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取出物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张卯年 《眼科研究》2001,19(3):217-219
目的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细胞学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其发病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在病理细胞学方面的机制,为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临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继发视网膜脱离者45例(48只眼)。结果玻璃体取出物细胞例数为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占首位。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证实检出的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分别占78.8%和61.5%。结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引起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在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蓉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261-1262
目的:报告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6眼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视力提高50眼,占89%,无提高6眼,占11%;0.4以上9眼,占16%。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激光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又称青年性复发性机网膜玻璃体出血,多发于青年男性,女性患者年龄稍大。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本文对46例55眼采取玻璃体切除术及术后激光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一般情况:46例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4年。单眼37例,双眼9例。均为单纯性玻璃体积血,不伴有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术前除全身检查外,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现功能、视网膜电生理及B超检查,并详细询问首次玻璃体出血时间、出血次数、间隔时间。对视力影响及出血后缓解…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患者13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为7个月~4年,平均23个月。18只眼视网膜均在位,16只眼(88.9%)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0.3者11只眼(71%),最好视力为1.0。术后玻璃体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术中及术后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20例(21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术后14眼(66.7%)视力提高并恢复有用视力(>0.02)眼部原发病变稳定,视网膜复位,结论:对药物控制无效的患者行玻璃体行除术是一种拘救视功能的积极有效方法,手术可以折除玻璃体内增殖的网架,促使新生血管萎缩,术中出血可采用眼内光凝,电凝等方法控制,联合巩膜环扎术可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并发症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1年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69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12年,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 结果 (1)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显著提高。(2)11只眼有手术中并发症,占14.3%,其中医源性裂孔7只眼,手术中出血3只眼,晶状体损伤1只眼。(3)手术后1个月内20只眼有并发症,占260%,其中玻璃体再积血14只眼,一过性高眼压6只眼,视网膜脱离5只眼,前房出血2只眼,前房机化膜形成1只眼。(4)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白内障(9只眼)及黄斑病变(6只眼)。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剥膜等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15-217)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Eales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Eales病的88例118眼。根据激光治疗前眼底情况将患者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对两组激光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视力和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治疗可有效控制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对于合并玻璃体出血和牵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联合玻璃体手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 《眼科新进展》2002,22(2):132-132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于 1882年首次由 Eales描述 ,故又称 Eales病。由于常发生在青年 ,并有反复玻璃体出血的特征 ,故又称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自 1991~ 1999年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患者 9例 9眼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9例 9眼 ,均为初发 ,男性。年龄 2 0~38岁 ,平均 30岁。左眼 4例 ,右眼 5例 ,发病时间 1~ 10 d,平均 6 d。治疗前视力 :光感者 1例 ,0 .1~ 0 .4者 4例 ,0 .5~ 0 .7者 3例 ,0 .8者 1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5例 ,玻璃体混浊者 3例 ,静脉旁白鞘色素紊乱者 3例 ,无自觉症状者 3例。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至2003年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31(41只眼)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轻壮年为主,占47.6%,双眼发病,16只眼伴玻璃体积血,6只眼有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29只眼单纯用激光治疗,12只眼做了玻璃体切割和激光综合手术,所有治疗过的眼均做了随访。29只单纯用激光治疗的眼,大部分都获得了视力的提高。在做了玻璃体切割和激光综合手术的眼中,87%的眼视力有提高,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5只眼复位成功。结论激光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ales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2在我院诊断为Eales病的57例11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随访6mo以上,视力提高88眼,视力不变19眼,视力下降3眼。结论: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Eales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敏 《国际眼科杂志》2006,6(1):205-207
目的:回顾分析62例严重Eales病患者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74眼)严重Eales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和/或眼内填充术结果:74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为91%,其中视力明显提高者(视力表提高两行及两行以上)为74%。术后视力不提高者术前存在严重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或眼内填充术是治疗严重的Eales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Long term visual results of vitrectomy for Eales disease complicatio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Complications of Eales disease can cause visual loss. Long term visual prognosis following vitrectomy for Eales disease complications has been studied. Patients and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4 eyes of 5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for Eales disease complications with a minimum follow-up of 60 months. Results: 62.4% eyes at 2 months and 71.8% at 60 months had 6/60 or better visual acuity. Visual acuities for individual cases were quite stable at the 60 month follow up with 50 eyes (78.5%) either maintaining or improving upon their 2 month post operative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 Visual acuity improves after vitrectomy in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Eales disease complications and remains stable on long 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4.
