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视和提高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整体整诊治水平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腕关节痛的主要病因之一,1843年由Peste所发现,1910年Kienbck详细报告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故被称为Kienbck病。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近年来,其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该病以月骨的缺血坏死为开始,可继发腕关节滑膜炎,月骨的密度、形状发生改变而导致桡、月关节面磨损,关节炎,腕骨的排列紊乱和腕关节不稳征。晚期可造成患者手的握力低下、腕关节剧痛和功能完全丧失,致残率较高。在近90年的诊治过程中,从解剖学、病因学、影像学和治疗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报告较多,但迄今其病因仍然不清楚。该…  相似文献   

2.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病的临床诊治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eck病,是腕关节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月骨的缺血坏死为基础,表现为月骨内的骨折,密度、形状发生改变,继发腕关节滑膜炎,腕骨排列紊乱和腕关节不稳征。晚期多造成手的握力低下、腕关节剧痛和功能完全丧失,致残率较高。虽经近90年的临床研究,在病因学、诊断和治疗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迄今为止最突出的问题仍是病因不清,伴之而来的是缺乏针对病因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LichtmanⅢB 期中舟骨环形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7例LichtmanⅢ期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术前X线平片 ,分别测量其腕高、腕高比值及桡舟角 ;以判断LichtmanⅢB 期腕关节是否较ⅢA 期进一步塌陷及舟骨是否进一步掌屈。同时 ,在 5侧新鲜腕关节标本上观察稳定腕舟骨的韧带的走行、起点和止点。结果 在LichtmanⅢA 期、ⅢB 期 ,腕高和腕高比值的测量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而桡舟角的测量值ⅢB 期较ⅢA 期明显增大 (P <0 .0 5)。解剖发现 ,舟骨近极对腕舟骨起稳定作用的 3条韧带为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及舟月骨间韧带。结论 舟骨环形征是舟骨旋转半脱位的X线片表现 ,代表舟骨的近极向背侧移位 ,在治疗时应注意矫正  相似文献   

4.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腕关节疼痛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该文就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分期、治疗等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个月,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16例腕痛消失,2例仍有轻度腕痛,优良率100%。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作于1985年始,在对5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及100侧长春出土腕骨标本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术,用于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以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22例,术后随访1~13年,全部病例均消除了腕痛,腕关节功能和手的握力有了明显改善,均恢复了原有工作。结论 本手术方法既切除了病灶又保持了腕骨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对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腕部疼痛性疾病,好发于15~40岁的男性体力劳动者的优势手腕。1910年Kienbock最初对其做了系统性描述,因此又称Kienbock病。1解剖因素月骨位于近侧列腕骨的中心,呈新月形,它是腕关节中央列,即头—月—桡骨关节链的中心,易被扭曲或挤压。月骨与相邻骨块共构成五个关节,表面绝大部分为关节软骨覆盖,而无骨膜,仅在其掌侧及背侧腕关节韧带附着处有小血管进入。和全身多处骨相比,月骨血供较差,其血供破坏时很难借助相邻骨骼的血供来修复再生。2致病因素一些学者认为继发于创伤或反复微小创伤的循环改变为其病因[1…  相似文献   

8.
1 解剖学研究观察 取上肢标本腕关节掌侧弧形切口进入,摘除月骨测量其横径及纵径.解剖尺动脉寻找尺侧发出至豌豆骨桡侧血管支,测量纪录其长度及血管蒂直径,切取豆骨及其营养支血管蒂转位至月骨定点缺损处,观察血管蒂紧张度及结扎占据空隙紧张度,据情况取部分尺侧腕屈肌及简单包绕月骨固定几针填塞月骨空隙稍紧张为止,记录肌腱切取长度.  相似文献   

