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景 《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27-2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20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固定方法等,观察组患儿实施改良的穿刺、固定、封管方法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发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5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儿中发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19例,发生率为19.0%,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3例,II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2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13例,II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6例。结论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和封管方法有效减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丽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76-1077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静脉留置针病人156例,观察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等不同因素对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病人免疫力等多种因素均相关.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正确选择留置时间、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及方法等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性静脉炎给予土豆片外敷的疗效.方法 临床工作中,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出现的356例因输注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外敷土豆片.结果 356例应用留置针输注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给予土豆片外敷后,静脉炎症状改善,留置针使用时间延长.结论 土豆片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效果明显,可有效地保护静脉,减轻护士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且使用方便,家属较认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降低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对230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继萍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4):120-12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并收集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对23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依据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并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在穿刺点上方皮肤沿静脉走向涂抹,对照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4.63±1.15)d;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3.05±1.08)d。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能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并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鲜芦荟外敷预防营养液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有效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将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注营养液196例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8例采用鲜芦荟外敷注射部位,对照组98例未采用芦荟外敷,观察2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鲜芦荟外敷静脉留置针注射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采取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给药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化疗乳腺癌患者185例,分为中心静脉置管组105例,前臂静脉留置针组80例,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 前臂静脉留置针组发生静脉炎62例,静脉炎发生率77.5%;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组发生静脉炎13例,静脉炎发生率12.38%.结论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留管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够充分保证患者化疗,减少和防止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静脉不良症状比较。方法对来院住院患者诊断为子宫肌瘤400例,进行静脉输液,护士随机选用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每组各200例,观察两组发生疼痛、静脉炎、局部外渗状况比较。结果两组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疼痛、静脉炎,局部外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有效选择穿刺部针型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减少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头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手术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头静脉前臂下段进行留置针穿刺,实验组采用头静脉前臂中段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观察组,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选择头静脉前臂中段留置留置针,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45例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45例静脉留置未发生相关性静脉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过程、静脉留置穿刺次数、合并糖尿病、静脉留置位置、应用高渗药物及留置针应用时间长短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62.45±12.22)岁、反复穿刺24.45%、合并糖尿病20.00%、穿刺部位下肢26.67%、应用高渗药物46.67%、留置针时间(6.15±1.21)d,高于对照组的(54.42±13.31)岁、6.67%、4.44%、8.89%、22.22%、(4.56±1.15)d(P<0.05),是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因素复杂,应采取护理对策减少或避免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喜辽妥)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后涂抹喜辽妥,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只予以无菌敷贴覆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辽妥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效果良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中方法和护理.方法 36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的方法和护理体会.结果 减少患者痛苦又保护血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无 1例静脉炎的发生.结论 静脉留置或得医患双方认,因此越来越多患者愿意选择应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静脉留置针新生儿94例,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的总发生率(6.38%)及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2.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Ⅰ度、Ⅲ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对其实施针对性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张小娟  李静 《河北医药》2016,(23):3669-3671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于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将2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套管移位、液体渗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于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套管移位和液体渗漏减少;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和静脉留置针护理知识学习,护士对可能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和严重程度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静脉留置针和穿刺血管的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的正确穿刺和有效固定,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灵活掌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知识的卫生宣教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护士对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套管移位和液体渗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酸镁冷湿敷用于静脉留置针的时间及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静脉穿刺后给予硫酸镁纱布冷湿敷;对照组仅做常规静脉穿刺。3d后观察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静脉炎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镁局部冷湿敷可预防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方法简单易行,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7.
周春联  李玉莲  张润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07-1808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湿热敷治疗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用25%硫酸镁,10%高渗盐水混合液湿热敷;对照组51例,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总有效率94.20%,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  相似文献   

18.
留置套管针在颈外静脉穿刺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以四肢静脉为主,给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发现在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易发生静脉炎及容易滑落.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本院32例病人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经临床验证,此种方法具有可靠性强,留置时间长,静脉炎的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直型与Y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直型留置套管针与Y型留置套管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运用情况.方法对15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直型静脉留置套管针与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每组各75例,观察两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阻塞的情况.同时观察年龄与留置效果的关系.结果两组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留置时间、发生阻塞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留置情况与年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中有效选择穿刺部位与针型是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3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组98例,分别观察统计3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