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肠道菌群变化及粪菌移植(FM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NAFLD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象,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FMT和保肝药物治疗,对照组行保肝药物治疗,各组患者均进行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腹部超声检查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NAFLD组ALT、AST、GGT、TC、TG和LDL-C显著高于健康组,而HDL-C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1)。NAFLD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显著高于健康组(χ~2=64.804,P=0.000)。NAFLD组相对丰度2%的菌群依次为肠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和普雷沃菌,其中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显著高于健康组,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和普雷沃菌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4周观察组ALT、AST和TG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ALT、AST、GGT和LDL-C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ALT、AST、GGT和T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和普雷沃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3.33%、76.67%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43.33%和53.33%(χ~2=5.406、6.944和12.273,P0.05)。[结论]NAFLD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和肠道菌群发生变化,FMT可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和肠道菌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NAFLD患者60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同时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将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456 mg/次,3次/天,疗程30天;B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天)的同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天),疗程30天。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应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320、2.875,P值分别为0.022、0.002),肠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52、3.435,P值分别为0.000、0.001),肠球菌和拟杆菌无显著变化(t值分别为0.834、1.459,P值分别为0.401、0.173)。治疗后A组与B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数量均有所上升,B组较A组上升更显著(t值分别为2.455、2.526,P值分别为0.027、0.018),两组治疗后肠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B组较A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049、2.758,P值分别为0.041、0.009)。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血浆内毒素、TNF-α、IL-6和HOMA-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783、3.174、6.173和6.730,P值分别为0.006、0.002、0.000和0.000)。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HOMA-IR、ALT、AST、TBil及TG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452、-3.038、-3.398、-3.276、-2.473、-2.748、-2.474和-2.536,P值分别为0.023、0.005、0.002、0.004、0.018、0.017、0.019和0.017)。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需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厌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NAFLD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8例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观察组)及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粪便标本,采用PCR荧光定量法对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同时用SCORAD标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价,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情为轻、中、重度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有组间差异;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胃苓汤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另取35例健康医护人员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胃苓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培养中常见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比,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 0. 01),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5)。(2)治疗组患者经加味胃苓汤治疗后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下降(P 0. 05),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 0.05);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较对照组低,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增加,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加味胃苓汤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血脂水平与其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0名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尿酸水平、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血脂水平与其肠道菌群数量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健康者,大肠杆菌、梭菌、链球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BUA水平与其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其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TG水平与其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梭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其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呈负相关;HDL-C水平与其粪便中的梭菌、链球菌数量呈正相关;LDL-C水平与其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梭菌、链球菌数量呈负相关;TC水平与其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其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血尿酸水平增高与其肠道菌群分布异常有关,肠道菌群可能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5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50例,运用传统梯度稀释法进行平板培养及提取粪便DNA后应用SYBR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3种需氧菌和4种厌氧菌的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结果患者组粪便中需氧菌与厌氧菌菌群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变。需氧菌中患者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明显增加(P〈0.05)。厌氧菌中患者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有程度不同的减少(P〈0.05),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减少更明显;拟杆菌明显增加(P〈0.01),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减少更明显。肠杆菌、肠球菌、小梭菌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平板培养法与定量PCR法结果一致,PCR法较平板培养法更敏感。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拟杆菌数量明显增多,随年龄增加菌群紊乱程度更严重,提示老年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一定关系,针对性的补充益生菌可能是缓解病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蕾  顾芳  白鹏  吕愈敏 《山东医药》2009,49(28):51-52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0例IBS患者及25例正常志愿者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属数量,并对各组的目标菌群数量进行比较。结果IBS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数量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BS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其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与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门诊健康的65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间的差异,对比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指标差异,最后以Spearman系数分析肠道菌群指标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LT、AST、ALP、TNF-α、IL-6、IL-8、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ALT、AST、ALP、TNF-α、IL-6、IL-8、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对比A级B级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对比A级 B级 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相关性分析,肠杆菌、肠球菌与ALT、AST、ALP、TNF-α、IL-6、IL-8呈现出正相关(r=0. 573、0. 389、0. 315、0. 393、0. 421、0. 389、0. 436、0. 441、0. 598、0. 571、0. 345、0. 370),双歧杆菌、乳杆菌与ALT、AST、ALP、TNF-α、IL-6、IL-8呈现出负相关(r=-0. 487、-0. 378、-0. 347、-0. 318、-0. 337、-0. 330、-0. 459、-0. 570、-0. 502、-0. 661、-0. 384、-0. 418),均有P 0. 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肝功能、炎症因子指标均呈现出异常表达,且各项指标间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当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酒精性脂肪肝(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本院消化内科经NAFLD和AFL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评估后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组、NAFLD组及AFLD组各20例,通过绝对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粪便中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的细菌丰度,同时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水平和计算BMI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水平及BMI值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升高(P<0.05),且尿酸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升高(P<0.05);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丰度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减少(P<0.05),且拟杆菌丰度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减少(P<0.05);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丰度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增多(P<0.05),且粪肠球菌、大肠杆菌丰度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NAFLD及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屎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改变,探讨传统培养法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73名肝硬化患者及55名健康人,对其粪便细菌进行传统培养及定量PCR,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分别为0.004、0.002、0.044、0.026),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菌数量显著降低(P分别为0.029、0.046、0.045、0.045)。定量PCR结果显示,肝硬化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高(P分别〈0.01、0.012),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及梭菌数量显著降低(P均为〈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影响病情发展。传统细菌培养与荧光定量PCR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定量PCR更精确、灵敏、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早产儿肠道菌群。方法 66例早产儿(胎龄<37周),其中发生NEC44例(观察组,其中观察1组22例、观察2组22例)、未发生NEC 22例(对照组),观察1组在诊断NEC 24 h内收集粪便标本,观察2组在治疗后(NEC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全量喂养时)收集粪便标本,对照组于入院24 h内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三组患儿粪便肠道菌群DNA,对肠道菌群进行物种分类学分析(优势菌群占比),测算三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obs指数、Simpson指数及Chao值)。结果 观察1组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主要为肠球菌、厚壁菌、变形菌及双歧杆菌;观察2组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对照组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厚壁菌门。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分别为0.93±0.50、0.91±0.51、1.10±0.34;Sobs指数分别为19.36±7.0...  相似文献   

12.
