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3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胃肠道平滑肌肿瘤2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70岁。其中平滑肌瘤11例(胃4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5例),平滑肌肉瘤14例(胃7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3例,大肠1例)。 手术方法:25例平滑肌肿瘤中,除1例胃平滑肌肉瘤和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因肿瘤巨大侵犯周围重要脏器无法手术切除而行活检手术外,其余恶性肿瘤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 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5年,11例平滑肌瘤无复发,无转移。14例平滑肌肉瘤中13例复发,1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12例术后1~3年死亡,1例生存4年余,1例生存5年后失访。 讨论: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不一,多数症状无特异性。平滑肌肉瘤除了发展快、容易复发和转移外,很难和平  相似文献   

2.
现就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肉瘤误诊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平滑肌肉瘤16例,恶性淋巴瘤8例。男13例,女11例,发病年龄18~66岁,平均49岁。二、病程:平滑肌肉瘤为2个月~20年,平均4.9年。恶性淋巴瘤为1~12个月,平均7个月。三、临床表现:平滑肌肉瘤主要表现黑  相似文献   

3.
韩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0):3448-3450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减少术前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01/2007-12我院36例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临床特征.结果:36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31例(86.1%),4例大出血导致休克.上腹包块22例(61.1%),无规律性上腹痛25例(69.4%),贫血28例(77.7%),幽门梗阻3例(9.6%).上消化道钡餐17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4例,3例未发现病灶.上腹部CT 25例,18例胃实质性包块,其中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5例,3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胰头占位.31例作胃镜检查并取活检,仅7例确诊为胃平滑肌肉瘤(22.6%).肿瘤转移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无关.结论:胃平滑肌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手术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1971年5月至1994年3月共收治胃恶性肿瘤856例,其中平滑肌肉瘤8例,均经病理证实。1 临床资料 男5例,女3例;年龄35~75岁。病程1~24个月。均有上腹部疼痛,2例有黑便,1例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史。锁骨上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5例腹部可扪及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术前5例误诊为胃  相似文献   

5.
胃平滑肌肿瘤发病率低,我们1979年1月1日—1992年12月共收治14例,胃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各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女各7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1岁。病史最长8年,最短10天。上腹不适和疼痛9例(64.3%),腹部肿块8例(57.1%),上消化道出血6例  相似文献   

6.
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最多见于食管鳞癌 ,其它恶性肿瘤少见 ,尤其是食管平滑肌肉瘤更罕见。现对1994年~1997年我院及其它几家三级医院收治的24例食管平滑肌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内镜分析。材料与方法 :取自我院及其它几家三级医院1994 -1997年收治的食管平滑肌肉瘤2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 ,其中男13例 ,女11例 ,男女比例1 :1 ,年龄29~72岁 ,平均57.2岁 ,占同期收住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48 %。讨论食管平滑肌肉瘤发病率低 ,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5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为吞咽…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是少见的,主要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般能在手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得到及时的外科治疗。但位于胃及小肠以外部位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则常较困难。作者对6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胃肠道少见部位平滑肌肉瘤结合文献复习了本病的X线和血管造影表现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平滑肌肉瘤一般认为属低度恶性肿瘤,生长较慢,转移较晚,常为单发,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50~70岁。肿瘤可完全位于消化道腔内,也可在腔外仅于肠管出现小锯齿状边缘。X线表现常呈“哑铃”状或“沙钟”样。其最具特征性的X线表现是在浆膜下出现大的肿块推压肠道,并伴与肠腔相交通的大溃疡。血管造影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我院 1981~ 1992年 ,经手术切除 ,根据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观察确诊的原发性肌源性肺肉瘤 6例。方法 :年龄 3~ 6 5岁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其所中包括横纹肌肉瘤 4例 ,肺平滑肌肉瘤和肺血管平滑肌肉瘤各 1例。结果 :6例肌源性肺肉瘤在光镜下各有其形态特点 ,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为 :结蛋白 (Desmin)及肌动蛋白 (Actin)染色瘤细胞全部呈阳性表达 ,肌红蛋白 (mb)染色肺横纹肌肉瘤瘤细胞呈阳性表达。肺平滑肌肉瘤及肺血管平滑肌肉瘤为阴性 ;S 10 0蛋白和细胞角蛋白 (Cytoker atin)全部为阴性。 3例横纹肌肉瘤电镜观察 :胞质内可见肌原纤维。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的组织发生及其发病率 ,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在肺肉瘤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34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诊治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96年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34例胃平滑肌肿瘤 ,结合临床资料 ,讨论其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原则。一、临床资料 :胃平滑肌瘤15例 ,男6例 ,女9例 ,平均年龄42.6岁 ,男 :女为1 :1.5。胃平滑肌肉瘤19例 ,男12例 ,女7例 ,平均年龄41.3岁 ,男 :女为1.6 :1 ,良恶性肿瘤之比为1 :1.3。二、临床表现 :34例胃平滑肌肿瘤中 ,腹痛25例 (74 % ) ,出血22例 (65 % ) ,腹块15例 (44 % ) ,幽门不全梗阻9例(26 % ) ,贫血、消瘦11例 (32 % )。三、影像学检查 :胃肠钡餐检查19…  相似文献   

