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肖芳  陈瑶  钱薪荣 《中国药房》2014,(17):1580+1583-1584
目的:探讨提升医院药库冷链药品管理水平的方法。方法:根据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采用PDCA管理理论对冷链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院内流通环节进行冷链管理分析,分析存在问题并制订措施、检查和处理,最后评价管理成效。结果与结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包括明确冷链药品管理标准,完善并严格执行冷链药品的验收制度、流程、养护制度及对冷库储存条件进行科学验证等。通过半年的PDCA管理实践,冷链药品破损率由0.6‰降到0.02‰,采购频次由每月8次降为4次,且验收质量提高,实现了科学储存,确保了药品质量,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浅议新版GSP     
目的对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新理念、新内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与2000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相对比,探讨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优势与特点。结果新版GSP在药品冷链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强了要求。结论与2000年版GSP相比,新版GSP对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要求大大提高,有效增强了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2012年版及2000年版GSP的框架结构、内容特点,明确2012年版GSP提出的新要求.结果 2012年版GSP全面提升了软件和硬件要求,针对薄弱环节增加了管理制度.结论 2012年版GSP在延续2000年版GSP相关政策的同时,着力解决了目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过程中购销渠道不清、票据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修订提供建议,保证药品冷链管理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方法:通过查阅药品流通及冷链技术规范等资料,实地考察药品冷链管理和有关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情况,分析现行GSP中有关冷链管理规定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GSP有关规定主要存在设施设备准入要求低、缺乏规范操作标准、冷链数据监管不严、未强调对设施设备的验证等问题,从而不能充分保证冷链药品的质量安全。结论:我国GSP的修订必须从设施设备、收验、储存养护、发货、运输、人员、验证7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
国家食药监局日前发布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GSP),并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食药监局同时表示,新版GSP与2000年发布的旧版GSP相比,对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要求明显提升,药品流通企业将面临药品批发、零售等全流通环节质量标准提升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1两版GSP对比《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SP)是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以下简称2012版GSP)是2012年11月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20号)(以下简称2000版GSP)是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34):4884-488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的储存条件与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符合程度。方法:参照2013年版GSP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统计我院2013年外购药品中需在阴凉处、冷处、常温及冷冻储存药品所占的比例,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库、药房的储存条件与规定的符合程度。结果:在我院2013年外购的1 338个药品(国产药品886个,占66.22%;进口或进口分装药品452个,占33.78%)中,需在冷处和冷冻储存的分别有110个(8.22%)和3个(0.22%)、阴凉处(包括凉暗处)和常温储存的分别有271个(20.25%)和954个(71.30%)。结论:通过实施持续改进管理,我院可保障药品储存条件符合2013年版GSP及药品说明书规定。政府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提升药品说明书标注储存条件的可操作性,从而确保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冷链药品是一类对温度高度敏感的药品,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控制不当,极易造成不良事件或经济损失.药品批发企业是影响冷链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冷链药品质量管理十分重视,明确提出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本企业在实施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风险因素,从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改善硬件条件、实施验证管理等方面完善了冷链药品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对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将可能造成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住院药房冷链药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照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特点,制定规范的冷链药品管理制度及流程。实施JCI标准后,优化改善了住院药房及病区冷链药品从请领、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确保药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互联网+”冷链药品标准配送的流程。方法 收集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的医院“互联网+”冷链药品配送数据,并对配送订单、服务人次、配送范围、签收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门诊药房共配送冷链药品2 044单,服务1 992人次,四川省内患者均于48 h内收到冷链药品,配送过程中均未出现“断链”情况。结论 医院门诊药房已建立相应的“互联网+”冷链药品配送管理流程,可确保冷链药品在配送全程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冷藏药品物流冷链管理流程进行改造,以保证冷藏药品在医院流通过程中实现全程温控管理。方法: 通过对该院冷藏药品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参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浙江省《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等对管理流程进行验证改造。结果: 改造后的冷链管理设施及管理流程符合要求,冷藏药品在院内流通过程处于全程监控中,保证了冷藏药品质量。结论: 冷藏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院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永敬  陈玉花 《中国药房》2012,(25):2310-2312
目的:为我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比较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药品配送管理规范》(GDP)与我国新版GSP(征求意见稿)的差异,进而提出修订建议。结果与结论:GSP(征求意见稿)与GDP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GSP(征求意见稿)应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管理,扩大GSP的适用范围;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对假劣药品的防范;增加药品进口的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仓储与运输管理规定;加强药品的运输、投诉、召回和退货管理等。应建立覆盖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3.
