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龄肺癌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方式、辅助化疗等因素对70岁以上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38例7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分析性别、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淋巴结清除数目、病理类型、TNM分期、气管断端有无残留、辅助化疗等对高龄NSCLC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直径大于3cm、TNM分期、淋巴结清除个数为该组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楔形切除及肺叶切除术预后好于全肺切除术(P=0.032);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结论:对于早期高龄NSCLC,术中需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肺功能;系统性清除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有利于提高生存率。辅助化疗未明显改善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其独立预后因素,探讨辅助化疗在本组胃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5例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无淋巴结转移(pTis-4N0M0)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行辅助化疗及未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5个月,1年生存率94.9%,3年生存率86.6%,5年生存率79.3%,10年生存率76.9%.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6%和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pT4aN0M0组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6%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T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化疗未能改善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的预后,pT4aN0M0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则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胰腺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手术情况、CA199指标、是否化疗等情况,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93例胰腺癌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median disease free survival,mDFS)为1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6.5个月。将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A199水平、治疗后CA199是否下降、是否达到R0切除、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是否新辅助化疗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均可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DFS和OS(P<0.05)。结论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术前CA199水平、治疗后CA199是否下降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手术中R0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pN0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其独立预后因素,探讨辅助化疗在本组胃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无淋巴结转移(pTis-4N0M0)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行辅助化疗及未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5个月,1年生存率94.9%,3年生存率86.6%,5年生存率79.3%,10年生存率76.9%。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理类型(P=0.001)、肿瘤大小(P=0.000)、T分期(P=0.000)和清扫淋巴结数目(P=0.01)是独立预后因素。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6%、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71);pT4aN0M0组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化疗未能改善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的预后, pT4aN0M0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则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胃癌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分型、是否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癌栓、TMN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前血CEA是否升高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胃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癌栓、肿瘤浸润深度、TMN临床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为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TNM分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经COX模型分析,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TNM分期为影响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人术后1~5a生存率,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B区2006-01~2010-12间手术治疗391例NSCL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门诊、电话、再次入院资料查阅等方法进行术后随访观察。选择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是否转移、手术方式、术后转移、术后放疗和术后化疗等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将各观察指标量化赋值后采用,计算机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1~5 a生存率及生存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re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因素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后1至5 a生存率(survival rate,SR)分别为65.7%、57.8%、46.7%、44.3%、44.3%。中位生存时间为43.88mo。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是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是术后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注重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手术切除、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可延长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后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刘冬艳 《广西医学》2016,(9):1263-126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00例LACC患者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50例,对照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50例,其中新辅助化疗采用紫杉醇+顺铂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3个月和37个月,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0%、90.0%、8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0%、78.0%、68.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对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有影响(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是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LACC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病理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其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型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的预后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287例A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弥漫型AGC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120)和部分胃切除组(n=167),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淋巴结切除数、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切除范围、手术切缘、神经及脉管浸润、术后并发症均与弥漫型AGC预后相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正常体质量指数、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全胃切除、手术切缘、术后并发症是影响弥漫型AGC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弥漫型AGC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8%和13.6%,中位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2和18个月。相对于部分胃切除组,全胃切除组可提高弥漫型AGC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P<0.01);全胃切除组具有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范围,较低的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P<0.05或P<0.01)。结论:弥漫型AGC患者预后较差。较大的肿瘤直径、高T分期、高N分期、部分胃切除、高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分析EMMPRIN表达、患者吸烟指教、肿瘤T分期、N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术后化疗周期教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患者到随访结束时死亡率72.73%(56/77),术后生存时间1—8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月、三年生存率为32.47%(25/77);EMMPRIN的阳性表达率为67.53%(52/77);EMMP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1。r=0.371),与患者手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00)。