10.
实验对象为13例胃次全切除HofmeisterFinsteter胃空肠吻合及11例全胃切除Roux-Orr食管空肠吻合病例。该24例除1例为胃平滑肌肉瘤外,均为胃癌。均经20个月的术后随访未发现转移或吻合口狭窄。13例胃次全切除和11例全胃切除者中分别有6例和7例于进餐后有饱胀、腹痛、恶心等症状,服多潘力酮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68年9月~1994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胃平滑肌肿瘤24例(胃平滑肌瘤16例,胃平滑肌肉瘤8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5年,大多数1~2年占72.7%。 临床表现;中上腹不适感24例,腹部隐痛22例,上消化道出血14例,腹部肿块10例,幽门梗阻8例。肿瘤分布部位:胃体部11例,胃窦部9例,胃底贲门部4例。粘膜下14例,中间型7例,桨膜下型3例。24例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阳性人数22例;B超8例受检6例阳性;胃镜受检人数11例,6例阳性;腹部CT检查10例中6例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胃平滑肌类肿瘤的CT表现,讨论其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瘤的CT征象,其诊断结果与内镜、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比较.结果13例中,平滑肌瘤8例,平滑肌肉瘤5例.除1例误诊为胰腺癌外,CT都确诊为胃平滑肌类肿瘤,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3%;优于另外两种方法(P<0.05)良恶性平滑肌瘤的CT图象有一定的CT特征.位于腔外的肿瘤多为肉瘤.当肿瘤直径大于5.0cm,瘤体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或溃疡深而不规则,邻近器官或组织有侵犯或转移时,要考虑恶性.结论CT在显示胃平滑肌类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及其内部密度情况有独特价值,尤其可以观察肿瘤对邻近器官和组织有无侵犯或转移.据此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附睾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 ~ 2011年收治的7例附睾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免疫组化检查提示附睾平滑肌肉瘤有较特异性表现,术后随访1~36个月,5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1例存活至今.结论 附睾恶性肿瘤临床少见,附睾平滑肌肉瘤更为罕见,且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睾丸高位切除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平滑肌肉瘤23例影像学与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与内镜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3例胃平滑肌肉瘤的钡餐、CT及内镜资料。结果 钡餐表现为腔内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 ,其内可见不规则龛影 ,或表现为胃受外来压迫。CT表现为密度不均的不规则肿块 ,并可准确的判断邻近脏器的浸润及淋巴、血行转移情况。内镜可显示肿块、胃腔的情况 ,并可取活检 ,明确诊断。结论 钡餐、CT、胃镜密切配合 ,互为补充可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水平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了26例老年人非上皮性胃恶性肿瘤,其中以平滑肌肉瘤多见,胃淋巴瘤少见。与胃癌相比,老年人非癌性胃恶性肿瘤以局都浸润为主,大多局限于胃的高位,转移少。以贫血、上消化道出血及肿块为主要表现。症状轻而少,内镜诊断困难。手术切除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胃平滑肌肉瘤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其机制.方法对两例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胃平滑肌肉瘤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发现奥美拉唑治疗胃平滑肌肉瘤合并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分析其机制有三:奥美拉唑改变了胃内酸性环境,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利于血小板的聚集及已凝固的血凝块不被消化和溶解;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稳定持久,不受进食及其他因素刺激的影响,没有耐药性,使出血面能有条件稳定修复;奥美拉唑在胃内酸度降低后,刺激胃窦G细胞释放大量促胃液素,后者可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可保护胃粘膜免受消化道大量出血时机体的应激反应等因素的损害。结论奥美拉唑是治疗非胃酸相关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效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CD6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4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及22例正常组织进行CD68及VEGF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CD68在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正常平滑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22%、37.93%、22.73%,平滑肌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平滑肌肉瘤和正常组织(P<0.05);VEGF在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5.56%、82.76%,平滑肌肉瘤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平滑肌瘤(P<0.05);在平滑肌肉瘤和平滑肌瘤中VEGF和CD68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 s分别为-0.7292和-0.6998,P<0.05)。结论 消化道平滑肌瘤中有CD68的高表达,肉瘤中则有VEGF的高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CD68和VEGF的表达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中有等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胃镜对胃间质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病理学诊断新概念,一直以来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我们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Ts 36例,以探讨胃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0岁。1997年3月以来反复黑便伴眼花头晕、面色苍白及全身乏力。外院 X线钡透诊为“胃底平滑肌肉瘤”,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而转我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76岁。因间歇性黑便 1月 ,头晕 1周就诊。伴上腹不适 ,食欲不振 ,乏力。体格检查 :贫血貌 ,腹软 ,上腹部压痛 ,未触及腹部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区无叩痛。化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肝胆胰脾B超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 :胃体大弯侧见一约 5× 5cm大小球形肿物 ,中心可见一 1× 1cm大小溃疡灶 ,深凹 ,表面覆以污秽苔 ,底不平 ,四周可见渗血 ,肿物活动度可 ,质硬 ,触之易出血。活检病理报告 :胃底平滑肌肉瘤。胃镜诊断 :胃底平滑肌肉瘤 (建议手术治疗 )。胃底平滑肌肉瘤多数原发于胃壁平滑肌组织 ,少数由良性平滑肌瘤恶变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