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是现代眼科手术中难题之一。至今手术成功率仍然很低。近年来,我科根据脉络膜缺损与视网膜脱离的关系,脉络膜缺损范围大小,有无裂孔及所在部位等拟订了几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环扎联合V 字形垫压术对那些缺损范围大的,视网膜全脱离找不  相似文献   

2.
董应丽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99,17(2):138-139
目的探讨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0例(11眼)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10例1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牵引与缺损区边缘关系密切,裂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区处巩膜凹陷。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恢复视网膜弹性,封闭裂孔及缺损区边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惰性气体及硅油填充更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多段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40例(4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0例中,34例术后3d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不佳6例,其中3例经增加或调整垫压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失败改行玻璃体切除术3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多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多段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Weng N  Wei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50-252
目的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寻找较好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8例(8只眼,其中7只眼视盘在缺损区内)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后界膜、缺损区的情况,行相应处理,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网膜均获得解剖复位,视力均有提高。结论此类视网膜脱离可因位于缺损区内的视网膜裂孔造成,其裂孔位于缺损区内带状视网膜脱离的边缘处,无玻璃体后脱离、缺损区巩膜外膨出等特点。充分的玻璃体切除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可望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检查明确,且位于赤道或赤道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具有阳性家族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明显.其中1个裂孔者4只眼,2个裂孔者2只眼.1例硅胶海绵纵行垫压,5例硅胶轮胎环行垫压并联合环扎.所有患者术后均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视力改善,经激光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稳定.结论 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部分病例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术后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21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显做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的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体,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结扎垫压和/或巩膜环扎缝线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14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1例(11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时通过缺损区的裂孔内引流放液,对缺损区边缘及裂孔部分采用巩膜外冷凝,或眼内冷凝和/或光凝,必要时用惰性气体(SF6,或C3F8)或硅油填充。平均随访7.7个月,解剖复位率9眼(81.8%),视力从光感到0.2,其中3眼视力在0.1以上.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乳头位于缺损区内、视网膜巨大裂孔及脉络膜脱离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0-19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波长氪激光预防性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多波长氪激光对153例(162眼)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及各种复杂的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结果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62眼,成功率100.00%;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周边裂孔组13眼,成功率76.92%,3眼行局部外垫压术后再行激光治疗;黄斑裂孔组12眼,成功率83.33%,2眼因玻璃体牵拉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环扎或局部外垫压术后,及各种复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75眼,成功率96.00%,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中行激光治疗成功,1眼再次手术调整外加压块,1眼为硅油填充眼行光凝术后视网膜脱离区扩大行玻璃体腔硅油补充术。结论多波长氪激光用于视网膜脱离的预防和补充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波长,同时掌握好光凝的适应症,控制光能量和范围,就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霍鸣  靳昆  李娟  刘文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38-340
目的:观察显微镜联合三面镜直视下,不借助导光纤维,施行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例全部应用了显微镜联合角膜前置镜或三面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并记录了术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混浊和术后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等情况。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完成巩膜外垫压和/或巩膜环扎术。在眼压低时,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14眼。术后瞳孔区和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及冷凝反应。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早期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方法:2007-05/2009-08对门诊检查出视网膜周边区存在裂孔的患者用氩激光行早期环绕光凝裂孔,视网膜光凝患者19例21眼,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诊2wk~6mo。