   

2.
1990~ 2 0 0 1年我科对中、晚期颞叶下疝的病人在治疗病因的同时行小脑幕切开术 ,直接解除脑疝对脑干的压迫 ,挽救了部分病人的生命 ,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病人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2 1~ 5 8岁。来院时单侧瞳孔散大 5例 ,双侧瞳孔散大 10例 ,均有中、重度昏迷。脑疝时间 2~ 10h。GCS评分 4~ 8分。2 手术方式开颅位置偏低于颅中窝的颞部或额颞部 ,清除原发病灶。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小脑幕缘 ,电凝小脑幕 ,直视下用尖刀切开小脑幕约 3cm ,将切开的小脑幕彻底电凝止血 ,如颞叶钩回水肿明显或坏死 ,可将其切除…  相似文献   

3.
小脑幕切开术治疗急性外伤性小脑幕裂孔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开术在颞叶钩回疝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在2003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在骨瓣减压及清除颅内血肿后,主要应用小脑幕切开减压术救治了2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结果术后CT显示,中线基本回复正常23例(92.0%),脚间池出现8例(88.9%),环池恢复21例(91.3%),四叠体池显示7例(87.5%)。临床治疗效果:恢复良好14例(56.0%);中残5例(20.0%);重残3例(12.0%);植物生存1例(4.0%);死亡2例(8.0%),分别继发于脑干损伤和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应用小脑幕切开减压术可以使颞叶钩回疝快速复位,从而能更好地缓解因脑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脑幕缘切开术中引流环池脑脊液对降低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将40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在术中对环池脑脊液充分引流并计量,对照组(20例)术中对环池脑脊液不进行引流,两组术后监测颅内压5d,比较引流前后颅内压及侧脑室内压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均值均低下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脑幕缘切开前至环池脑脊液引流结束时侧脑室内压力下降均值较对照组下降均值高(P〈0.05):结论小脑幕缘切开术中对环池脑脊液充分引流能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降低颅内压,提高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脑幕裂孔切开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小脑幕切迹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脑幕裂孔切开联合常规大骨瓣减压手术在小脑幕切迹疝病人中的临床疗效与实际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术前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的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病人,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依次分为3组:标准大骨瓣减压组、内减压组和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每组40例,分别按照不同的手术原则进行手术。术后48h复查头颅CT,比较各组间的死亡率及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对比各组间术后2周、4周GCS评分及术后24周GOS评分。结果术后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标准大骨瓣减压组(P〈0.05),但与内减压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显著高于大骨瓣减压组及内减压组(P〈0.01)。术后2周、4周GCS评分及术后24周GOS评分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显著优于大骨瓣减压组及内减压组(P〈0.01)。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联合常规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小脑幕切迹疝疗效肯定,可以显著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脑幕切开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小脑幕切迹疝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60例脑外伤或脑出血导致的小脑幕切迹疝病人随机分为小脑幕裂孔切开组(行大骨瓣减压术同时切开小脑幕裂孔)和非小脑幕裂孔切开组(仅行大骨瓣减压术),每组30例。术后48h复查CT,对比组间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对比组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病死率、术后2周与4周的GCS评分,及术后26周的GOS评分。结果术后48h头颅CT显示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显著高于非小脑幕裂孔切开组。小脑幕裂孔切开组病死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非小脑幕裂孔切开组。GCS评分术后2周时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显著高于非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术后4周时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显著高于非小脑幕裂孔切开组。术后26周的GOS评分小脑幕裂孔切开组高于非小脑幕裂孔切开组。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小脑幕切迹疝优于单纯大骨瓣减压,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男 10例 ,女 42例 ,年龄 18~ 6 7岁 ,听神经瘤 43例 ,三叉神经瘤 3例 ,脑膜瘤 3例 ,血管母细胞瘤、胶质瘤、蛛网膜囊肿各 1例 ,肿瘤直径3~ 8cm。继发颞叶脑内血肿 5例 ,均为听神经瘤 ,直径 4~ 6cm ,左侧 4例 ,右侧 1例。二、手术方法采用shiobara等经岩骨小脑幕入路方法 ,暴露岩上窦 2 5cm ,乙状窦2 5cm ,十字切开硬膜 ,离断labbe s静脉 ,切开小脑幕至裂孔。近 2年在切开硬膜前脑室穿刺持续引流 ,小脑幕切口尽量远离并保留labbe s静脉。三、结果5 2例 5 4个瘤体均全切除。听神经瘤中 ,面神经…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小脑幕切迹下疝手术时间、伤型与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外伤性小脑幕切迹下疝的术前时间、伤型与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8例小脑幕切迹下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GOS评分评价预后,评价时间为伤后一年。结果按GOS评分分组,平均术前时间良好组为(153.68±80.59)mn;中残组(170.83±82.40)mn;重残组(238.50±96.24)mn;植物状态组(243.13±104.71)mn;死亡组(251.54±138.31)mn。各组术前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复合硬膜外(或下)血肿者,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12.77%和46.81%,单纯硬膜外(或下)血肿者良好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9.02%和14.63%,两组相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在脑疝发生后2h 30mn内解除脑疝,疗效一般较好。②复合性硬膜外(或下)血肿者死亡率较单纯硬膜外(或下)血肿者明显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开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行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22例患者中,生存18例,死亡4例,死亡率18.2%。18例生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小脑幕切开术能减轻继发性脑干损伤,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5分)[1]的患者伤情危重,发展迅速,残死率高,是神经外科治疗最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的患者实验组60例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对照组60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小脑幕切开治疗脑疝后大脑后动脉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开对小脑幕切迹疝后大脑后动脉梗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患者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33例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结果术后动态CT显示小脑幕切开组发生大脑后动脉支配的枕叶及部分颞叶脑梗死明显低于小脑幕未切开组。结论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经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20例颞下入路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l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9例,好转11例。结论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简便、实用,术野宽阔,能避开脑神经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3.