甘露低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甘露低聚糖(MOS)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MOS大、中、小剂量组.于不同剂量的MOS灌胃10 d前后分别采集小鼠粪便,检查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结果]MOS中、大剂量组灌胃MOS 10 d前后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OS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及乳杆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肠道中菌群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及微生态调节剂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符合标准的中晚期胃癌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80例胃癌患者被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干预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金双歧联合治疗方案。使用粪便细菌及真菌培养法培养粪便中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酵母菌、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结果治疗组胃癌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均高于治疗前干预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例均高于治疗后观察组(P0.01);干预组患者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处于一种失平衡状态;化疗药物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扶植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对胃癌患者化疗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可明显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对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新型活菌制剂对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随机选取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病例各38例,给临床腹泻患者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分别于第5天和第14天末观察病人腹痛、腹胀、腹泻等情况。同时检测慢性腹泻患者服药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服用该药品后,与治疗前相比,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者有效率为100%;慢性腹泻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89.47%。所有患者的腹痛、腹胀明显改善。该药品能明显调节肠道菌群,表现为患者服用药品后,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有明显显著性(P0.05)。结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腹泻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益生菌治疗N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NAFLD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A)组和联合治疗(B)组各35例。A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B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另纳入同期于该院体检者40例为对照(NC)组。比较3组间一般指标、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白细胞介素(IL)-18、干扰素(IFN)-γ及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A、B组WC、BMI,TC、TG、HOMA-IR、ALT、AST、IL-18及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而肠道菌群数、B/E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治疗后A、B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有改善,除B/E外,B组以上各指标改善均比A组更明显(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脂代谢絮乱、转氨酶及IR异常、肠道菌群及机体抗炎/促炎因子失调,益生菌可有效改善以上状态。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A组,58例)和未服阿卡波糖组(B组,60例),57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以实时定量PCR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的含量.结果显示,A、B两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C组,肠球菌数量高于C组.经4周干预治疗,A、B两组双歧杆菌数量均较基线时升高,但A组的双歧杆菌数量升高程度更加显著.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基线时双歧杆菌与脂多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晚期糖基化指数、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P<O.05或P<O.01);粪肠球菌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hs-CRP、BMI、-HbA1c和年龄呈正相关(均P<0.01).干预治疗4周后,上述因子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全部消失.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基线BMI是双歧杆菌独立负相关因素,BMI、HbA1c和年龄是粪肠球菌的独立正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其亲属的粪便菌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与其一级亲属及同一生活环境人群肠道菌群的异同.方法 采用人群分组对照法对各菌群进行检测.患者组(40例)分为发作期组(25例)和缓解期组(15例).背景组分为一级亲属组(20例)和配偶组(20例).正常无亲缘关系人群为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BS培养基)、乳酸杆菌(LBS培养基)、大肠杆菌(EMB培养基)、肠球菌(TTC叠氮钠培养基)、总需氧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盐甘露醇培养基)、拟杆菌(BDS培养基)、酵母菌(虎红培养基),观察并计数.结果 UC患者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多.分别为(8.73±0.59)、(8.62±0.94)、(8.24±0.67)、(7.14±0.86)lgcFu/g.乳酸杆菌在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中的数量分别为(4.92±1.82)和(4.40±2.29)lgCFU/g,少于一级亲属、配偶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发作期患者肠球菌数量[(7.14±0.86)lgCFU/g]较其余组均明显增加,缓解期患者肠球菌数量[(5.53±2.39)lgCFU/g]与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需氧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无论在发作期或缓解期,其肠道乳酸杆菌数龟均显著减少,发作期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拟杆菌及酵母菌数量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特征对晚期结肠癌患者不同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黄石市第二医院收治248例Ⅳ期结肠癌患者,其中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治疗者130例,随机分为XELOX联合组(XELOX+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XELOX组两组;采用奥沙利铂+亚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者118例,随机分为FOLFOX联合组(FOLFOX+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FOLFOX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并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XELOX联合组较XELOX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FOLFOX联合组较FOLFOX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XELOX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XELOX组(56.92%比43.08%,P<0.05),随访12个月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XELOX组(21.54%...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及药物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老年性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以及老年便秘患者服用微生态制剂干预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从肠道菌群失调的角度,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老年性便秘及非便秘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的差异,并应用队列研究试验设计方案,用微生态制剂进行生物学干预试验。结果老年便秘人群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数量增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减少。经过微生态制剂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数量有所下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增高。结论老年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非便秘者比较有差异,且微生态制剂干预对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NAFLD患者被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2组均避免不健康的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照组患者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ALT、AST,TG、TC)情况以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血脂(TG、TC)指标均有下降,治疗组ALT、AST、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脂及肝功能,疗效优于单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