黄琼  张灵  董一曼  吴国翠  吴华 《中国药房》2014,(29):2717-2720
目的:提升药房药学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从提升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药品调剂差错管理、药品质量管理及多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等方面介绍我院药房的精细化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人员操作规范化、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开展五常法和品管圈活动、加强药师人文素质培训,提升了药师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对内部差错进行登记与分享,对已发生差错进行深层次分析,减少了发药差错(内部差错件数由134件下降到64件);通过加强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等,强化了药品管理质量;通过落实处方审核、充分运用药品定位系统、设置用药咨询专窗、制作用药交代标签等方式,提高了用药合理性、工作效率(患者候药平均时间从5 min降为3 min)和患者满意度(从80%上升至94.9%),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我院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寻找患者排队等候的解决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每月随机抽取300例门诊取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名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开始实施旨在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发药速度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有效的药房工作制度,保证药品的充足供应,合理摆放药品,对常用的拆零药品进行预分装,设立退药窗口与咨询窗口,有效处理纠纷,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每个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师的调配发药时间。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7月12月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发药时间分别为(1.96±0.90)min、(0.97±0.23)min,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4.202,P均<0.05)。结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爱江  毛静怡 《中国药房》2008,19(34):2715-2716
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规定,对2006~2007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内差率为0.04%,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护士录入医嘱、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核对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核对制度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药品报损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报损率控制在0.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完善药品报损制度,明确报损范围,加强药品入库验收,完善库房管理,减少药房领药过程中的报损,减少药品调剂中的报损。每月检查药剂人员执行药品报损制度情况,计算药品报损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豉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药品报损率降至0.0697%,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栾潇潇  赵冠人  冯端浩 《中国药房》2012,(45):4254-4256
目的:介绍信息技术在我院医院药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医院药学发展、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方法:介绍我院药房建立的处方评价与药物利用研究系统、药学信息智能提示系统、网络及手机版药品词典、短信用药依从性管理系统等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和实施效果。结果与结论:我院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药师全样本处方点评、为医师提供医嘱前及医嘱中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等,逐步在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监管、处方质控等方面确立了医院药学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医院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秀珠 《中国药师》2014,(6):1063-1065
目的:探讨某妇幼保健院门诊药房实施计算机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该院门诊情况制定药品入库出库程序管理制度,分析实施计算机管理后,药品管理、处方调剂管理、人员管理等程序完善的情况,对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账目符合率等进行记录.并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药房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计算机管理后,门诊药房管理在准确度、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账目符合率分别为(8.97±1.55) min、(1.24±0.41)d、(96.47±1.04)%,优于实施管理前的(19.25±3.14) min、(3.25±1.14)d、(88.54±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患者对药房服务水平满意度为4.21,高于实施前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门诊药房实施计算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能够缩短患者取药时间,科学管理药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医院库房工作效率,改进医院药品自动补货流程。方法:以药房为单位制订ABC分类法、设定系统参数及以日均消耗量计算补货量等方案编制程序,构建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原有医院信息系统(HIS,改进前)和2013年试运行供应链平台后(改进后)补货数据的整理分析介绍建立的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优点。结果: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建立不仅实现了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补货计划及改进流程,还形成了供应链的整体管理观念,提高了补货数量的准确性及药品库房工作效率。与改进前比较,改进后月平均库存从2 538万元降至1 189万元,断货率从4.4%降至1.4%,月库存周转率从165%升至415%。结论:供应链管理平台弥补了HIS的不足,降低了医院药品库存,减少了断药、缺药情况发生,对医院库房药品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