枕下减压扩大硬膜修补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至2006年32例枕下减压扩大硬膜修补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效果。结果 3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3例,缓解7例,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7例脑积水消失,脊髓空洞12例随访3月~3年,消失5例,缩小7例。结论 枕下减压扩大硬膜修补术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简便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枕叶下经小脑幕切开入路切除桥小角区大型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0年~ 1999年 ,采用枕叶下经小脑幕入路 ,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 5 2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 32例 ,女 2 0例。年龄 35~ 6 7岁 ,平均 4 7岁 ,均做MRI及头CT检查 ,肿瘤位于一侧桥小脑角区。肿瘤大小及性质 :MRI片上测量最大直径≥ 4cm ,2 8例 ;≥ 5cm ,17例 ;≥ 6cm ,7例。其中听神经瘤 4 1例 ,脑膜瘤 9例 ,表皮样囊肿 2例。术前症状 :耳鸣、听力减退 11例 ,眩晕 18例 ,面瘫 3例 ,面部麻木 7例 ,声音嘶哑呛咳 10例 ,肢体共济运动障碍 2 1例 ,头痛伴视力下降 34例。术前体征 :颅神经受累体征 ,Ⅴ 9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迹疝的前驱期临床征象,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小脑幕切迹疝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脑疝发生前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寻找小脑幕切迹疝前驱期较常见的临床征象。结果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前主要临床表现有:GCS评分下降,识障碍程度加深,尿失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结论意识障碍程度加深、尿失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为脑疝前驱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患侧脑室、侧裂合并脑基底池的受压变窄为脑疝前驱期的特征性CT表现。有上述临床特点者应立即复查头CT,以便及时开颅手术,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4-06~2007-10期间收治的4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有小脑幕裂孔疝的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切开术。结果恢复良好24例(54.6%),中残6例(13.6%),重型4例(9.1%),植物生存4例(9.1%),死亡6例(13.6%)。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小脑幕裂孔疝所致的脑干继发性损伤,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脑幕切开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小脑幕切开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中恢复良好21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行小脑幕切开术能有效缓解小脑幕切迹疝引发的继发性脑干损伤,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收治的符合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诊断标准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颅窝减压术及部分扁桃体切除术。术后1个月复查,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复查,恢复良好33例(75.61%),疗效较差10例(24.39%)。39例生存患者中,症状改善优22例,良13例,总有效率为89.74%。术后发热(38~39℃)10例,发热时间1周。随访期间患者并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脊髓蛛网膜炎等重症并发症。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在诊断中应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辅助。应用后颅窝减压术及部分扁桃体切除术,同时结合人工补片扩大修补硬膜,患者预后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1对象与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小脑幕脑膜瘤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3~69岁,平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显微手术方法,为进一步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5-01—2011-01收治的33例临床诊断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法,对手术方法、手术人路的选择以及手术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28例(84.85%)全切,5例(15.15%)次全切;临床治愈或缓解27例(81.82%),术后死亡1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全切肿瘤的患者中无复发,次全切肿瘤患者复发2例。且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该根据肿瘤的大小,基底部在小脑幕上的位置,侵犯静脉窦的程度及血供,是否避免了损伤脑组织和脑神经;如果全切除肿瘤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则选择切除部分肿瘤,残留肿瘤用伽玛刀来治疗;为了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争取选择全切除肿瘤。对小脑幕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