分析裂孔成因、大小及形态对疗效的影响,其中1例再行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术,均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视网膜裂孔非常重要,选择性行视网膜光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12例(14眼)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儿童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术后12例(14眼)一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2眼,占85.7%;所有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儿童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恢复视网膜弹性、封闭裂孔及缺损区边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硅油填充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切眼内硅油充填后再发生局限性脱离病例的手术处理方法。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等进行讨论。方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眼外伤等经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发现仍有视网膜裂孔伴有局限性脱离的病例,进行硅油下巩膜脉络膜切开引流网膜下液,巩膜外冷凝封孔,局部巩膜外垫压处理,对该种术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5眼中,多孔性视网膜脱离PVRC级玻行术后发现1只孔漏封1眼,又出现新裂孔3眼,原裂孔封闭不牢再漏水1眼,以上病例均先行激光光凝,试图封闭裂孔但均失败,后改为上述方法处理均获得完全性复位,复位率100%。结论:(1)适应症: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玻切眼内充填术后至3个月内发现大部分视网膜复位满意,但局部有局限性视网膜未复位或再脱离的病例并非少见。详细检查会发现仍有裂孔在起作用。脱离处因有网膜下积液,激光往往难以奏效,对这种病例的处理各家报道不一,我们采用经巩膜脉胳膜切开放液,冷凝封孔,局部垫压的方法,5例均获得成功。(2)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双目检眼镜下,冷凝头顶压裂孔定位,II级冷凝斑封孔,在有视网膜下液处,避开裂孔一定距离,行巩膜脉络膜切开,引流网膜下液。引流切开后若无液体流出,可改变头位,使切口位于最低处稍等片刻,不可勉强挤压,裂孔处置巩膜外硅胶块垫压。引流后若眼压过低,可经睫状体扁平部补充硅油,裂孔有牵拉张口,裂孔过大硅油嵌入裂孔禁用此法。(3)可行性与并发症:硅油粘度高,表面张力大,在眼内呈球形存留,油泡与视网膜之间似有一层水,在硅油量充填不足情况下更明显,有裂孔时,可有视网膜下液经裂孔与玻璃体腔相通,遇有这种情况,硅油取出后肯定会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导致手术失败,硅油作为玻璃体的替代物,粘度,表面张力远远大于玻璃体,因此,在其顶压下,切开巩膜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完成标准的巩膜外垫压术是完全可行的。网膜下液一经放出,脱离网膜与色素上皮会即刻靠拢,在外垫压下,嵴状隆起会将色素上皮等推压至视网膜,该手术最大的风险是硅油进入视网膜下,我们的病例中无一例增生。放液切口错开视网膜裂孔一定距离是必要的,脉络膜切开放液以电火花击工为佳,可防止切透浅脱的视网膜。(4)另中,我们已提出过“玻切眼内充术后不应无目的放置环扎带”的观点,以免骚扰眼有,当玻切手术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时,为硅油下巩膜扣带术保留一个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5岁。因右眼下方黑影遮挡半个月于2011年2月24日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门诊检查后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患者40年前患黄疸肝炎,已治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轻度屈光不正,无其他眼病史。无手术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6。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可,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有少许色素状颗粒,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颞上方视网膜呈青灰色泡状隆起,黄斑累及,颞上可见马蹄形裂孔,裂孔后缘稍有卷边,前缘可见广泛变性区(图1)。左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B超示右眼颞上视网膜脱离,颞上可见视网膜裂孔,左眼未见视网膜脱离;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屈光不正。入院后于2011年3月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颞上放液,裂孔周围冷凝,7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裂孔及周围变性区,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0.4 ml。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前黑影消失。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眼压15 mmHg。眼底检查: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少量空气泡,颞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视网膜平伏。术后第7天,患者诉右眼下方再次出现黑影遮挡。眼科检查:右眼颞上垫压嵴可见,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贴伏不良,鼻上视网膜青灰色泡状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图2)。B超示右眼颞上方垫压嵴,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左眼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3月9日在局部麻醉下再次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放液,鼻上裂孔周围冷凝,10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鼻上裂孔,观察裂孔位于嵴上,褥式缝线固定。放液后发现11:30方位视网膜脱离皱褶处有新的裂孔,遂拟行颞上垫压带调整。当拆除原颞上垫压带后,突然感觉患者眼球变硬,眼压升高,并且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症状。眼底检查见颞侧视网膜下棕色实性隆起。嘱患者张口呼吸,保持镇静,立即肌内注射立止血(注射用血凝酶)1000 U。观察颞侧视网膜下隆起无明显进展,眼压适中,手术继续进行。加宽原颞上硅胶海绵,褥式缝线固定,观察原裂孔及皱褶处裂孔均位于嵴上,测光感明确。手术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 ,降眼压及镇静对症处理。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胀。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眼压:55 mmHg。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颞上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颞侧视网膜下可见球形实性隆起。对症观察,眼压稳定。术后第6天眼底照相显示较前无明显变化(图3)。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图4)。术后门诊观察。1个月后复查见右眼上方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孔周视网膜稍有皱褶,视网膜平伏,脉络膜上腔积血完全吸收(图5)。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吸收(图6)。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门诊观察稳定。2011年8月24日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半个月”再次入院。诊断:右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右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眼压:右眼9 mmHg,左眼11 mmHg。右眼眼底检查:视网膜广泛青灰色隆起,以视乳头为中心呈宽漏斗状,颞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开放,嵴上色素明显(图7)。眼部B超示右眼视网膜脱离,右眼巩膜外垫压术后(图8)。入院后于2011年8月3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全氟化碳液体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体粉碎,注入硅油4.5 ml。术后早期视网膜复位良好,后复位不良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硅油存留。  相似文献   

14.
