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降纤酶对脑梗死病人血凝常规中各项指标的作用。方法:对脑梗死病人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7、14d后血凝常规中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用药后FIB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精制降纤酶的降纤作用是确切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将在41家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24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根据114例的预试验结果,确定本研究的用药方案为隔日静脉给药3次。降纤酶的首剂量为10U,第2、3次剂量为4U,在发病24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按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副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发病3个月和1年时的病死率及脑卒中复发率。结果 (1)与对照组和纤酶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下降(P〈0.001),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尖吻蝮蛇(五步蛇)与白眉蝮蛇制剂在相同效坐时降纤作用有差异。(2)治疗后14d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急性脑梗塞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23例急性脑梗塞(发病6h之内)患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后即刻、2h、4h、6h、8h、1d、3d、7d周围静脉血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动态观察。结果UK治疗后,机体纤溶系统功能明显改善,对凝血系统也有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溶栓治疗后6h应加用口服抗凝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纤维系统的影响以及各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91 例病后24 h 内就治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4 组,其中进行血样检测者对照组14 例,应用尿激酶(UK)6×105 U 组22 例,16×105 U 组22 例,26×105 U组11 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10 天(d)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检测。结果 对照组tPA、PAI、PLG、D-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期无变化,溶栓治疗组于治疗后2 h tPA 及D-D明显升高,PAI、PLG下降。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病例,于治疗后24 hPAI仍明显降低。结论 溶栓治疗病例存在超早期纤维激活,凝血障碍是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评价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赛莱乐观察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赛莱乐注射液200mg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静滴14天。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静滴14天,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查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前后总分显著下降P<0.05,显效率观察组(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3.3%),P<0.05,血液流变指标改善。结论:赛莱乐可改善脑血液流变及脑梗死症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实验兔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兔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制成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IA+IV组)、静脉溶栓组(IV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以动脉+静脉、静脉内注射尿激酶及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采用DSA观察血管再通率、核磁共振弥散成像观察相对表观系数(rADC)、改良Bederson评分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结果:IA+IV组血管再通率为83.3%、rADC值(0.918±0.144)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80±0.84)均优于IV组和对照组。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静脉内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我们用双抗体夹心ELIS地30例糖梗死患者的表分别在发病1d、3d、7d进行了连续检测,并用20例健康人们作对照。结果 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在3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病程第1天血清IL-6含量高于第3天第7天(P〈0.05),且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IL-6含量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神经功能受损重者血清IL-6含量高于神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降纤酶治疗.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d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 ̄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 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ET)是具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生物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为探讨其在脑血管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测定70例脑出血及65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的浓度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脑出血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51~72岁,平均61±9、5岁。均经头颅CT证实。出血部位:左基底节33例,右基底节22例,左颞叶4例,右颞叶11例。病程:1~3d 31例, 7~14d20例,21~28d 19例。1.1.2脑梗死组:男48例,女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脑血栓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监测3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和D-二聚体(DD)在急性期(≤3d)、亚急性期(8~28d)、慢性期(>30d)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FPA在脑血栓形成后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亚急性期、慢性期和急性期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DD在急性期显著高于对照组,亚急性期较急性期进一步升高,慢性期和急性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脑血栓形成急性期TPA、DD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塞灶体积均无相关性。结论脑血栓形成各期凝血功能均增强,亚急性期纤溶系统高度激活,为脑血栓形成早期行抗凝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99年10月~2000年9月应用吡拉西坦(Piracetan)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为我院住院患者,均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均系急性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6~84岁,平均63.3±8.6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62.5±9.3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  相似文献   

13.
金纳多治疗脑梗死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1999年8月,我们用金纳多治疗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均为住院患者,诊断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并经CT确诊为脑梗死,将入院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35-86岁,平均62.01岁,神经功能缺损积分25.4 ± 8.3,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7-80岁,平均61.23岁,神经功能缺损积分23.9±10.2,病程均在7天内,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治…  相似文献   

14.
1997年至1999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系统治疗53例脑梗死患者,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将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中西医结合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0岁,平均52±4.8岁。发病至治疗开始时间平均3.1±1.5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86年)制定的标准[1],平均9.6±3.5,并发高血压病38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症26例。对照组23例,男15…  相似文献   

15.
超早期溶栓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尿激酶(UK)溶栓溶栓治疗的疗效、最佳时机、安全性及神经保护剂对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小时内30例,6~12小时15例,根据起病时间及是否使用神经保护剂分为A、B、C三组,快速静脉商注尿激酶50~80万单位,另设对照组30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进行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显著,A、B组(〈6小时组)P〈0.01,C组)6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23例急性脑梗死(发病6h之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后0h、2h、4h、6h、8h、1d、3d、7d周围静脉血中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动态观察。结果:UK治疗后,机体纤溶系统功能明显改善,对凝血系统功能也有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溶栓治疗后6h加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6年6月至2000年3月用降纤酶(力源精纯溶栓酶)加用EECP(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初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脑梗死早期入院病人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49±12.4岁,入选标准:①诊断标准按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而确诊的病人。②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病人。③梗塞部位不限,直径1.6~2.0cm的病人。④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分数25~35间的病人。⑤无心肾功能不全的病人。⑥发病至入院时间在72h以内的病人。⑦…  相似文献   

18.
精纯抗栓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精纯抗栓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将80例早期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精纯抗栓酶和复方丹参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显示应用精纯抗栓酶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2.5%,与对照组相比P〈0.01;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提示精纯抗栓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血纤溶系统活性指标的改变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水平的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浆t-PA、PAI-1、血糖、血脂的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为脑梗死组,再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型、重型3组比较各组间的血浆t-PA、PAI-1水平差异及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再梗死组的血浆t-PA、PAI-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 ,2 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中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评估指标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安全性及治疗一年后患者卒中复发率。结果  ( 1)治疗 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 ,降纤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年后两组卒中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降纤酶组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 2 )用药后降纤酶组与同期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是降解纤维蛋白原安全有效的药物 ,可改善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