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雅娇  庄晓琳  周跃华 《眼科》1999,8(4):206-208
本研究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30 只近视眼的角膜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角膜镜影象第1环与第15 环、第1 环与第25 环及最大一环与最小一环平均屈光力的差值分别为0-63 ±0-62D、2-23 ±1-13D 和2-30 ±1-04D,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3-95 ±1-36D,同一病人两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为0-88 ±0-82D,角膜平均表面规则指数(SRI) 为0-64 ±0-32 、表面不规则指数(SAI) 为0-40 ±0-22 ;Sim K值及Sim K 的差值分别为45-02 ±1-52D 和1-91 ±1-28D;IS值为0-11 ±0-46D。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大致呈3 种形态,圆形或近圆形7 只眼(23-3 % ) ,对称或不对称的8 字形20 只眼(66-7 % ) ,不规则形3只眼(10 % ) 。提示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其角膜的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视眼角膜屈光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屈光力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TMS-2)测定角膜中央6~8环内的最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1)及与其呈90°子午线的屈光力(SimK2)。结果:近视眼角膜屈光力与总体屈光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低、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之间SimK1、SimK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近视眼屈光度低与角膜屈光力相关性大,角膜屈光力在不同屈光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检测了58只轻中度近视眼角膜,结果显示:68%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呈对称或不对称的蝴蝶结形;75%的角膜表面呈正性非球面性,10%呈负性非球面性;角膜中央平均屈光度为44.165±1.429D;第1-25环平均屈光度差值为1.657±0.785D;平均SRI值为0.588±0.768,平均SAI值为0.296±0.149;平均Smik值为44.209±1.515D。同时发现所有角膜的光学中心均偏离几何中心。近视眼角膜地形研究将是近视眼病因探讨及角膜屈光手术(RK与PRK)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马群  沈政伟 《眼科研究》1998,16(4):284-28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变化。方法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检查124只近视眼PRK术前、术后1、6月和1年统计值的变化。结果PRK术后眼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见梯度明显的蓝色低屈光带。SRI和SAI术后1月时比术前和术后6月、1年时高,IAI术前后无变化。近视眼治疗等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与SRI、SAI和IAI的相关系数为0.766、0.461和-0.105。结论PRK术后角膜屈光力稳定性较好,对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早期有影响,逐渐恢复正常。PRK角膜切削区带越多,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5.
孙同  李桂荣 《眼科研究》1999,17(4):291-293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的角膜形态改变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查50例病人52只眼,其中三角殂巩膜瓣组26只眼,长方形巩膜瓣组26只眼。结果 分别对两组手术前的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角膜表面规则指数,模拟角膜计读数,角膜最小曲率值,角膜表面柱镜值与手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角膜SAI,SRI,SimK,MinK,CYL等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散光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15例(30眼)近视散光患者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AR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分析,发现PAR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的改变:SRI无显著性改变而SAI有显著性改变;SimK及SimK的差值均有显著性改变。术后3个月检查时,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6.7%)、哑铃形(26.7%)、半环形(10.0%)、中央小岛形(16.7%),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PARK术后角膜表面球面性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在儿童圆锥角膜与儿童高度近视性散光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圆锥角膜组20例及高度近视性散光组20例的角膜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圆锥角膜组的角膜中央的屈光力、角膜平均表面对称指数、表面不规则指数、同一患者两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I-S值等均明显高于高度近视性散光眼组的各对应值(P<0.01),模拟散光度数与高散光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特别是同一患者两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I-S值对于两者的鉴别最为敏感。结论:用角膜地形图对儿童圆锥角膜及儿童高度近视性散光的角膜参数进行分析,有助于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为弱视并进行不必要的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8.
角膜地形图分析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角膜地形图分析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矫正视力较为理想 ,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曲率计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 2 0例 (36只眼 )患者 ,利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检测仪 (eyesys2 0 0 0 ,美国产 )对角膜影像的参数进行分析 ,并分别于 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测明确诊断。结果 早期圆锥角膜患者的 SRI、SAI、角膜中央的屈光力、I- S值、单眼病例两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Sim K值及 Sim K的差值、角膜屈光力的变化范围等均增高 ,有助于诊断早期圆锥角膜 ,特别是角膜最大屈光力的位置、角膜屈光力的变化范围对诊断早期圆锥角膜非常敏感。根据文献及笔者临床实践认为以下四个指标更有利于圆锥角膜患者的早期诊断。(1)角膜中央屈光力 >4 6 .0 0 D;(2 )同一病例两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 >1.0 0 D;(3) I- S值 >2 .0 0 D;(4)最大一环与最小一环屈光力的差值≥ 4 .5 0 D。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发现异常 ,应定期随访 ,如有进行性发展即可确诊圆锥角膜。结论 提示角膜地形图检测是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 ,证实了角膜地形图检测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目前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吕岚  王荣光 《眼科》1996,5(3):170-171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检测了视力及裂隙灯检查均正常的8只眼,发现均有典型的圆锥角膜的地形图改变,角膜最大屈光力部位于角膜中央,角膜最大屈光力及屈光力的变化范围加大,SAI和SRI值升高。提示角膜地形衅检查是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晓英  郝倩 《眼科研究》2001,19(1):38-38
TMS-3角膜地形图仪,采用最新的圆锥角膜筛选软件(Keratoconus screening),我们对筛选出的病人进行分析,以正确评价此系统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 (1)对象:门诊1999年~2000年角膜地形图筛选出的可疑圆锥角膜病人仪器:角膜地形图仪 TMS-3(VERSION2. 2)日本TOMEY公司。 (2)方法:应用 TMS-3(VERSION 2.2)中圆锥角膜筛选对病人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此系统采用两个综合指数:圆锥角膜指数(KCI Keratoconus Index),…  相似文献   

