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新的方法。方法 1999年5月-2005年5月,我们采用手术、放疗、抗生素抑制及免疫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84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7-68岁,平均36岁。结果 本组84例均获1~6年随访,平均51个月,其中,临床治愈72例,3个月至3年内复发12例,5年治愈率达85.71%。结论 我们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慢性骨髓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从1999年5月-2009年5月,采用手术、放疗、抗生素抑制及中药等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骨髓炎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42~82岁,平均62岁。结果研究组84例均获1~6年随访,平均随访51个月,其中临床治愈72例,3个月~3年内复发12例,5年治愈率达85.71%。结论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2月间采用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和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30例,女5例,男25例;年龄20~57岁,平均35岁;骨髓炎发生部位:股骨14例,胫骨12例,足1例,尺骨1例,髋关节2例。结果 30例患者均得到回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28例痊愈,2例复发。结论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结合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尤彦德  邹强  包丽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27-12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内侧腓肠肌瓣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10年,平均4年,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基层医院可采用病灶清除,腓肠肌内侧肌皮瓣转移结合闭式冲洗、内置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法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2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9.6岁.手术彻底清创,创口内置载抗生素骨水泥.结果 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4~23个月,平均17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结论 清创后创口内置入载抗生素骨水泥是治疗慢性骨髓炎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VSD技术为基础,结合植骨、皮瓣等方式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利用VSD技术,结合植骨、皮瓣等方式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5.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4~14个月).结果 其中13例痊愈,无复发;2例分别于术后27天及35天复发,病情较轻,再次应用VSD技术治疗后痊愈;1例于术后42天复发,病情较重,行大段骨切除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延长.结论 对于轻、中度的慢性骨髓炎,应用VSD技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宋旭东 《中国医疗前沿》2012,(24):29+28-29,28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联合骨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3月间应用病灶清除联合骨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手术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住院41.4±5.5d,抗茵药物平均使用7.6±3.9d。随访半年,2例于4个月后复发,余皆稳定,无复发迹象,无骨折病例。治疗有效率达97.3%。结论病灶清除加骨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龙杰 《大家健康》2014,(7):129-130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和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32例慢性脊髓炎患者手术固定以及病灶清除后采用VSD持续治疗3周,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住院时间30-64d,平均住院时间为(43.1±8.3)d,均获得为期5个月-1.5年的随访观察,症状控制良好,无肿痛,窦道闭合良好,3-6个月后将含抗生素人工骨植入其中,并在X线作用下复查可见骨痂良好,无疾病复发。结论:给予慢性脊髓炎患者在术后结合采用VSD治疗,引流情况良好,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为临床一种性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路冲洗-负压循环技术(IVC)联合双氧水冲洗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共收治6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性5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5.4±13.6)岁,慢性骨髓炎病史2~116个月,平均(15.1±13.4)个月。常规手术及术后治疗,均采用闭路冲洗-负压循环技术(IVC)联合双氧水冲洗治疗,进而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观察和分析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IVC联合双氧水冲洗平均为(15.8±2.2)d,平均住院(26.8±5.3)d,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骨愈合时间4.7~9.6个月,平均(7.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6.9)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强,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lizarov牵拉成骨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遵照Ilizarov牵拉组织再生原理,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采取病灶清除,Ilizarov环架旋钮缓慢牵拉,使牵拉成骨,达到治愈骨髓炎.结果 6例患者经随访全部治愈,延长长度最长达23cm,最短的6cm,平均15cm,延长时间3个月-1年,平均7个月,拆架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无1例并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痛苦小、不易复发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367例复发患者5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i H  Wan J  Su BB  Xiao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76-3278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资料,探讨UC复发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统计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4至2005年,确诊并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5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中367例复发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复发的可能因素,治疗时间和复发的时间等.结果 1994至2005年,共有525例UC住院患者,367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9.9%,中位年龄42岁,男女比例为1∶3.13;其中263例接受随访,随访率为50.1%.分析复发因素中,UC患者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老年人(≥60岁)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复发无影响(P>0.05).随访患者中,1年内36.5%复发,2年内75.3%复发,5年内87.8%复发,中位维持治疗时间(16.3±3.9)个月.复发组中停药后复发患者142例(61.5%);维持治疗中复发患者26例(11.3%);未治疗患者63例(27.2%).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之间,病情程度(P<0.05)、病变部位(P<0.05)与维持治疗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UC患者复发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复发率低于其他年龄段,病变部位、病情程度、维持治疗时间与UC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经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取得完全应答后,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52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CHB患者,给予rIFN-α 1 b治疗,疗程6~25个月,治疗中每1~3个月检测肝功能、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治疗后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时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DNA、HBsAg及HBeAg.结果 523例患者经rIFN-α治疗后,近期应答302例(57.7%).近期应答者经随访39.2±21.5个月,持续应答183例(35.0%),复发119例(39.4%).患者年龄、治疗前HBeAg状态、以及随访时间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复发组平均年龄(34.27±8.69岁)显著高于持续应答组的平均年龄(25.28±8.65)岁(P<0.001);HBeAg( )组复发率76/225例(33.8%)显著低于HBeAg(-)组43/77例(55.8%)(P<0.001);按随访每12个月为一时间段,分1~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37~48个月、49~60个月和≥61个月6个时间段,各时间段复发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累计复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25个月以后的4个时间段累计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670).患者性别、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水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肝纤维化程度(S)及治疗疗程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但在HBeAg( )组中,复发组的平均基线HBV DNA水平6.98±1.14 Log拷贝/ml高于持续应答组6.21±1.04 Log拷贝/ml(P=0.017).结论 CHB患者经rIFN-α治疗后,患者年龄、治疗前HBeAg状态以及随访时间是影响其在随访过程中复发的相关因素.在HBeAg( )CHB中,治疗前HBV DNA水平亦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n terms of eradication, osteomyelitis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infective conditions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bioactive glass in conjunction with antimicrobial therapy has emerged as a viable new treatment.

