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督脉与脊柱相关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直是中医脊柱病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文章通过对医史文献中有关"脊"的探析和对督脉与脊柱两者理论在生理、病理及临床运用上的深入讨论,认为两者在生理及病症方面都有很多交集,尽管如此,两者的关系尚未完全揭示,还需要有更多的文献说明和有关实验论证。  相似文献   

2.
晋代皇甫谧在帛书时代和内经时代"是动则病"的基础上,提出"脉动(病)发"的概念。《针灸甲乙经》治疗部分的内容根据病候特点,四诊合参,结合相关的经脉诊察,对病症进行归类整理。对"脉动(病)发"的学术源流进行深入探讨,可再次认识经脉病候的内涵:首先,经脉受病,产生异常变动,继而产生相关的病候;其次,不仅一条脉动(病)发病症,还有多条脉动(病)发病症,需要通过四诊合参及经络诊断,对病症辨证归经;第三,通过对经脉病候的诊察,在脉病相符的基础上,进行辨经取穴治疗。对"脉动(病)发"的正确认识,有助于现代临床病候观察总结和理论升华,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和阐明经络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莹 《光明中医》2006,21(12):13-14
脾系相关病症研究是以脾脏及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器官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症规律.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主运化、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4.
"思伤"涉及阴阳、肝脾、肺脾的致病机制与时间节律紧密相关且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研习《临证指南医案》医案,得出"思伤"相关致病机制与时间节律之间的关系。病机为阴亏阳亢时,在春夏阳升季节病症加重,在秋冬阳气收藏季节病症缓解;夏至和冬至是病机转化的关键;在白昼阳气生长、黑夜阳气入潜时病症有加重表现;病机为肝脾失调时,在春应肝和长夏应脾之时容易表现肝脾相乘病症;病机为肺脾阳气不足时,在晨昏阳气较弱之时容易表现肺脾阳气不足的病症。  相似文献   

5.
付桃芳  金瑛 《新中医》2019,51(11):201-204
《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是杨继洲临床经验总结。笔者通过对脑系病症,脾胃系病症,肺、心、肾三系病症,肝胆系病症中常见病症分析(病因病机与辨证思路)、用穴规律(选穴、配伍、针刺手法)逐一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展现了杨氏在常见内科病症中的针灸处方特色,也体现了其在内科病症中的临床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隋以前外科病症概况的基础上,对《诸病源候论》外科病症的特点进行讨论。认为该书外科病证名称数量大幅增加,形成了病症的分类统属,对病症的病因病机及病症特征记载较前代更为详细准确。不少病症系其最早记载,对病症的病因病机从虫、毒、不同体质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发展,是有关外科病症的重要医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是动则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后世对其的解释颇有争议。作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中的篇目原文,发现"是动则病"中"动"所描述的是对相关疾病的诊察方法,且在《黄帝内经》中对上述病症的治疗及具体操作方法有系统论述,对诊断和治疗"十二经脉"的从属病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儿童咳嗽为肺系病症,病因较多,其中肺胃脾占主导地位,因此治疗当以"节饮食、调脾胃、慎虚邪"为原则,并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从病前预防、病中治疗及病后调理调节儿童的饮食。  相似文献   

9.
了解二陈汤类方主治病症的规律。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323首类方元,根据原文记载,从"中医病"、症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二陈汤类方主治"中医病"22种、症状118种。二陈汤类方主治病症特点是,脾胃与肺系症状是核心症状,很集中,频次高,边缘症状很广很分散。要把二陈汤类方用得准,要抓核心症状,即脾胃与肺系症状;要把二陈汤类方用得广,要充分认识各种边缘症状。而二陈汤类方是治疗痰病最合适的方剂群。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未对肿瘤作专篇论述,也无"肿瘤"病名,但有很多与肿瘤类似疾病的症状、体征的论述,关于肿瘤的病症、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等方面的内容也不鲜见.笔者就《黄帝内经》中与肿瘤相关的论述梳理如下. 1 《黄帝内经》对肿瘤病症的描述 《黄帝内经》中有些病名与肿瘤相关,如"肠溜"、"脊溜"、"肉溜"、"肠覃"、"石瘕"、"积聚"等.有些病症的症状体征描述与现代某些肿瘤的临床表现类似,如《素问·咳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转,转则两胠下满."这与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中晚期的症状极为相似,心咳之状则类似肺癌侵犯至喉返神经症状,肝咳之状类似肺癌肝转移或胸腔积液症状.  相似文献   