11.
王红 《临床眼科杂志》2008,16(4):314-315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特点,以期早期发现圆锥角膜患者。方法5例(8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14例(20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检查项目:(1)角膜地形图形态,(2)角膜中央层屈光力,(3)角膜屈光度的变化范围,(4)角膜曲率,(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结果亚临床期的患者中,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蝶形,且多为非对称性,进展期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乳头形、卵圆形及球形,角膜中央屈光度,距角膜中央I—S值有差异。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角膜地形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角膜地形图系统研究了101例161眼老年性白内障的角膜地形特征。结果表明,平均表面规则指数(SRI)为0.79,表面不对称指数(SAI)为0.36。模拟角膜曲率读数(SimK)为44.46D和43.56D,最小角膜曲率读数(MinK)为43.52D。双眼对称地形图的患者占50%(30/60)。33例37眼(23%)角膜表面散光度<1D。角膜地形特征以不规则形最多占40.4%,椭圆形最少占16.1%,圆形和蝶形领结形分别为21.2%和22.3%。提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角膜并非呈正球柱形,而是一个非球面体,周边弯曲度较中央小,从中央到周边相同径线的绝对屈光度逐渐减低,这可能部分的代偿球面散射作用,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更清晰的物象。  相似文献   

13.
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测量散光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ang K  Li Z  L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48-450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及散瞳验光三种测量散光的方法,对屈光不正患者360只眼进行检查,同时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72只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95只眼的角膜散光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术前三组测量方法在散光轴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散光度数上,角膜地形图△SimK和角膜曲率计△K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散瞳验光组与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RK和LASIK术后△SimK与△K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对术前角膜散光测量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角膜地形图图形与参数△SimK值有关。但术后角膜地形图△SimK测量的角膜散光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张兰  王书华  周跃华 《眼科》1998,7(2):93-94
眼外伤、手术均可使角膜屈光状况、角膜内皮发生改变。本文对16例32只眼角膜裂伤术后伤眼与健眼进行了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角膜平均表面规则系数SRI为3.4583±2.29,平均表面不规则系数SAI为2.2736±1.90,角膜外伤术眼与健眼SRI及SA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角膜外伤术眼的角膜地形图SimK差值为5.7167±4.2518,健眼SimK差值为1.5417±2.9611,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中操作技巧及判定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CHIRON公司TecholasKeracorl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6例(21只眼)RK后残余近视眼施PRK,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对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客观评估。结果16例(21只眼)经PRK后,裸眼视力提高4~10行(平均7.5行);等效球镜的屈光度下降2.50~6.00D(平均4.75D);所有术眼的角膜地形图提示角膜中央呈规则圆形变扁区,角膜中央3mm直径的屈光力平均下降4.25D。随访期内(1a)所有术眼无明显并发症。结论PRK是矫治RK后残余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角膜地形图差异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解中轻度近视眼的发病机理,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镜摄影法观察35只轻、中度近视眼的角膜,并与35只正常眼比较。结果显示,近视眼角膜表面规划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值、角膜中心屈光度、Simk及以角膜为中心,直径为3、57mm的平均角膜屈光度较正常眼高(P〈0.05)。而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surface asymmetric index,SAI)值,第1与第  相似文献   

17.
LASIK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统计、分析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评价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规则性、准确性、稳定性及角膜形态的变化对视力的影响。方法:LASIK术后地形图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72只眼),分析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地形图变化。结果:要后SRI、SAI较术前增大,术后1周后趋于稳定:Simk的差值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Simk的等效值术后第1天平均发迹-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特点,为圆锥角膜的诊断提供客观可行的依据。利用角膜地形图对角膜屈光手术前患者进行严格筛选,提高手术的预测性。 方法:圆锥角膜患者11眼,疑似圆锥角膜患者11眼,使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检查,获取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形态、角膜中央屈光力、 角膜中央下方与上方平均屈光力之差(I-S)、表面非对称指数(SAI)。 结果: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不在角膜中央,多位于第三象限圆锥的顶部,与屈光力逐渐降低的同心圆包绕。圆锥角膜患者与疑似圆锥角膜患者之间的角膜中央屈光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圆锥角膜、疑似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患者及疑似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前后表面最高点、及角膜最薄点三者基本吻合,符合圆锥角膜的发展趋势。其矢量图在圆锥角膜的判定中有一定的意义。 结论:SIRIUS 3D角膜地形图是早期诊断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为角膜屈光术前患者的筛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体植入的角膜地形图(Corneal topography)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Cornealtopography)对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进行分析,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发现术后散光多为循规性,图形呈葫芦样改变,SRI、SAI、SimK差值均随术后时间推移伤口愈合而减小,认为伤口愈合时间超过1个月。  相似文献   

20.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轻、中度近视42例(58只眼)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前、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表明,RK前大多数(76%)的近视眼角膜呈正性非球面性;RK后角膜绝大多数向负性非球面过渡。RK前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67%患者呈对称或不对称的蝴蝶结状;RK后角膜中央变扁区的主要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哑铃状与带状。RK前后角膜平均表面规则指数无显著改变,而角膜平均表面不规则指数则有显著改变。RK使角膜中央及中周部变扁,RK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距光学中心1.140±0.090mm附近。RK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测与分析不仅对RK设计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也使客观定量评估RK效应、使精确RK疗效预测性及有效改进RK质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