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马兜铃酸肾病。通过本文的综述,使医药人员对马兜铃酸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规范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肾病(AAN)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住院诊断为马兜铃酸肾病的患者36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及病理学资料,治疗经过,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马兜铃酸肾病进展隐袭,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就诊时即有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为中-重度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可见广泛纤维化改变,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结论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可引起马兜铃酸在体内的蓄积,造成肾脏,尤其是肾间质持续不可逆性损害,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也可出现恶性肿瘤。应深入研究马兜铃酸对肾脏损害的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药是祖国医学传统药物,数千年来广泛应用干临床,一直被视为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有效。近年来.关木通及广防己等中药引起肾损害已被确认,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经研究认为此种肾损害是由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所致,因此国内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mpathy,AAN)”,根据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分为肾小管功能障碍型和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型2种。现将我科2001年4月-2004年5月,诊治的42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凯 《淮海医药》2005,23(1):9-11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2例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肾功能减退、尿酶升高、电解质紊乱;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病理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结论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肾损害,可致马兜铃酸肾病,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5.
含马兜铃酸植物药的毒性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德秋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05,16(2):149-150
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是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和朱砂莲以及铁线莲马兜铃、蛇根马兜铃、印度马兜铃等 10余种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药中的一类菲类化合物,主要由马兜铃酸 A、 B、 C、 D、 E等及其衍生物组成.近年来,随着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植物药导致肾损害的报道不断出现,人们对马兜铃酸的毒性越发关注.  相似文献   

6.
单叶细辛中一个新的马兜铃酸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e BB  Shang MY  Wang X  Cai SQ  Lee KH 《药学学报》2011,46(2):188-192
为了研究单叶细辛(Asarum himalaicum)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从单叶细辛全草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ESI-MS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4-去甲氧基马兜铃酸BII(4-demethoxyaristolochic acid BII,1)、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acid I,2)、马兜铃酸Ia(aristolochic acid Ia,3)、7-羟基马兜铃酸I(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 I,4)、马兜铃酸IV(aristolochic acid IV,5)、马兜铃次酸II(aristolic acid II,6)、青木香酸(debilic acid,7)、马兜铃内酰胺I(aristololactam I,8)、9-羟基马兜铃内酰胺I(9-hydroxyaristololactam I,9)、7-...  相似文献   

7.
曾广方  柯荣棠 《药学学报》1958,6(3):174-177
作者等前于土青木香(Aristolochia debilis, S. et Z.)中分出一种m.p. 275℃(分解)的黄色结晶(Ⅰ),从其元素分析、游离酸及其甲酯的熔点看来,均与異马兜铃酸(Ⅱ)一致.经继续研究,证明(Ⅰ)应与马兜铃酸(Ⅲ)相同,因此作这二种化合物的检查.按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的一个共有成分,而異马兜铃酸则系1935年Krishnaswamy,Manjunath,Rao等氏从印度马兜铃(A. indica)中分出.Rosenmund,Reichstein等曾怀疑这二种成分可能是同一化合物,但没有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使用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对马兜铃酸肾病的认识情况。方法通过临床对中药细辛、威灵仙、川木桶、汉防己等药物的使用量比较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并且对医院的医师进行含马兜铃酸药物组成的认识与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情况知晓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结果通过医院临床使用药物的调查以及对医师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含马兜铃酸的药物使用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是马兜铃酸肾病并没有受到医师的重视。结论随着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大量使用,临床也要对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重视,要加强对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培养医师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兜铃事件已事发多年,马兜铃酸的致毒性又有新发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工作组会议最近也认为马兜铃属的某些品种对人类有一级致癌性。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属某些种的植物中,木通科木通、防已科防已等植物尚未见含有马兜铃酸的报导,但有些国家混淆了广防己、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的《中国中医药报》相继发表了《警惕中药性肾病》、《滥用中药易伤肾》、《小心木通致肾衰》、《治病的药 ,为什么伤了肾》……。这些文章都是涉及一个“马兜铃用药问题”。什么是“马兜铃用药问题”呢 ?1999年 7月 ,英国根据 2例治疗湿疹 (eczema)而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引发所谓“中草药肾病”而需要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于是宣布禁止销售和使用这类草药。 2 0 0 0年夏季 ,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 (FD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情况下 ,也停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  相似文献   

11.
马兜铃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兜铃酸系马兜铃属(Aristolochia)植物的有效成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试用已有文献报告。我所植化室从广西马兜铃植物中分离出马兜铃酸,其结构式如图1 本文报道应用薄层层离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12.
鞠建伟 《华夏医药》2007,2(1):75-77
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chicacid,AA)成分的中草药可引起肾损害,目前已得到普遍共识。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其发现的病例不断增多。急性肾衰竭(ARF)病例是国内吴松寒1964年最先报道,由服用大剂量(阗)木通煎剂引起;慢性进行性肾衰竭病例却为比利时学者Vanherwghem等1993年最早报道,是服含广防已的减肥药造成。国外常将此病称为”中草药肾病”,该命名显然不妥,晚近国内学者多建议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chicacidnephropathy,AAN)。  相似文献   