观察脉络膜眼内光凝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8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在施行玻璃手术中,于巨大裂孔区的赤道至周边部脉络膜上联合眼内半导体激光光凝,及视网膜裂孔边缘松解性切开或楔形切除。  相似文献   

15.
李恒  刘志刚  米雪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519-1521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一类特殊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对具有以下特点:(1)病程大于6mo;(2)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或者在多发视网膜裂孔中有开放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3)视网膜脱离范围超过270度、并且伴有脱离区视网膜条索样增殖的19眼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视网膜解剖复位19眼; 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01~0.1有5眼; 0.12~0.3有9眼; ≥0.4有5眼。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是治疗病程大于6mo、视网膜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或者在多发视网膜裂孔中有开放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视网膜脱离范围超过270度、并且伴有脱离区视网膜条索样增殖这类特殊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切眼内硅油充填後再发生局限性脱离病例的手术处理方法。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等进行讨论。方法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眼外伤等经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术後发现仍有视网膜裂孔伴有局限性脱离的病例,进行硅油下巩膜脉络膜切开引流网膜下液,巩膜外冷凝封孔,局部巩膜外垫压处理。对该种术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5眼中,多孔性视网膜脱离PVRC级玻切术後发现1只裂孔漏封1眼,又出现新裂孔者3眼,原裂孔封闭不牢再漏水者1眼。以上病例均先行激光光凝,试图封闭裂孔但均失败,後改为上述方法处理均获得完全性复位,复位率100%。结论 (1)适应症: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玻切眼内充填术後至3个月内发现大部分视网膜复位满意,但局部有局限性视网膜未复位或再脱离的病例并非少见。详细检查会发现仍有裂孔在起作用。脱离处因有网膜下积液,激光往往难以奏效。对这种病例的处理各家报道不一,我们采用经巩膜脉胳膜切开放液、冷凝封孔、局部垫压的方法,5例均获得成功。(2)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双目检眼镜下,冷凝头顶压裂孔定位,Ⅱ级冷凝斑封孔。在有视网膜下液处,避开裂孔一定距离,行巩膜脉络膜切开,引流网膜下液。引流切开後若无液体流出,可改变头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 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切口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7-08/2008-04对30例30眼经术前仔细检查确定适合行单纯巩膜外垫压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先根据术前检查的裂孔位置,经结膜缝线预置裂孔所在象限的相邻两直肌牵引线,再行结膜外裂孔定位,根据裂孔位置行结膜切口,根据裂孔的形态、大小及方向,平行或垂直于角膜缘剪开该处球结膜及筋膜,充分暴露裂孔相对应的巩膜,再次巩膜外裂孔定位、标记,巩膜缝线硅海绵外加压块,检查眼底确保正确的孔嵴关系,连续缝合球结膜。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手术后随访2~8mo。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结膜切口缝合后均呈直线状,长约1.0~1.8cm,切口最前端距离角膜缘0.8~1.4cm。手术后随访2~8mo,所有患者均未见发生垫压带暴露的情况。视网膜完全复位27眼,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经二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复发,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而均获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23眼,不变5眼,下降2眼。结论:改良结膜切口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不仅符合最小量手术原则,而且初步体现了尽量避免损伤角膜缘干细胞的切口设计思想,手术创伤小,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与以往常规结膜切口手术相同,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姜海涛  王雪  陶玥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79-2180
目的:评价倍频532nm激光在治疗视网膜裂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32nm激光治疗视网例膜裂孔患者52例62眼,追踪观察是否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阻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果:随访6~24mo,成功封闭裂孔50例60眼,成功率96%,2例2眼裂孔封闭失败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而改行视网膜冷凝术及外垫压术。结论:倍频532nm激光治疗封闭视网膜裂孔的方法安全有效,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分析初次手术失败病例的原因.方法:对37例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最小量节段性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在放液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以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围做适度冷凝;根据裂孔的大小及形态,使用放射状硅胶海绵或轮胎缝合.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对失败病例做具体评估.结果:本组37例(37眼)中包括男23例和女14例,年龄13~73岁.30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mo.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4眼,包括PVRD1级患者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为92%.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3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垫压嵴上,但裂孔瓣膜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3例中,2例先行玻璃体注气术,随后1~2 wk内做激光光凝,其中1例复位;另1例因PVR再次脱离,经玻璃体手术和注入硅油复位成功.第3例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患眼保持浅脱离.最终手术复位成功率为97%.结论:大多数新鲜、不复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由最小量节段性垫压治愈,因此这一术式应为首选.个别病例因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初期手术失败,仍可经注气或玻璃体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