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鹏  吴萍 《中原医刊》2011,(18):F0004-F000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有腹膜刺激征者及1例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系膜栓塞形成的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6例肠系膜栓塞患者的发病年龄、确诊手段、病情、治疗结果以及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以腹腔渗出液及肠管缺血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4例经保守治疗,20例经手术治疗治愈,2例死亡。结论肠系膜静脉栓塞的发生与肝硬化后脾切除手术密切相关,其症状与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以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5例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诊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和体征不相符。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7例治愈,2例死亡。6例急性MVT诊断确立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更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征象来确立。急性MVT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抗凝溶栓治疗可行,如有急性腹膜炎时中转手术。在肠坏死时,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9例MVT,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9例MVT确诊7例,保守治疗5例,手术4例;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充分认识该病,选用恰当的检查技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MVT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胡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3):601-60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8月 ̄2005年8月收治的24例AMVO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4例AMVO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9例(37.5%),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13例(54.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2例(8.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1.7%),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9例MAE确诊7例,保守治疗3例,急诊手术6例。治愈5例,死亡4例;13例MVT确诊10例,保守治疗7例,介入治疗2例,手术4例,全部治愈;2例MAT均确诊,介入与手术治疗各1例,均治愈。结论肠坏死发生前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与剖腹探查为主的外科治疗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动脉阻塞(MAE)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少见的外科急腹症。本文报道了2例MAE和3例MVT患者的诊治体会。患者主诉均为腹痛,2例MAE均获临床诊断,3例MVT均临床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均行肠切除术治疗,最终经病理确诊。认为血管造影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胡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601-60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24例AMVO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4例AMVO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9例(37.5%),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13例(54.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2例(8.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1.7%),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9例MAE确诊7例,保守治疗3例,急诊手术6例。治愈5例,死亡4例;13例MVT确诊10例,保守治疗7例,介入治疗2例,手术4例,全部治愈;2例MAT均确诊,介入与手术治疗各1例,均治愈。结论肠坏死发生前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与剖腹探查为主的外科治疗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MNT)报道少见,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很难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通过2例肺结核合并MVT漏诊分析,以探讨其特点及诊治.)  相似文献   

9.
亚甲蓝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发病率低,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的腹部血管性疾病,即使在发病率很低的肠系膜供血不全性疾病中,也仅占5%~15%。MVT多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占90%。由于MVT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较难明确诊断,病死率高,据报道MVT的病死率为14%~35%。现将我科近12年收治的MVT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例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均肠坏死,其中3例经手术确诊,行肠坏死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痊愈出院,1例术前死亡,经尸检证实为肠系膜裂孔疝。结论及时诊断和手术是治愈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关键,但因术前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对无明确病因的剧烈呕吐、面色苍白及腹部体征变化迅速的患儿应警惕肠系膜裂孔疝的可能,细致的体检和动态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1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经过,结合献分析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11例病人均以急腹症或肠梗阻收住院,其中发病24h内确诊仅2例。全部患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间收治的11例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例,不能确诊3例,诊断错误4例。10例行手术治疗,治愈7例,死亡3例,保守治愈1例。结论早期诊断难度大,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本病的早期特点,结合血管造影可提高早期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年7月~2001年7月收治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3例,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例,其余4例均在术中探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预后:9例患者死亡2例,治愈7例。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MVT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该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诊断较困难。我院1993~1998年收治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20~59岁,平均40.5岁。病程4d至2周。主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血管源性急腹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MAE)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4例,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8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100%)。MAE 3例与MVT 2例均被术中证实,误诊误治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死亡6例,治愈9例。结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减少死亡率及预后的关键,基层医院更应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4例为腹部手术后患,4例为不明原因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初期症状重但体征轻。术前确诊2例。所有患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全部经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术前确诊困难。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较为敏感的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受累肠管及系膜、门静脉主干出现血栓时行门静脉取栓及恰当的抗凝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肠系膜上静脉栓塞溶栓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腹部外科6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患者行溶栓术前,仔细观察、注重心理护理;溶栓术中做好监测;溶栓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导管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5例经早期溶栓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经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后配合抗凝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术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严密观察,做好抗凝及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inthrombo—sis,MVT)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疾病,其病因很多,MVT所致的肠缺血占所有肠缺血病例的5%~1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阻塞早期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易将其误诊为急性胰腺炎、阑尾炎等其他疾病。当MVT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时说明病情加重,出现局部肠坏死,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3年间收治的9例MV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2例,保守治疗痊愈;手术7例,其中3例手术2次,1例手术3次,住院死亡3例. 结论 早期诊断、治疗是成功治愈MVT的关键,术后继续抗凝溶栓是确保血栓不发展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新文  张杰  孙继敏 《新疆医学》2006,36(1):99-100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表现,因此很难在术前明确诊断,往往延误治疗。我院自1986年~2003年共收治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