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进展性脑梗死和16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结果在脑梗死患者的众多监测指标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1);在不同时间段(0、24、48、72h),两组间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45~0.973),当cut off值为1 510μg/L时,血浆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5.2%,1-特异性为65.7%。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辅助诊断进展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2例,分为初诊组29例,缓解组20例,重症组3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和CRP.结果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D-D和CRP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及初诊组明显高于缓解组.结论 血浆D-D和超敏CRP含量检测能较好地反映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对其早期的诊断、评估疗效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DD)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56例COPD患者和261例对照组进行了血清DD和hs-CRP检测,并与其白细胞(WBC)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COPD患者血浆DD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比WBC更敏感,这有助于了解COPD患者的情况和疗效的监测,而低水平的DD可以排除肺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D-二聚体(D-dimmer)和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将150例CAP患者分成重症组和普通组,比较两组在入院24 h、72 h及第7 d的D-dimmer、CRP。结果:CAP患者D-dimmer、CRP均与PSI呈正相关(r=0.76、0.52,P0.01),重症组24 h、72 h、第7 d的D-dimmer和CRP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D-dimmer、CRP有助于判断C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肺癌转移诊断中,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病患者,40例非癌症及肺部疾病患者,观察其血清CRP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发生癌症转移的45例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两项检查结果的检测值均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联合CRP和D-二聚体检查对肺癌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帮助医生早期进行治疗方案的确定,该检查方法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其对肺癌转移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0例肺癌患者、2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血浆D-D、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并计算肺癌有无转移患者各指标的阳性百分率。结果肺癌组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肺病组(t分别=12.31、13.12、7.12;6.15、8.31、5.34,P均<0.05);肺癌有转移组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t分别=8.71、7.42、7.01,P均<0.05)。肺癌无转移组及有转移组单项指标Hs-CRP阳性率最高,肺癌有转移组Hs-CRP及D-D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χ2分别=4.34、4.79,P均<0.05),但两组间Fi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肺癌有转移组Hs-CRP与D-D组合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Hs-CRP和D-D的阳性率(χ2分别=3.85、6.12,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和D-D可作为肺癌有无转移的警示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浆D-二聚体检测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重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多种疾病均可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进展阶段中的水平变化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150例COPD患者资料,分别为COPD稳定期组39例,AECOPD组41例,AECOPD合并PH组70例。AECOPD合并PH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PH组。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各组之间、COPD各组与对照组之间D-D和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AECOPD合并PH组和对照组比较,D-D、s-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251,P<0.05;F=13.903,P<0.05);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和AECOPD合并PH组患者D-D、s-CRP水平依次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合并PH组中各亚组间D-D、s-CRP水平比较,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 D-D、s-CRP与PASP呈正相关(r= 0.727/0.843;P<0.01)。结论 D-D和s-CRP水平随COPD患者疾病进展逐渐升高,且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COPD患者病情进展特别是发生PH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进展性脑梗死(PCI)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设为对照组,43例进展性脑梗死设为观察组,测定不同发病时间段两组的血清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24 h内、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第14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和Fib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用于早期进展性卒中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脂质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冠心病已居所有致残疾病的第5位,预计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首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我国该病发病率虽较西方发达国家为低,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人群超重率、高胆固醇患病率、高血压等影响,发病已有显著上升,对该病的早期发现也随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将我院收治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健康人资料5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增高,可以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临床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管学平  陈途  陈鑫  李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3):1643-1644,1647
目的探讨4项常见检测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COPD及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各60例,同时设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4项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WBC、D-D、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相比较,AECOPD组CRP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3项检测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CRP、pro-BNP和D-D的检测,在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具有不同应用价值,是诊断和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沈建成 《检验医学》2011,26(3):202-2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免疫测定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r=0.418 7,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57-3659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7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1例与存活组7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入院时、入院12h与24h的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评估其临床检验的开展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在入院12h与24h的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现,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12h与24h的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与其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病情评估,为临床急救起到辅助性指导作用,具有良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免疫测定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r=0.418 7,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D-二聚体(D-D)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某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者3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hs-CRP、Lp-PLA_2及D-D水平,分析各项指标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hs-CRP、Lp-PLA_2及D-D分别为(20.98±3.12)mg/L、(300.91±44.57)mmol/L、(312.75±46.96)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2.10±0.85)mg/L、(221.14±16.63)mmol/L、(109.87±34.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75%、95.16%、91.18%、0.932,Lp-PLA2为90.63%、91.94%、88.24%、0.894,D-D为87.50%、88.71%、85.29%、0.864。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hs-CR P、Lp-PLA2及D-D相关,该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与冠心病(coronaryheandisease,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CHD组56例和CHD组100例.同期测定各组Hs—CRP、D—D和FI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与非CHD组间基线水平比较,除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组血清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非CH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HD各组血清Hs—CRP、FIB、D—D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高均呈递增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支病变组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双支病变组(P均〈0.05)和单支病变组(P均〈0.01),双支病变组Hs—CRP、D—D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Hs—CRP、FIB、D—D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患者240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190例再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常规测定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发病后24h内SIRS组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MODS组患者血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D-二聚体与预后呈负相关(r=-0.2879,P〈0.01)。结论 检测SIRS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ODS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者69例,分别于发病<12 h、发病24,72 h及手术中、术后24,48 h和术后7d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主动脉夹层分型、有无并发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Ⅰ型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并发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微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