无淋巴细结转移组N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和三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癌肿痛理类型、EMMPRIN蛋白表达和肺癌术后化疗周期数均为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和术后化疗周期与预后有密切关系;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pT4a N0 M0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分期为pT4a N0 M0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病理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pT4a N0 M0期胃癌患者发病年龄多≥60岁,男性多于女性,BMI多低于24 kg/m2,肿瘤部位多位于胃中上部;肿瘤大小≥5 cm、阴性淋巴结数目≥15个、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与pT4aN0M0期胃癌预后相关(r=0.266,0.478,0.971,0.515,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阴性淋巴结数目、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肿瘤大小、阴性淋巴结数目、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可能与pT4a N0 M0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是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肺部肿物开胸手术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1例有肺部肝物的患者行开胸手术和术前抗炎、抗痨治疗,结果治愈5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无效4例。文中对肺癌诊断、术前治疗、术后用药及术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lung functional status could be displayed on lung perfusion images. With the images, the radiotherapy plans of lung cancer could be guided to more optimized.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quantitatively the impact of incorporating functional lung imaging into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planning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NSCLC who had undergone radiotherap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efore radiotherapy, each patient underwent CT simulation and lung perfusion imaging with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The SPECT images were registered with simulation planning CT and used to contour functional lung (lung-F) and non-functional lung (lung-NF). Two 3DCRT plans and two IMRT plans were designed and compared in each patient: two anatomic plans using simulation CT alone and two functional plans using SPECT-CT in addition to the simulation CT. Dosi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four types of plan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umor coverage and avoidance of normal tissues. Total radiation dose was set at 66 Gy (2 Gyx33 fractions). Results In incorporating perfusion information in 3DCRT and IMRT planning, the reductions on average in the mean doses to the functional lung in the functional plan were 168 cGy and 89 cGy,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anatomic plans. The median reductions in the percentage of volume irradiated with 〉5 Gy, 〉10 Gy, 〉20 Gy, 〉30 Gy and 〉40 Gy for functional lung in the functional plans were 6.50%, 10.21%, 14.02%, 22.30% and 23.46% in 3DCRT planning, respectively, and 3.05%, 15.52%, 14.16%, 4.87%, and 3.33% in IMRT planning, respectively. No greater degree of sparing of the functional lung was achieved in functional IMRT than in 3DCRT. Conclusion Function-guided 3DCRT and IMRT plannings both appear to be effective in preserving functional lung in NSCL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手术方法、早期临床结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为4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手术,均为右侧单肺移植.其中第1和第2例为同1天完成.结果:第1例术后合并顽固的铜绿假单孢杆菌和不动杆菌感染,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于术后第33天死于严重感染所致的多脏器衰竭.其余3例均顺利出院,目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SaO2和FEV1均显著提高.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感染及排异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床边肺超声方法对ARDS肺复张及保持肺开放效果。方法 通过对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患者给予床边B超,评价患者的肺损伤程度及肺复张容积,比较患者的肺损伤程度和氧合指数的一致性,肺含气超声评分同P-V曲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阳性率为100%,超声评分为(24.6±7.1)分,经Kappa检验K=0.47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肺复张平均容积为(494.9±212.5)mL,通过对肺含气超声评分同P-V曲线相关性分析,r=0.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肺含气超声评分同P-V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床边B超可以有效测定患者的肺部损伤程度,肺含气超声评分同P-V曲线相关性分析具有良好相关性,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肺功能尤其是肺弥散功能的损伤情况及其与病程时间的关系;分析肺功能检测对于CTD肺部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风湿免疫科已确诊CTD的71例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80.00%CTD患者存在肺功能的异常,主要以弥散功能下降为主,其次为肺容积的减少、气道阻塞等.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异常率(DLCO)为71.83%,DLCO/肺泡通气量(VA)为31.00%,用力肺活量(FVC)为36.62%,慢肺活量(SVC)为31.00%,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9.58%,FEV1/FVC为5.60%,VA为69.01%,最大呼气流速(FEFmax)为12.68%,小气道功能(FEF) 25%~75%为35.21%.结论 CTD患者肺功能损害主要以肺弥散功能为主,并伴有肺容量的减低等.肺功能检查较肺部CT更早出现异常,对CTD患者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防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764—3对大鼠实验性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给大鼠气管内一次滴注博莱霉素,观察肺部炎症及其修复形成肺纤维化的过程.滴注后第7、21天,可见肺系数及肺组胺含量显著升高。第21天时还有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而此时肺羟脯氨酸含量无明显改变。提示为亚急性炎症阶段。第60天时,肺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有肺纤维化形成。764-3治疗可显著缓解博莱霉素所致的上述指标的变化。提示764-3可防止博莱霉素所致肺炎症及其随后发展成肺纤维化。这一作用除直接与其对抗早期的炎症过程有关外,尚不能排除直接地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左肺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肺移植积累经验。方法分析总结29例犬左肺移植的资料。其中15例的供体肺用Euro-Collings液在4℃下保存6h,14例用UW液保存22~25h,作同种异体移植,并阻断受体的右肺动脉,以测定移植左肺的功能。结果所有的移植左肺均能胜任气体交换,循环稳定。结击本左肺移植方法可靠,可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与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本院住院患者6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4例),釆用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二者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 X2检验,观察各自疗效。结果:(1)33例纤维支镜检查患者有1例出现气胸,1例检查过程中发生大出血,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36例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其中气胸3例,咯血例1,血胸1例。比较两组方法,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显著高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以病理检查结果定为金标准诊断为大量脓痰阻塞35例、痰栓形成及堵塞33例,诊断后总确诊率为95.55%(确诊例数/总例数100%)。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率分别为90.0%,100%,100%,96.7%,和97.4%。经皮肺穿刺,其值分别为70.0%,59.8%,37.5%,85.2%,和62.4%(P=0.052;P<0.001, P<0.001;P=0.011;P<0.001)。大量脓痰阻塞(35例)诊断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准确率高于经皮肺穿刺(94.6%比77.8%;P=0.044)。痰栓形成及堵塞(33例)诊断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的同样高(97.9%比96.3%;P=0.689)。结论:两种检查手段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上有不同的临床价值,临床上经有机地结合它们,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并且能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0例肺部感染和33例肺癌的血小板象进行了分析,以41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在肺及胸腔感染时,血小板成熟型减少.衰老型增高,在肺癌的中晚期该变化更明显.更具特征性,并出现病理型血小板,但二者在变性型及巨型方面无差异性.因而,衰老型的持续性增高,意味着肺癌的恶化或复发,它比检查其它血液成份更有价值,是诊断、治疗和动态观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