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比较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4年1–6月(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以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AUD)、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率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抗菌药物减少17个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分别由79.56%和113.05 DDD下降至47.01%和21.19DDD;整治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控制在1.18%和0.98 DDD以下;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37%降至35.43%,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率分别由4.51%和3.75%提高至84.44%和71.11%,病原学送检率由22.52%升至44.87%。结论:专项整治措施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春  梁莹 《北方药学》2013,(8):129-13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专项活动的效果,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2011年7~9月(整治初)和2012年7~9月(整治后)专项整治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明显下降,由24.87%下降为15.0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人均用药天数分别由整治初期的33.33%、79.39%、65.32DDD、84.79%、1.92天降至整治后11.82%、55.68%、35.84DDD、22.20%、0.81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由整治初期的47.56%、33.29%增加至整治后的88.89%、75.21%。结论: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建伟  周子君 《药品评价》2013,(12):34-37,47
目的:了解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某院急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6月(整治前)和2011年7月-2012年6月(整治后)某院急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部病例在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差异。结果:整治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每次抗菌药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由95.59%下降到78.99%;抗菌药物品种及类别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不合理用药比例由20.25%下降到13.54%。结论: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的掌握有所改进;用药指标有所改进;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与用法不合理现象仍需改善。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在该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宁德市医院2011年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别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与整治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73、187例,对所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使用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由68种调整至50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由16.52%降至13.27%;抗菌药物DDDs较整治前下降了9.87%;病房用药结构变化较大,第2、3代头孢菌素的DDDs较整治前增长,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DDDs则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临床用药指标均较整治前改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用药时间从整治前的80.35%、(1.90±0.92)d,分别下降至59.36%、(1.53±0.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显成效,但少数用药指标与卫生部整治活动的目标仍有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11—2013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使用率,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用药频度( DDDs)、限定日费用( DDC)等,对全院及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使用品种数、人均费用、使用率及AUD等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我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管理轨道,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文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整治前(2010年)和整治后(2011 ~2015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尽管我院住院医疗工作量快速增长,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用药频度均基本保持不变,抗菌药物品种数、品规数和使用强度呈现大幅的下降,抗菌药物日均费用略有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专项整治活动对规范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0—2012年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人均药品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68.55%降至整治后的56.19%;AUD由整治前的58.81 DDD降至整治后的41.98 DDD,接近卫生部40 DDD的要求。心脏内科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由整治前的65.87%降至整治后的12.63%。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达到整治方案要求,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距卫生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专项整治前后(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实行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后,抗菌药物用药金额、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均有所下降,除部分指标外,大部分指标已下降至控制目标。结论: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显著,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在专项整治活动后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我院在卫生部颁发《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考察专项活动的效果,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6月份整治活动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干预前组(14857),2012年76月份整治活动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干预前组(14857),2012年712月专项整治活动后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作为干预后组(14995),从抗菌药物疗程、费用、使用强度、合理用药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茵药物的费用和使用率明显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P<0.0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我院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贺筱彬 《中国药房》2012,(30):2801-2803
目的:评价专项整治前、后我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实施专项整治前、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治后,我院的用药结构较整治前有所改善,其中抗菌药物种类、品种数分别下降至2类和10个;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从整治前的(5.79±1.48)d下降至整治后的(5.03±1.45)d,下降率为13.13%;三联用药率显著下降,由18.67%下降至2.86%。结论: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品种控制情况好转,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水平和监督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董杰  相秀英  尹玉磊  王旭 《中国药房》2012,(30):2813-2815
