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到2010年,估计骨质疏松患者将达1.1亿,到2050年将超过2亿。骨质疏松由于疾病症状轻,病程发展缓慢而常被忽视,直至发生骨折或发生自发性骨折。文献报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左右。而骨折发生后将有80%致残,导致患者被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继发性引起栓塞性疾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处于生理、心理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如高危人群的筛查、骨折危险度的确定、预测骨折的客观指标和骨折阈值以及对骨折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指征。并且探讨了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与"治":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田发明  张柳 《综合临床医学》2009,(10):1117-111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膳食营养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周俭随着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当单位体积中的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即为骨质疏松。可出现周身骨骼疼痛,体态变形,驼背弯腰。X...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9例老年骨质疏松初次脆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结束后,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24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再次发生脆性骨折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3例,随访期内均再次发生脆性骨折,对照组患者66例,随访期内未发生脆性骨折。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合并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初次骨折后手术治疗史、骨质疏松性骨折家族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长期大量吸烟、合并慢性骨关节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坚持户外活动、坚持饮用牛奶、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骨质疏松治疗史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较多,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脆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818-3819
选取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出现骨折,为骨折组,另外50例未出现骨折,为非骨折组。询问记录患者的病史及生活习惯等各项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总结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显示,饮食、年龄、性别、跌倒、骨折史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诱发骨折的因素,跌倒是导致骨折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和直接致病因素。骨密度为保护因素。多种因素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从饮食、生活习惯及锻炼等方面采取护理干预,同时使骨质疏松患者自身有意识地增加有效防范措施,减少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8.
田发明  张柳 《中国综合临床》2009,25(8):1117-111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骼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非常隐匿,有些患者直到由于一些轻微外伤导致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时才得知自己患上此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包括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城郊差异。方法:入组上海老年女性城区2 033人和郊区2 395人。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平均握力、跟骨超声骨密度、跌倒平衡测试等。结果:城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于郊区(26.27%vs 21.67%,P0.01)。城区老年女性椎体骨折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郊区(18.35%vs 12.14%,P0.01),而郊区四肢骨折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城区(79.77%vs 73.78%,P0.01)。城区老年女性的平均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父母髋部骨折史、奶制品摄入、钙剂补充、跟骨超声骨密度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近1年跌倒发生史、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和5次坐立测试(five timed chair rising test,CRT)完成时间均高于农村老年女性(P0.01或0.05);城区老年女性户外锻炼活动量多的比例低于郊区(P0.001)。城区中,年龄越大、父母髋部骨折史、近1年跌倒史、TUG完成时间延长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跟骨超声骨密度T值越高是保护因素;郊区中,年龄越大、近1年有跌倒史、TUG完成时间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户外锻炼活动量多则是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城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于郊区,高龄和跌倒是两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城区老年女性有父母髋部骨折史、跟骨超声骨密度低者更易骨折,郊区老年女性户外锻炼活动量多是保护因素;应重视城郊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提供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预防骨质疏松性患者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康复干预,比较2组的二级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跌倒的危险性、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康复锻炼方法、康复信息获取途径、跌倒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跌倒危险程度小于对照组,危险评分低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康复干预能够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二级预防知识,减少跌倒的危险和发生。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直接后果之一,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一百万名新发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提高到每年450万名。因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多项大型研究表明:骨的质量、代谢及结构等骨内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跌倒、年龄、低创伤性骨折史等骨外因素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中占同等地位.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为正确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及老年人(老年性骨质疏松)。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大量的数据表明骨量并不能完全解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2001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修订的骨质疏松的定义更加强调了骨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发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发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13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仙分成三组,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询问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本组骨折女性占67.15%,男性占32.84%,骨折部位依次为髋骨,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诱发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跌倒事件成为住院病人意外事故的最主要、也是经常发生的严重问题。跌倒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既往研究结果显示,>75岁老人伤害性跌倒是该年龄段老人的主要死因之一。骨质疏松的患者骨脆性增加,易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研究指出,目前对骨折的治疗应当从预防骨质疏松转移到预防跌倒。因此,为更好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减少跌倒的发生,作者采用HendrichⅡ跌倒危险评估表对其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髋部骨折与老年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针对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并发症及综合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髋部骨折和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髋骨折,骨质疏松”,并限定文献语言为中文。手工检索有关专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有关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并发症及综合预防的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86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42篇,33篇符合纳入标准:5篇涉及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10篇涉及髋部骨折的发生机制,5篇涉及髋部骨折的并发症,13篇涉及髋部骨折的综合预防。 资料综合:髋部骨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骨强度的降低和跌倒。为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评价骨折的危险性;健康饮食、健康教育和活动,并针对跌倒的预防;最后,针对骨折危险性的评价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 结论:提高对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重视程度,研究有效的危险性预测方法,制定可靠的预测指标,加大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对于减少髋部骨折发生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几率越来越多。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导致骨量和骨强度严重下降,不能适应机体运动负荷要求。病理性改变表现为骨小梁数量的减少及结构紊乱,其间隙增宽,骨小梁断裂,使骨的强度减弱、脆性增加。在正常生活活动中常可出现骨折,最常见于椎骨、桡骨和股骨。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有别于创伤性骨折,属病理性骨折的范畴。在治疗上甚为棘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人维生素K营养状况及该种营养状况对髋部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1]于2000-03/09在沈阳市某社区内采用简单随机原则选出60岁以上的汉族健康老年人178名均对指标检测知情同意.[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维生素K1含量.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浆三酰甘油.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骨钙素含量.用羟磷灰石沉淀法测定羧化不全骨钙素,计算羧化不全骨钙素率.以上指标反应机体维生素K1营养状况.用DPX-L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区骨矿含量和骨面积.[3]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用线性模型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178名健康老年人均进入结果分析.[1]男性体质量,身高,股骨颈、大转子、Ward区骨矿含量,股骨颈、大转子骨面积明显高于女性(P<0.05~0.01);男性血浆维生素K1、血浆三酰甘油、骨钙素、羧化不全骨钙素率明显低于女性(P<0.05~0.01).[2]经三酰甘油和年龄校正后,男女间血浆维生素K1差异不明显,羧化不全骨钙素率、骨钙素浓度均与血浆维生素K1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经骨面积、身高、体质量和年龄校正后,男性血浆骨钙素水平与大转子骨矿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1,P<0.05),在女性中则无此相关性.血浆维生素K1浓度、羧化不全骨钙素率与髋部各部位骨矿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女性维生素K1营养状态好于男性,维生素K1营养状态影响老年男性骨健康.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分类,综述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测评工具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