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最大特点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对于中风的治疗及康复已成为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外到内,由简到繁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中风外因和内因传统理论溯源,阐述现代研究对中风外风致中、痰瘀互阻、痰热腑实、瘀血阻滞、气机失调、火热内盛、气虚血瘀、毒损脑络、肝肾阴虚等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观点认识。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的病理因素。学习诸医家对中风病的观点认识,关注其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转化,能为更加深入的认识中风病因病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认识过程进行归纳研究。方法归纳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名、病位、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结果归纳了出血性中风病在中医病名、病位、病因病机以及辨证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结论中风病病名由外感演变为内伤疾病,其病位在脑与半表半里相关,病因病机由外因为主转变为内因为主,辨证重视痰瘀在整个病程中的作用,治疗以祛痰化瘀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层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立  陈宝廷 《国医论坛》1998,13(3):19-20
中风病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虚是中风病发病的内因,以脾肾亏虚为根本;痰、瘀是因虚而致的病理产物、虚、痰、瘀共存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虚、痰、瘀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贯穿于中风病的始终;火、热是中风病发病及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产物。气机失调是中风病诸多致病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气相逆乱是中风病发病初期最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气虚病机对中风病康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历代医学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现代证候学的研究结果,认为气虚是中风病的主要发病基础,并影响其康复过程,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可提高中风病的康复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是中医“风劳鼓膈”四大顽症之一,也是当今“脑血管病、冠心病、肿瘤”三大死因之首,历来受到医界重视。对本病的临床报道很多,现就近几年中医对中风病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大多还倾向于“风火痰瘀虚”五大主因。但各家的立论有所...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外风论和内风论,阐述了外风致中学说、中风毒邪论、痰热腑实论、瘀血论、痰瘀互阻学说、脏腑气机失调论、"毒损脑络"学说、"正衰积损"学说、病因积累学说。认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传统理论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风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了中风病的证候繁杂多变。在中风病整个疾病进程中,从急性期到后遗症期,随着病机的变化,中风病的证候随之发生动态变化。把握中风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对于临床采取果断准确的处方用药具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清任对中风病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家,他重解剖重临床,通过系统研究,他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治疗方法进行了完善和提高,为中风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涌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学说,如"毒损脑络病机假说"[1]"热毒论"[2]等,推动了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3],结合研究进展,对缺血性中风的病机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及其层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风病因病机相关文献为基础,将现有理论按照病因(外因、内因、基础病因)、病机(基本病机、分期病机、分病病机、证候病机)进行层级划分,探讨其理论内涵,明确其各自在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下一步治法层级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形成系统性、逻辑性的中医中风"因机证治"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2.
胸痹之病包含了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伯礼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以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注重对该病本虚标实之辨识,除化痰逐瘀之法治疗标实之证外,尤注重补益气血以治本的重要性。当前诸多医者认为胸痹主要矛盾是血瘀,故多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胸痹的病机及虚实变化认识不足,不识护本,不辨气血,长期使用攻伐活血之品,犯虚虚之戒。文章通过整理验案,体现张伯礼教授以气血论治胸痹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病名自张仲景第一次正式提出后,在历代医家的潜心研究下,其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病因病机经过了外风-内风-内外风三个时期。"内风"时期主要集中于金元明时期,文章试图从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医论入手,分析"内风"立论时期各医家对中风发病规律、证候类型的认识,以期探讨其病机变化规律,为中风病的临床证治服务。  相似文献   

14.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之风是指中风病,而不是病因学中的外风及内风;血是指瘀血,血行瘀除则中风病自愈.外风致病,宜祛风为主;内风致病,宜熄风为先.风邪较燥,长期使用易耗伤阴血,在祛风剂中配伍使用养血活血之品,实为佐使之法.内风中之血虚生风者使用养血活血药物治疗,是针对病机用药,而非治风先治血之义.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之认识历时4个阶段,从外风、内风、非风到现在的脑血管疾病,瘀血是中风病之病理基础,瘀血行,经络通,则中风病自愈,故日: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南宋以前中医大家治疗中风病之经验总结及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5.
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痰瘀致毒导致中风发生的机制,从痰浊和瘀血的相互关系,痰瘀互结成为中风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致毒是中风发病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痰化浊是临床治疗中风的主要法则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探讨了痰瘀致毒与中风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阐述中风病的辨治方略,提出中风急性期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治疗当从脑论治,并从"脑为元神之府"学说来论证"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补气活血法、化瘀通腑法、豁痰开窍法等皆属于"通法"的综合应用,是治疗中风病的最佳选择。从"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钩玄、中风病因病机及复元醒脑汤组方治疗三方面来阐述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辨治方略,讨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并论证了"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光耀  张倩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65-1267,1280
根据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认为中风病急性期是风、火、痰、瘀、气、虚六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于分秒之间病机瞬息万变;虚为中风之本,气机逆乱为中风之基,风、火、痰、瘀为中风之邪,六种病机相兼为病,相互消长;提出“整体性、多元性、一方合多法”围攻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柳皓  胡浩 《中国中医急症》2021,(4):656-659,670
小续命汤历史悠久,化裁变化多样,是治疗中风的经典名方,在唐宋以前备受推崇,是"外风学说"下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剂,但随着金元时期"内风学说"的兴起,其治疗地位判若云泥,甚至到了弃而不用的地步。随着近年来络病学说的发展和完善,诸多学者从络病角度出发对中风有了新的认识,以"孙络-微血管"作为中风急性期中西两种医学体系的研究切入点,将络病作为中风急性期发病的病机关键,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基于络病理论对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急性期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后世医家重新审视其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医文献关于中风病因病机学说的研讨 ,结合中风肢痛的临床特点 ,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是中风肢痛的基本病机。祛风除湿、散寒化瘀是中风肢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