Aim

We present a short study, from a regional orthopaedic unit, demonstrating its successful use in thre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steomyelitis.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0 and May 2011, bioactive glass S53P4 wa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intravenous and oral antibiotics to treat chronic osteomyelitis in three patients (two male, one female).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ebridement and sequestrectomy procedures with the insertion of bioactive glass followed by antimicrobial regimens tailored to isolated pathogen sensitivities. Patient age ranged from 28 to 68 years, with a mean age of 44.7 years. The presentation period, from time of initial diagnosis to treatment, varied from 16 months to 16 years and all three patients had underwent multiple previous debridements and antimicrobial regimens to no avail.

Results

A follow-up of 14–21 months has been achieved with a mean follow-up of 17.3 months. We have seen excellent results in all three patients. All haema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have returned to normal, pain has ceased and function has returned in the affected limbs. All antibiotics have stopped and there is no radiological evidence of osteomyelitis. The bioactive glass has integr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bone.

Conclusions

Though a relatively recent development, bioactive glass used in concurrence with antibiotic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相似文献   

14.
儿童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1例儿童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综合征。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讨论其发病机理与解剖关系,诊疗中的注意问题。认为对此损伤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延误诊治,导致脊髓损伤的迟发与复发,造成无可弥补的终身残疾。  相似文献   

