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王建平  陆林兴 《上海医学》1999,22(9):557-558
壶腹周围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自1972~1994年,上海地区肝胆癌的发病率急增,男性增加119%、女性124%[1],但早期诊断率仍然很低。多数在癌肿进展至晚期,出现阻塞性黄疸后才能确定诊断,因此病灶的切除率低,疗效差,多数病人只能作减压性胆肠引流术[2]。胆肠引流有多种术式[3],本文就T管内支撑胆肠引流的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自1991~1997年,本科共收集手术治疗壶腹周围癌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岁(48~80岁)。血清总胆红素值平均为10μ…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和右法自1991年元月至1995年12月,我院收治各种晚期胆管癌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5岁,平均47岁。晚期胆管癌者是指癌肿侵犯左右肝管无法行根治性切除及侵犯门静脉或肝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作胆肠内引流的患者。对上述患者我们采用置管引流胆汁,同时作空肠造疫,胆管引流管和空肠造疾管分别经腹壁打洞引出体外并固定,术后胆管引流管接引流袋引流胆汁,7d后将胆管引流管与空肠道搭管连接在一起,这样胆管引流出的胆汁经空肠造搭管直接回收到空肠,有利于患者的消化和吸收,起到胆肠内引流相似的作用。如果不出…  相似文献   

5.
6.
肝动脉化学栓塞加局部高温固化治疗大肝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栓塞(TAE)加局部高温固化治疗人体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介入疗法先行TAE后,局部高温固化肝肿瘤并行直视下手术切除.结果追踪随访5年,32例大肝癌病人中1年生存者25例,3年生存者12例,5年生存者6例;其生存率分别为78.0%、37.5%、18.7%,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TAE使大肝癌缩小,然后行局部高温固化一期完整切除,其优点:减少出血量、降低手术危险性、完整切除肿瘤,避免单纯高温固化有深部肿瘤的残余.术后再行TAE,这样基本达到临床根治目的,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存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王松  闻伟  宗林 《现代医学》2021,(11):1318-1320
目的:探讨胆肠桥式内引流术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行胆肠桥式内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了胆肠桥式内引流术,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0.8±10.4) min,平均手术失血量(75.6±23.1) ml,平均住院时间(12.4±2.6)d.术后1周查肝功能与术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放化疗组(19例),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其中同步放化疗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2.1%(8/19)和63.2%(12/1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15/19)和84.2%(16/1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3和10.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2和15.6个月,其中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均可控,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且体力状况评分≤2分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均能有效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其中同步放化疗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9.
杜强  张小斌  赵俊  纪刚  叶旸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7-48,5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111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0例(缝合组),行T管引流61例(引流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胆漏、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缝合组在住院时间、补液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等项均少于引流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取石后一期缝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不存在T管引起的各种弊端,只要掌握适应症该术式是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EHCC)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1995-01/ 2003-12收治的128例E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选择对EHCC切除术后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的预后分析. 结果:在128例EHCC中,59例施行了外科切除, 69例施行了内或外引流术和非手术治疗. 在切除组59例中,根治性切除47例,姑息性切除12例. 其中,根治性切除1,3,5 a生存率分别为72%,45%和23%;姑息性切除1和3 a生存率分别为54%和9%,无5 a存活者. 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显著(log-rank test,P<0.05).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方式对预后有重要影响(P<0.05). 结论: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治性切除可提高EHCC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分析肝左外叶切除大口胆肠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5岁。临床表现反复上腹痛并伴有黄疸、发热、畏寒。手术治疗方案为左肝外叶切除+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内引流手术。结果:4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其中治疗效果优良25例,治疗效果差5例;均未出现胆道出血、胆瘘、切口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利用肝左外叶切除大口胆肠内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接诊的8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44例患者行PTCD治疗,B组44例患者行EN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引流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引流成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腺炎、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发生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与ENBD均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式,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较高,但前者引流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黄疸是各种晚期胰头癌和肝外胆管癌的突出症状,胆道引流是其姑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比较各种引流手术之优劣,本文分析64例不同引流方式及并发症,结果显示胆肠置管支撑内引流术有操作较简便和减黄效果较确切等特点,可有选择地替代胆道T管外引流术,从而提高这些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Jl缶床资料.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为5.0%(18/359),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术前B超、CT、MRCP/ERCP对肝胆管癌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1 0/oo(4/7)、70%(7/10),45.5%(5/11);手术切除率为61.1%(11/18),根治性切除率27.8%(5/18).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0%(4/5)、40%(2/5),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33.3%(Z/6)、16.7%(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长期、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的重要原因;肝胆管结石癌变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依然是肝胆管结石癌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肠外翻一层连续缝合法在治疗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发生良性胆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胆总管远端良性狭窄29例患者,再次手术行内引流术时,均采用胆肠外翻一层缝合法.结果:对术后满半年以上的2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除3例有轻度胆道感染或右上腹隐痛发作,症状均轻微,经复查证实有肝内胆管结石存留外,均疗效满意.结论:胆肠外翻一层缝合法对胆总管探查、托管引流术后发生的胆总管远端良性狭窄的手术治疗,简单易行,实为一种理想的胆肠吻合内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处理方法对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涉县医院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的9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取石完毕后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将切开的胆总管前壁连续缝合,对照组放置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至正常生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至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6±27)min比(122±41)min,(32±6)h比(42±7)h,(3.8±0.8)d比(4.5±0.7)d,(5.8±1.2)d比(7.1±0.8)d,(15.6±2.7)d比(31.5±8.7)d,均P<0.01]。两组术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心理情绪、生理功能、主观症状以及总分评分均随时间增长在6个月、1年逐渐增高,两组各项不同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4/45),对照组为15.6%(7/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管一期缝合术总体疗效优于放置T管引流,且安全性更高;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用于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普通B超探头体表十字方法定位,按Seldinger氏法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结果超声诊断确诊率、抽脓成功率、治愈率均为100%(38/38)。其中1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97.4%(37/38);无1例中转手术,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建议作为肝脓肿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结合X线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彩超结合X线引导下行PTCD,并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35例,成功率97.2%。1例患者术后2周导管滑脱外,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胆患者,应用彩超结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准确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COX-2与MMP-9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9例肝外胆管癌,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COX-2与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69例胆管癌组织,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7%(55/69)、33%(4/12);69例胆管癌组织,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5%(59/69)、41.7%(5/12),有统计学意义。COX-2、MMP-9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阳性表达与肝外胆管癌预后负相关。结论COX-2、MMP-9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