13.
关注马兜铃酸对人民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芬 《中国药业》2002,11(8):16-16
由马兜铃酸引发的肾病,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早在1964年就有吴松寒首报服用木通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揭开了马兜铃属植物药材致肾毒害的面纱。此后马红梅等检索了关木通引起肾毒害者34例,其中在国内的21例中,10例死亡,9例需肾透析,仅2例病情较稳定;在国外的13例中,5例需肾透析,2例肾移植,3例肾功能障碍,仅3例停药后病情逐步改善。在用马兜铃酸静脉注射试治癌症实验中,日剂量1mg/kg,连续3天或3天以上的10例中,有几例死于肾急性中毒性肾变性,故认为马兜铃酸在人体内有积蓄性,可见马兜铃酸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马兜铃酸在化学上分为A、B、C、D、E等数种,存在于马兜铃属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中。凡含有此类成分的植物,均含有马兜铃酸A,然后才有其它成分与之共存。由此,可认为这类成分在植物体内均由马兜铃酸A衍变产生。国产马兜铃属植物有39种,在相关的中药材书籍中记载供药用者已达26种之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4种马兜铃属植物计5种药材,它们是:广防已(广防已的根)、马兜铃(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果实)、天仙藤(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茎)、关木通(东北马兜铃的茎)、青木香(马兜铃的根),此5种药材均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由马兜铃属植物药材组成的成方制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含马  相似文献   

14.
马兜铃酸肾不良反应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兜铃酸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肿瘤、增强细胞免疫等功能。本文总结了马兜铃酸肾毒性研究进展及其分子结构,并对近5年不同中药材和中成药中马兜铃酸质量控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对马兜铃酸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评价》2004,1(2):97-98
41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1.1基本情况: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物警戒》2004,1(1):54-55
1 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酐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相似文献   

17.
穆坪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穆坪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根、茎中分得十三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Ⅻ经鉴定分別为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Ⅰ),尿囊素(allantoin)(Ⅱ),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Ⅲ),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Ⅳ),马兜铃酸Ⅳ(aristolochic acid Ⅳ)(Ⅴ),β-谷甾醇(Ⅵ),木兰碱(magnoflorine)(Ⅶ),马兜铃酸Ⅳ甲醚aristolochic acid Ⅳ methyl ether(Ⅵ),棕榈酸(Ⅸ),马兜铃酸Ⅱ(aristolochic acid Ⅱ)(Ⅹ),N(Phydroxyphenethy1)P-coumaramide(Ⅺ),马兜铃酸Ⅳ甲醚甲酯(aristolochic acid Ⅳ methyl ether methyl ester)(Ⅻ),化合物ⅩⅢ为新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合成等方法证明其结构为N(P-hydroxyphenethyl)-ferulamide,命名为穆坪马兜铃酰胺(moupinamide)。 初步药理试验表明穆坪马兜铃酰胺体外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东北铁线莲药材中是否含有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Ⅰ,不同产地药材在化学成分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UPLC-Q/TOF MS方法,通过与马兜铃酸Ⅰ的保留时间、质谱裂解行为进行比对,确定东北铁线莲药材中是否含有马兜铃酸Ⅰ,通过比对不同产地药材的总离子流色谱图,确定不同产地样品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结果产于辽宁、吉林与朝鲜的东北铁线莲样品中均不含有马兜铃酸Ⅰ成分,同时木兰花碱在吉林和朝鲜样品中含量较高,在辽宁样品中含量却较低。结论 UPLC-Q/TOF MS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分析东北铁线莲药材中是否含有马兜铃酸Ⅰ,木兰花碱的丰度能够区分辽宁与其他产地的东北铁线莲药材样品。  相似文献   

19.
马兜铃酸的毒理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马兜铃酸的毒理学研究进展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消化道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基因毒性。结论:要辨证合理使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材。  相似文献   

20.
穆坪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穆坪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根、茎中分得十三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Ⅻ经鉴定分別为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Ⅰ),尿囊素(allantoin)(Ⅱ),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Ⅲ),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Ⅳ),马兜铃酸Ⅳ(aristolochic acid Ⅳ)(Ⅴ),β-谷甾醇(Ⅵ),木兰碱(magnoflorine)(Ⅶ),马兜铃酸Ⅳ甲醚aristolochic acid Ⅳmethyl ether(Ⅵ),棕榈酸(Ⅸ),马兜铃酸Ⅱ(aristolochic acid Ⅱ)(Ⅹ),N(Phydroxyphenethy1)P-coumaramide(Ⅺ),马兜铃酸Ⅳ甲醚甲酯(aristolochic acid Ⅳmethyl ether methyl ester)(Ⅻ),化合物ⅩⅢ为新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合成等方法证明其结构为N(P-hydroxyphenethyl)-ferulamide,命名为穆坪马兜铃酰胺(moupinamide)。初步药理试验表明穆坪马兜铃酰胺体外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