15.
Liu DL  Luo KX  Feng XR  Fu QX  Hou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40-1843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经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取得联合应答后,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及再次rIFN-α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方法52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CHB患者,给予rIFN-α1b治疗,每次500万u,每周3次,疗程6~37个月(中位数10个月),治疗中每1~3个月检测肝功能、HBVDNA、乙肝炎e抗原(HBeAg)。治疗后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时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DNA、HBeAg,随访中的复发病例,予以第2次rIFN-α治疗。结果523例患者HBeAg(+)403例,HBeAg(-)120例。初次rIFN—α治疗结束后,HBeAg(+)组近期应答225例(55.8%),HBeAg(-)组77例(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3,P=0.105)。302例近期应答者,经随访(39±22)个月,复发119例(39.4%),其中HBeAg(+)组76/225例(33.8%)、HBeAg(-)组43/77例(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5,P=0.000)。按随访每12个月为一时间段,分1~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37~48个月、49~60个月和≥61个月6个时间段,各时间段复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18,df=5,P=0.000),累计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2.167,df=5,P=0.000)。各时间段复发发生的HBeAg阳性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8,df=4,P=0.641,累计复发的HBeAg阳性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df=5,P=0.996。57例复发者[HBeAg(+)组25例,(-)组32例]接受第2次rIFN-α治疗,治疗结束时全部取得联合应答,但HBeAg(+)组13例,(-)组7例第2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2,P=0.018)。结论CHB患者经初次rIFN-α治疗后,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的近期应答率相同,而HBeAg阴性组的复发率高于HBeAg阳性组。复发者第2次rIFN-α治疗结束时可全部取得联合应答,而第2次复发HBeAg阴性组低于HBeAg阳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影响移植骨愈合的因素。方法:对33例因外伤、骨肿瘤、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等引起的四肢大段骨缺损,分为两组,实验组13例,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方法来修复,腓骨血管与受区血管作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对照组20例,使用传统髂骨骨块直接植骨方法。术后复查及随访6个月~4年6个月。结果:实验组13例中,除1例因慢性骨髓炎术后感染而失败外,其余12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12例,占92%。X线照片显示移植骨增粗变大,病人恢复行走和日常生活劳动功能。对照组20例中,10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占5%;6~12个月又有7例愈合,该组总愈合率为85%;失败3例。结论:对于5cm以上的骨质缺损,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是理想的修复方法,良好的内固定和合适的外固定,在两骨端植入松质骨,防止感染等都有利于移植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8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守杰 《安徽医学》2013,34(2):147-148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前期慢性鼻窦炎患者89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随访,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例患者痊愈68例(76.4%),显效19例(21.3%),无效2例(2.3%),治疗总有效率为97.7%。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随访中仅1例出现复发情况。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治疗后病情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人路治疗三踝骨折6例,男、女各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0±1.6)岁;左侧2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1例.骨折类型根据AO分型,44-A3.2型1例,44-A3.3型1例,44-B3.2型3例,44-B3.3型1例;根据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2例.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为(90.0±3.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 d,平均为(6.3±0.8)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17个月,平均为(12.6±2.1)个月.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内固定切出及内固定失败,无伤口感染及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为(4.2±0.4)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到正常的步行功能状态,无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跟腱旁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骨块及外踝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例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中,4例患者为男性,1例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为55~77岁;3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2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患者均表现为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等,5例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1例患者表现为菜花样肿物,其余患者表现为较光滑肿物。2例患者行CT检查,肿物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骨质破坏。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性放疗,1例患者行术后化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例患者均诊断为肉瘤样癌;术后随访1~36个月,随访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存活,4例患者死亡。结论:咽喉部肉瘤样癌无特异的临床特点,多呈息肉状生长,易误诊,其恶性程度高于鳞状细胞癌,易复发,晚期易转移,预后差,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尹怡辉 《中外医疗》2011,30(13):71-72
目的观察并总结急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32例急慢性骨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抗生素液灌注引流治疗,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灌注液变为清洗透明平均时间为(15.6±2.1)d;体温恢复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6.9±1.8)d;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为(20.1±1.5)d。所有患者病变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窦道愈合,手术切口也均为一期愈合。冲洗过程中未见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心电图等未见异常。随访8个月~3年,患者病变局部未再发生红肿热痛和窦道形成,复查X片未见复发。结论持续抗生素液灌注引流治疗急慢性骨髓炎,近期术后疗效及远期随访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