9.
保留月骨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清除月骨死骨保留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握力为(32.49±6.21)Kg,恢复至健侧的80.8%: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53%以上: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态下:术前为(4.46±1.27)分、术后为(1.31±0.9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00±1.41)分、术后为(2.6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4.6%.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新术式。方法 对 5 0侧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并观测腕部的血管结构。对 10 0侧腕骨标本中头状骨与月骨进行对比观测 ,并做相关性分析。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术 ,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临床应用 2 0例 ,术后随访 1~ 13年。结果 头状骨与月骨的几何形状、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高、弧长极其相似 ,相关性显著。移位的头状骨有可靠的血运。 2 0例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者术后腕痛消失 ,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的功能。结论 该术式符合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和力学传导 ,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月骨假体形态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国人的月骨形态 ,为月骨假体的制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 X线摄片技术 ,对 10 0例 (左右各 5 0例 )拍摄腕关节侧位片 ,并测量 X线片上月骨的宽、高、凹面跨度及凹面曲线。结果 国人的月骨可分为 3种类型 ,其凹面曲线方程分别是 y=- 0 .0 5 8x2 0 .95 6 9x 0 .10 89,y=- 0 .0 76 5 x2 1.15 99x 0 .0 6 0 2 ,y =- 0 .0 919x2 1.2 813x 0 .0 938。按此结果用硅橡胶制作出 3种大小的月骨假体 ,用于治疗 11例月骨无菌性坏死 ,术后平均随访 5 2个月 ,优良率达 10 0 % ,疗效满意。结论 利用月骨的宽、高、凹面跨度及凹面曲线来表示月骨的形态 ,指导月骨假体的设计及制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状骨的血供分布特点,为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100块头状骨标本,将头状骨分成远近两部分,记录各部分掌、背侧滋养血管孔的数量,测量血管孔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制作保留骨和骨外周血管的上肢铸型标本2侧,观察头状骨主要滋养血管的管径、数量和位置;制作上肢的血管灌注标本2侧,解剖头状骨掌侧滋养血管.观察显示骨内滋养血管的头状骨标本5侧.结果 100块头状骨标本,掌背侧、掌侧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背侧滋养血管孔数量略多于掌侧.掌、背侧血管孔径大小方面,掌侧血管孔径大于背侧血管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上肢铸型标本和血管灌注标本显示与头状骨标本血管孔的分布和数量相符.结论 头状骨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掌侧滋养血管孔分布管径上优于背侧.表明保留掌侧血管蒂的头状骨近端部分转移替代坏死月骨是有其解剖学基础的,为月骨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尝试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膜,软骨膜包绕肌腱团块为月骨替代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自体骨膜、软骨膜包绕肌腱团块作为植入物在关节腔中生长变化的情况 ,为替代月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日本大耳兔 45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3组 :(1)软骨膜包绕组 ;(2 )骨膜包绕组 ;(3)单纯肌腱球组为对照组。每组 15只兔。将三种植入物分别置入兔膝关节髌上囊处。术后 3、6、12、16及 2 4周取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并测量其中心厚度。结果 单纯肌腱球发生玻璃样变性 ,形成片状的胶原化瘢痕组织。软骨膜包绕、骨膜包绕肌腱球 ,在关节腔中能够良好地生长。膜与腱之间靠肉芽组织牢固愈着 ,表面光滑。具有软骨及骨的硬度 ,并有一定的抗压能力。结论 单纯肌腱球不能替代月骨起到支撑作用。骨膜、软骨膜包绕肌腱球可作为月骨的替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损伤的MRI表现,证明桡骨撞击可以导致月骨损伤。方法自1997年3月至6月收治急症初诊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6例,男16,女30例;年龄28~62岁,平均48.2岁。确诊后均采取保守治疗,复位纠正阳性尺骨变异,尺骨变异范围要求达到1.5mm以内。骨折按MayoClinic分型:Ⅰ型18例(39%)、Ⅱ型14例(30%)、Ⅲ型9例(20%)、Ⅳ型5例(11%)。拍摄腕部正位及侧位X线片,用投影线技术测量尺骨变异。行CT检查排除月骨和三角骨微骨折、囊性变和先天发育不良。行MR检查观察月骨损伤和损伤信号出现的位置。结果MRI出现月骨损伤信号42例(91%),Ⅰ型15例(15/18,83%)、Ⅱ型13例(13/14,93%)、Ⅲ型9例(9/9,100%)、Ⅳ型5例(5/5,100%)。损伤信号单纯位于月骨尺侧近端35例(占月骨损伤信号的83%),单纯位于月骨中部5例(12%),月骨中部和尺侧近端同时出现损伤信号2例(5%)。月骨中部出现损伤信号的7例患者中5例为MayoClinicⅢ型桡骨远端骨折,MayoClinic骨折类型与月骨中部损伤信号的出现率有相关性(Χ^2=19.475,P=0.000,r=0.545)。三角骨中心出现损伤信号2例,与月骨相关节的桡骨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信号。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导致的月骨损伤,其MRI上月骨损伤信号位于不同部位,从力学角度分析月骨中部的损伤信号应为桡骨撞击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肌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植入动物关节腔后组织形态学改变,为替代月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新西兰白兔45只,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骨膜组、复合体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5只兔。将上述三种植入分别植入兔膝关节腔内。术后3,6,12,16及24周取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测量CT值。结果:对照组呈玻璃样变性,形成片状瘢痕。骨膜组织复合体组均有软骨和骨形成,但后组尤为明显,标本CT值经统计学方差分析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在骨膜、松质骨匀浆诱导下可形成大量肌和软骨,具有较好支撑作用,可用作月骨替供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带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骨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骨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 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骨摘除头状骨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骨瓣植入填塞头状骨空隙。结果 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3例腕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 两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Reports of coexisting avascular necrosis of more than one carpal bone are rare. We report coexisting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scaphoid and lunate in a 56-year-old woman with no history of using steroids or injury. We treated her with a radioscapholunate fusion with two angled 2.4 mm distal radius plates to stabilise the locking plate. At her 12-month follow up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non-union.  相似文献   

19.
四种自体植入物作月骨替代物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研究四种自体植入物置入动物关节腔后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为治疗Kienbock病提供可行的月骨替代物。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60只,按手术前后随机分为A组(骨膜组)、B组(复合体组)、C组(BMP-松质骨粒复合体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15只。将四种植入物分别植入兔关节腔内,术后3、6、12、16和24周时取材,组织学观察骨形成并测量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A组、B组均有骨和软骨形成,后者尤为明显;C组仅有骨形成;D组呈玻璃样变性,无骨形成。标本的 BMD值经统计学方差分析,A组、B组和D组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1),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BMP-松质骨粒复合体组骨形成较强;复合体组在骨膜、松质骨匀浆中多种骨形成诱导因子作用下可形成大量骨和软骨,两种自体植入物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Reports of coexisting avascular necrosis of more than one carpal bone are rare. We report coexisting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scaphoid and lunate in a 56-year-old woman with no history of using steroids or injury. We treated her with a radioscapholunate fusion with two angled 2.4 mm distal radius plates to stabilise the locking plate. At her 12-month follow up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non-u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