目的:介绍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为整治前(1-6月)、整治后(7-12月)2组,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22.08%下降至整治后的19.2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整治前的67.48%下降至整治后的59.91%;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整治前的21.77%上升至整治后的31.77%;介入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由整治前的36.62%下降至整治后的5.17%;AUD由整治前的68.36DDD下降至整治后的59.78DDD,降幅达12.5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24h的比例由整治前的22.41%上升至整治后的64.09%。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发生明显改善,且多项指标已符合卫生部规定。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和药学干预方法及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武钢二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考察抗菌药物使用的改进状况。方法随机抽查整治前后的病例、处方,对抗菌药物整治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整治,抗菌药物品种由59种(74个品种规格)调整为45种(54个品种规格),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由10种(12个品种规格)调整为6种(7个品种规格)。医院整体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1%下降至31%。病原学送检率由39%提高到61%。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由89.8%下降到47.2%,术前预防用药时机及术后疗程均有了显著改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1.64%下降到16.64%,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42.90%上升到47.64%,二联用药的比例由7.26%上升到9.01%。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但仍存在妇产科使用率居高不下,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有待进一步降低,门诊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联用比例偏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7-9月(整治前)与2012年1-3月(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全十名、抗菌药物应用综合报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名总金额下降26.27%,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整治前的30.67%下降为19.85%,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377.66元下降为59.98元,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由100%下降为83.33%,住院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由22.43%下降为8.44%。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但住院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朱世权  谢瑞祥  欧棋华  余炜  杨琳 《中国药房》2014,(30):2789-2792
目的:评价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年7月-2012年6月(第1次整治)和2012年7月-2013年6月(第2次整治)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数据,利用Excel对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数、消耗量及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指标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AUD从15.75 DDDs/(100人·天)降到11.93 DDDs/(100人·天),下降了24.2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比例从2.67%降到2.16%,下降了19.10%;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1.73%降到0.85%,下降了50.87%;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19.71%降到16.99%,下降了13.80%;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9.38%降到9.00%,下降了4.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从1.69 d降到0.83 d,下降了50.89%;介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17.74%降到13.22%,下降了25.48%。结论:连续有效的行政与药学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和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显著降低,分别由2011年5月的67.37%和92 DDD下降至2012年10月的49.16%和41 DDD,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8.1%下降至29.5%,术后用药时间由3.5 d下降至1.8 d,微生物送检率大于6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率小于2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措施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并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晴宇  陈玲  骆瑛  王刚  叶华进 《医药导报》2013,32(6):802-80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12月和2012年11~12月出院的所有住院患者和门急诊处方,分别作为专项整治前后组别,对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用药频度(DDDs)及I类切口和介入治疗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后,该院门诊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分别下降了44.37%,20.7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8.87%降至58.42%;大部分指标均已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专项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应用率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但是对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刘瑶  胡欣  杨莉萍 《药品评价》2013,(16):25-28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在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后(2012年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除门诊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有所增长(增长了21.9%)外,其他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均有所下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比例下降了1.5%,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百分率分别下降了1.5%和0.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度和使用强度分别下降了10.5%、20.3%和16.7%,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11.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仍未达到卫生部要求,还需加强管控和宣教。  相似文献   

18.
刘威  杜晓俊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71-172,17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本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了解专项整治活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00份,其中2011年1~6月(整治前)病历200份,2012年1~6月(整治后)病历200份。比较专项整治活动前后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整治后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合理使用方面较整治前有很大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8.0%降为33.0%,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529.3元降为195.7元,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由2.04d减至0.95d。整治后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仍稍高于卫生部要求的〈30%。结论专项整治活动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整治后本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很大改善,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比例稍高、用药时间长、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尚需加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哈尔滨二四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4年来抗菌药物各项临床合理用药指标的变化。结果:我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逐年下降,符合卫生部的规定;微生物样本送检率有所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达89.4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率提高,用药结构变化较大,第1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效果显著,多数指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强化相关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使用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5~7月出院病历769份,干预使用后2011年5~7月出院病历830份,比较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检查率和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量的变化,采用用药频率(DDDs)排序法对比用药频度,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品种、强度、方法等均有明显改善,但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所占百分率没有改变;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病原学检查率提高,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下降;用药起点较高,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呈上升趋势。结论干预使用后,药品选择、手术病人用药时机、疗程均趋于合理,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