HLA与Eales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HLA-DRB和-DQB1基因位点与Eales病及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对北方汉族30名健康个体和21例Eales病患者(均无血缘关系)进行HLA-DRB和-DQB1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Eales病患者中DRB1*04的频率为(0.57)显著高于对照组(0.02),χ2=7.46,P<0.01,比数比(OR)为5.33。DRB1*11的频率(0.05)显著低于对照组(0.30),χ2=4.99,P〈0.05,OR为0.17。DRB1*04阳性患者最终平均视力明显低于DRB1*4阴性患者,并且DRB*04阳性患者行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的频率高于DRB*04阳性患者,但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北方汉族HLA-DRB等位基因与Eales病相关,DRB1*04可能与Eales病易感相关;DRB1*11可能在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的效果。方法: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Eales病患者28例52眼,按眼底病变区域行氩激光光凝,每周一次,分别为1~4次,3mo后FFA复查,按眼底病变好转与否决定是/否补充激光光凝,6mo后再行FFA检查;追踪复查30例50眼药物治疗Eales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行FFA检查。比较氩激光视网膜光凝与药物治疗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Eales病28例52眼,有效49眼(94%),无效3眼(5.8%)。药物治疗Eales病30例50眼,有效30眼(60.0%),无效20眼(40.0%)。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Eales病效果优于药物治疗。FFA检查对Eales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早期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Eales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Eales病是一种主要累及青年男性周边视网膜血管的特发性炎症。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结核等全身疾病、免疫机制、氧化反应等有关。针对不同的病程,采用药物、激光、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治疗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Eales病(Eales disease)于1880年和1882年由Eales报道,Elliot首先认为这是一种视网膜静脉的炎症,将其称之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名Eales病。经过观察发现,该疾病多发现于印度,常见于健康年轻的男性成人。Eales病最初表现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继而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所致的血管改变和新生血管化,最终的共同结局为反复发生的玻璃体出血、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该疾病,病因复杂且不明确,近年来由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Eales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由于检查手段的改进和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发展,Eales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健康男性青年人Eales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世辉  马成  肖骏  薛爱玲 《眼科研究》2006,24(2):209-211
目的分析Eales病在中国健康男性青年人中的发病情况。方法以2003年北京地区应征入伍时眼科体检的新兵为研究对象,在散瞳状态下,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入伍新兵周边部视网膜进行筛查,然后对可疑病例利用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结果在调查的3288名新兵中,疑似Eales病例41例,筛检阳性率为1.3%±0.2%,其中确诊病例26例,患病率为0.8%±0.02%。结论易感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在Eales病的预防、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均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血管旁白鞘和血管壁荧光素着染可视为Eales病早期确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清中性激素水平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Eales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表现、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确诊为Eales病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与Eales病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7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试者肘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Eales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部分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生成素( FSH)、睾酮( T)含量。采用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les病组患者血清中性激素值均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激素水平与Eales病的发病是有关联的,血清LH、FSH、T指标的变化可作为Eales病患者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Eales病的效果以及影响视力预后和疾病转归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Eales病患者128例142只眼的临床及随访观察资料。应用SPSS(12.0) 软件,采用t检验、χ 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性别、年龄、眼别、手术前视力、疾病所处发展阶段、玻璃体积血至手术的时间、新生血管膜及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改变、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及其它并发症等疾病自然因素与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和方法、手术次数、手术后并发症等与手术预后和视力转归的相互关系。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8.5岁,单纯玻璃体积血28只眼,伴有增生性改变者114只眼,其中合并视网膜脱离59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在3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以视网膜完全或部分复位视为手术成功;2次以上手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或眼球萎缩、甚至眼球摘除视为手术失败。 结果 手术成功129只眼,占90.8%;手术失败13只眼,占9.2%。疾病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手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1);玻璃体积血时间长短对视力预后有显著影响(OR=11.60,P<0.01);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程度、性质以及能否成功复位、视网膜脱离是否复发是影响手术后视力的关键因素;手术前视力、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中操作的复杂程度及不同充填物对手术后视力均有影响;多次手术与一次手术对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χ2=66.84,P<0.01),手术复杂程度尤其是多次以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明显影响手术预后及视力的恢复;有无手术后并发症者手术失败的危险性相差7倍(χ2=67.23,P<0.01),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对手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Eales病患者的有效手段。Eales病患眼所处疾病的发展阶段、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及以及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手术中及手术后并发症是决定患者手术后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291-29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