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下称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复发3例(8%)和10例(29%),6个月后分别复发2例(5%)和13例(38%),2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U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复发3例(8%)和10例(29%),6个月后分别复发2例(5%)和13例(38%),2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U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心络组,两组均予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阿斯匹林治疗,通心络组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两组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和 NO水平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电图缺血性 ST- T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胡建华  陈世健 《中成药》2012,34(7):1229-123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采用常规降压等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XB2)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Sc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O和6-Keto-PGF1a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而ET-1、TXB2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减轻尿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因虚致瘀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通心络胶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及通心络胶囊对其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2月。结果:UAP患者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测定值均高于健康人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而SAP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2月后2组患者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测定值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slCAM-1和sVCAM-1含量,具有抑制动脉血管壁炎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滴硝酸甘油注射液及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静滴硝酸甘油注射液。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临床症状三项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总时间均较治疗前显着减少,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心肌血供急剧下降后导致的一组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7月-2003年7月,笔者使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通心络胶囊和鲁南欣康治疗4周。结果:(1)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667%,鲁南欣康组总有效率为871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通心络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内皮素(ET)水平降低,与鲁南欣康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胶囊能缓解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内皮功能,提示通心络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增加NO,抑制ET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通心络胶囊和鲁南欣康治疗4周。结果:(1)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6.67%,鲁南欣康组总有效率为87.1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通心络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内皮素(ET)水平降低,与鲁南欣康组比较,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0例UAP患者用通心络胶囊(60例)及复方丹参麦(30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CGRP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ET明显下降(P<0.01),CGRP明显升高(PM<0.05);复方丹碜片治疗后ET明显下降(P<0.05),CGRP无明显改变(P>0.05);通心络组降低ET、升高CGRP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调节ET、CGRP代谢失衡状况,减少心肌缺血损伤程度,是治疗U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胶囊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对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通心络胶囊(33例)及对照组(33例),对治疗前后患者甲臂微循环等指标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甲臂微循环多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有明显改善微循环作用,是治疗不稳定心型心绞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含867例患者。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优于氯吡格雷的心绞痛疗效[OR=4.01,95%CI(2.68,5.9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的心电图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67,95%CI(0.94,2.98),P=0.08]。根据对照组用药不同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组的心绞痛疗效高于氯吡格雷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95,95%CI(3.87,12.69),P0.000 01]。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组的心绞痛疗效高于氯吡格雷联合肌苷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1,95%CI(1.06,6.40),P0.05]。间接比较表明,单用氯吡格雷组与单用通心络组心绞痛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9,95%CI(0.42,3.39),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心绞痛且安全性总体可接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总体一般,笔者建议上述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2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2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2周导入期治疗后,按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心脑舒通胶囊联合鲁南欣康片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鲁南欣康片治疗),治疗期均为6个月。随访治疗期间以日记卡形式记录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的应用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而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分别为(3.68±0.56)mm和(3.70±0.58)mm,反应性充血前后内径分别为(5.4±90.81)%和(5.68±0.83)%,舍硝酸甘油前后内径分剐为(19。8±4.9)%和(20.1±5.2)%。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分别为(3.73±0.62)mm和(3.71±0.59)mm,含服硝酸甘油前后内径分别为(18.8土4.5)%和(19.2±5.8)%,但反应性充血前肱动脉内径分别为(5.69±0.79)%和(9.56±3.82)%(P〈0.01)。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改善2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输注,3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前明显升高(P〈O.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升高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而达到更好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射液静脉输注12mL,每日1次,共14d。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及79.66%,对照组为66.07%及6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讧候有效率为59.32%,总有效率为84.75%,对照组分别为37.50%及64.29%,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疗效可靠,并可以明显改善ET-1及NO水平。  相似文献   

19.
调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保护血管内皮、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家兔随机分为4纽,3组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1组加喂调脂胶囊,1组加喂洛伐他汀,1组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剩余1组普通饲料喂养。每月抽血1次,3月后结束实验,检测血中一氧化氯(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调脂胶囊能明显抑制血中NO含量的降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6-keto-PGF1α含量。结论调脂胶囊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保护血管免受损伤,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