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与鉴别检查小肝癌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等对肝内小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20例肝小占位病变确诊为小肝癌16例,误诊4例,误诊中3例为肝低回声小血管瘤,肝腺瘤样增生结节1例,误诊原因主要是因为低回声型血管瘤声像图酷似小肝癌,有时周边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小肝癌具有方便,可动态观察,彩色多普勒见病灶内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并有动脉血流频谱,RI≥0.6应考虑小肝癌可能,结合超声造影、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小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从超声在临床应用以来,肝内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大大提高。从B超显示肝内实质性光团图像时,最常见者为肝血管瘤及肝癌,而前者属良性肿瘤,后者属恶性肿瘤。然而二者之鉴别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抽我院1988~1990年中B超诊断的增强光团型肝癌及肝血管瘤,并最终得到确诊的声像图共14例作一回顾性的浅析。  相似文献   

3.
水小琳  黄红兵 《天津医药》1992,20(3):175-176
为提高B型超声对肝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以低回声为主的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本文对我所近年来B超和/或临床误诊肝癌而进行剖腹探查,但病理证实为非肝癌病人的32例声像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肝血管瘤患者超声声像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80例肝血管瘤患者分为强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低回声型四种类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度高、无创伤等优点,对肝血管瘤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癌、肝血管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肝脏穿刺病理活检或手术治疗证实肝癌45例,肝血管瘤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肝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超声检查在肝癌与肝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能力,并比较肝癌与肝血管瘤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检出肝癌41例(91.11%),肝血管瘤46例(90.20%),确诊率达90.63%,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与肝血管瘤患者肝脏肿块的形态、血供及血流参数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不同影响特征进行诊断,可准确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永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31-263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原发性小肝癌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行性,小肝癌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进展。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等对肝内小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2例肝小占位病变确诊为小肝癌8例,误诊4例,其中3例为肝低回声小血管瘤,1例为肝腺瘤样增生结节。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小肝癌具有方便,可动态观察,彩色多普勒见病灶内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并有动脉血流频谱,RI≥0.6者,就可考虑小肝癌可能,结合超声造影,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小肝癌作出早期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不典型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超声造影检查,且造影不能确诊或误诊的21例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全部病例经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等确诊。结果 15例病灶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6例病灶门脉期表现为低增强。结论对于门脉期、延迟期有消退的病灶需结合增强CT、MRI等其他检查以除外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肝血管瘤声像图的探查观测,总结出肝血管瘤早期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以达到提高B超对本病诊断的阳性率。方法本文选择自2010年以来在我院门诊B超检查患者中,随机遇到的15例肝内血管瘤的病例进行严格观测,并予2次以上的B超跟踪复查。结果肝血管瘤分为小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类,小血管瘤初为小的弱光团,继之清晰后呈均匀的筛网状小团块型光团,周边为界限清晰的线状轮廓,呈浮雕征。海绵状血管瘤均为肝内较大低而不均的团块状回声,继之内呈蜂房样暗区。结论肝内血管瘤属良性占位病变,虽本病对患者身体无大碍,但易与肝内其他肿瘤相混淆,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与肝癌之问鉴别难度较大,故提高对肝血管瘤B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无损伤性的B型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现已成为胆囊胆道系统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报告我院在近一年时间内,经B型超声检查诊断的54例肝外胆道结石与手术后诊断的符合情况,主要探讨可能产生的误诊原因,并据此提出超声诊断上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脂肪肝内低回声型血管瘤中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对56例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进行研究.结果 低回声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内为细网样,周边回声略强,CDFI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内血流显示率32%,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血流呈低速,阻力指数(RI)<0.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经B超检查及CT平扫对20例肝内低密度灶的强化资料。结果CT强化后肝内低密度灶在不同期像的表现不同进行分析。结论通过肝的四期强化能明确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桂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03-210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12例肝肿瘤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参数对比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组间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差异及特点.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肿瘤内部及周边部动脉血供明显丰富(P<0.01),肝动脉直径明显增粗,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和舒张期最小流速明显增高,门静脉血流显著降低,各组阻力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7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B型超声显象进行分析,按其声象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强回声光团型,弱回声型,弥漫型及混合型;其中以强回声光团型最多见(占67.4%),有5例肝癌B超未见特征性改变。作者认为B型超声对肝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且能正确定位,可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有些病例起病隐袭,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本文回顾我院1980~1984年收治的肝癌328例中,误诊79例,误诊率24.09%。为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依据:本组病例发病均不典型,依据 B型超声显像、 AFP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或手术与病理等综合检查而确诊。二、一般资料:79例中,男60例,女19例,男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20例肝脏超声诊断临床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肝脏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诊断,分析肝脏疾病类型的诊断结果。结果分析120例肝脏患者的诊断结果,52例诊断为脂肪肝;肝脑血管瘤为21例;肝癌19例;肝囊肿为17例;肝脓肿为11例,其中左叶9例,右叶2例,直径为35115 mm。结论应用超声肝脏诊断,需要医师详细了解肝癌、脂肪肝、肝脓肿、肝血管瘤、肝囊肿等肝脏疾病通过超声诊的图像特征,能够显著提高肝脏疾病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型超声在卵巢囊性畸胎瘤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畸胎瘤患者63例,对其B型超声和CT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卵巢囊性畸胎瘤经B型超声诊断可分为类囊肿型、实性肿物型及混合型.B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高于CT诊断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可直接显示子宫、附件区及肿瘤内部回声,根据B型超声声像图可确定卵巢囊性畸胎瘤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7.
<正>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等。这些病变在二维超声的诊断中,尤其是在肝硬化背景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相当典型的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有高敏感性和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肝血管瘤的彩超表现,提高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分析肝血管瘤切面的超声特征性表现、血管形态表现、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结果 64例肝血管瘤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彩超诊断58例为肝血管瘤(确诊率90.6%)、6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误诊率9.4%);本组64例中有9例为低回声型(占14.1%),50例为高回声型(占78.1%),5例混合回声型(占7.8%);大部分小于3 cm的肿块内部及周边未发现明显的血流信号,少部分小肝血管瘤内部可有斑点状红色或蓝色血流信号,阻力指数约0.50~0.55.结论 彩超诊断肝血管瘤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干扰小的优点,结合CT扫描、MRI等影像学手段可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核素扫描、B型超声显像(简称B超)、甲胎蛋白测定(AFP)是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较常用而又比较普及的三种无创伤性方法。本文对兼作过上述三种检测的44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析对比,以探讨三者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上的相互作用。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男性40例,女性4例,年龄12~74岁,平均47.2岁。在同期内均作核素肝扫描、B型超声肝显像及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并经临床、血生化测定及病理等检查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纳入研究对象90例,均为肝血管瘤患者,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二维超声诊断,B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A组诊断准确84.44%(76/90),B组诊断准确率95.56%(86/90),B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反映出肝血管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诊断无创、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