11.
治脊床是治脊疗法治疗床的简称。治脊床的功能是仿效龙层花革新的正骨推拿法、牵引正骨法为主要技术,配以温经通络的热疗作为综合疗法,能使脊椎关节错位复位并改善脊椎退变,消除骨性压迫,使受损害的交感神经、周围神经、血管等得以康复,无菌性炎症消除而获得良好疗效。我组开展治脊疗法20年来,诊治脊椎相关病症54种,均有良好疗效,由于正骨推拿法是治脊疗法中的主要疗法,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  相似文献   

12.
蔡作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25-126
脾胃病系儿科常见病症,历代儿科医家无不重视脾胃。万全提出小儿"脾常不足",关于"不足"之意我认为不是简单的"不够"、"不完善",更重要的一点是"容易受伤"。  相似文献   

13.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依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应属中医"痹病"范畴,古籍称为"龟背风""竹节风"腰痛""肾痹""脊强""大偻"[2]。冯兴华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学研究50余年,在病症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经验丰富。在此将冯兴华教授治疗AS累及不同部位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冯兴华教授认为AS病位主要在肾,其病性为本虚标  相似文献   

14.
笔者2010年参加全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班的研修学习,聆听了迟华基、陶汉华、姜建国等导师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精彩授课;同时作为一名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学术交流、学习,通过张伟教授的言传身教,结合自己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工作的实践体会,认识到气(逆)、痰(湿、饮)、瘀等病理因素在肺系病中的作用,应验了"百病皆生于气""治百病调气(血)为要"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调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一些肺系病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系病症病程长,病机虚实错杂,治疗慢性肾系病症应针对上述临床特点,补泻同施,方能切中病机。慢性肾炎以脾肾双亏为本,湿、瘀、水互结为标,治疗应温清并用。泌尿系结石以肾虚为本,瘀血、湿热为标,治疗应补肾祛邪同施。慢性泌尿系感染病机特点为脾肾双亏,外湿入侵,故治疗上应温肾健脾与清热利湿并重。提出多法合用治疗慢性肾系病症比单一方法更切合病机,符合临床实际,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49-51
目的:探讨"脊背六法"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现代医学依据。方法:查阅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脊背六法"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整体观念"指导下,完全符合经络学说。同时"脊背六法"与核心稳定理论相联系;与现代医学的整脊医学理论互参。结论:"脊背六法"有可靠的理论基础做为支撑,是"捏脊法"的完善和加强。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脊背六法"能够全面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小儿"捏脊"与"脊背六法"适应病症异同比较分析:小儿"捏脊"适应病症广泛,包括儿童预防保健、临床辅助治疗及康复领域。"脊背六法"适用于儿童神经康复领域,主治脑性瘫痪及重症瘫痪性疾病,易于儿科康复科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当代中医各家对此病尚无统一的认识。一些学者将艾滋病归属为"疫毒"、"早期瘟疫、晚期虚劳"、"伏气温病"、"阴阳易"、"湿温"、"癥瘕"、"积聚"、"瘰疬"等中医病症范畴,笔者对其进行相关理论探讨,并得出结论:艾滋病本身具有特异性,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传染病,不能简单将其归类于任何一种中医传统病症的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中国历代推拿相关文献,归纳统计推拿临床治疗的各种病症,反映推拿临床现状,总结中国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确定推拿疗法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参考历代推拿相关文献资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1979~2008年推拿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总结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结果:通过对我国历代推拿文献综合分析及现代推拿文献的计量学研究,得出了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结论:中医推拿疗法临床适应症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借助"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解析《太平圣惠方》肾系病症的致病要素,探求北宋早期医学与当代医学对于肾系病症认识的差异。《太平圣惠方》中肾系病症的致病要素主要包括风邪、热邪、寒邪、水饮和伤损瘀血。研究发现"肾无实证"的本意并非指肾系病症皆属于虚,但这一内涵在后世医书中发生变迁,肾系实证逐渐脱离肾系范畴,而《太平圣惠方》中祛邪所以扶正的方法仍值得现代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灸学》及《针灸治疗学》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学的统编教材,起着规范与指导针灸教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科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第1至第7版《针灸学》及第1至第3版《针灸治疗学》统编教材所载病症进行研究,基本能反映目前针灸适宜病症的概况。研究结果发现各版教材所载病症兼顾传承与创新,1/3病症在半数以上教材中重复,1/3病症在各版教材中仅出现1次;病症分类方法采用内、外、妇、儿、皮、骨伤等分科方式,与现代西医以消化系病、呼吸系病等按照系统分类方法不一致;病症名称基本以中医病名为主(病名使用比较混乱),涉及少量西医病症名,与期刊文献报道基本以西医病名为主不一致。这种病症分类方法的不一致及中西医病症名称使用的不一致是当今针灸学科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阻碍针灸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将开展相关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