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炎性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抑制AR活性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中炎症细胞因子、炎性相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的释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黏液的大量分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哮喘病理过程的进展.一、AR及AR抑制剂AR是醛-酮还原酶(AKR)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 NADPH)为辅酶的单体多肽.  相似文献   

2.
256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总结CARAS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医师对CARAS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者155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101例,共256例.通过笔答问卷的方式,了解BA和AR患者中合并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症状的比率、两种疾病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BA患者中合并AR症状的比率为72.3% (112/155),确诊为AR的仅占33.5%(52/155).AR患者中合并BA症状的比率为35.6% (36/101),确诊为BA的仅占10.9% (11/101).联合诊断BA和AR的人数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5.0% (63/256),同时合并上、下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进行规范联合治疗患者仅占13.5% (20/148).导致患者未规律联合治疗最主要的原因是医师未告知患者联合治疗的重要性.结论 大部分BA患者都合并有AR,AR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合并BA,但绝大部分CARAS患者均未得到准确诊断和规范的联合治疗,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临床医师应建立“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念,并掌握正确的协同诊治方法,同时加强对CARAS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研究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对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影响机制。目前已证实,人类基因结构中存在着遗传多态性,并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能影响到的表型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支气管哮喘(BA)和过敏性鼻炎(AR)患者中的应用,比较Fe NO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类(EOS%)在健康对照组(A组)、AR(B组)、BA/AR(C组)及BA(D组)之间的不同,寻找两种疾病Fe NO、EOS%改变的意义,以及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按国际技术标准设计的尚沃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对A、B、C、D组患者检测Fe NO,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常规。结果三组病例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AR、BA/AR、BA三组Fe NO、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e NO与EO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05,P0.0 5)。结论Fe NO诊断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临床意义。Fe NO可以反映患者气道嗜酸性炎症水平。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这两种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β2 AR) 16、2 7和 16 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对 5 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 β2 AR基因多态性分析检测 ,并与 89名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1)中国北方汉族人群 β2AR基因 16、2 7、16 4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与英美高加索人群不同 ;(2 )哮喘组人群β2 AR基因 16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显示 ,精氨酸 /精氨酸基因型占 2 4% ,精氨酸 /甘氨酸基因型占 45 % ,甘氨酸 /甘氨酸基因型占 31% ,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比数比 (OR)为 4 0 ,95 %可信限 (CI)为 1 7~ 9 7,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另外结果还显示 ,β2 AR基因 16位点多态性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 ,甘氨酸 /甘氨酸基因型在重度哮喘组中所占比与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我国北方汉族人群中 β2 AR基因 16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指标,为临床系统诊治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9月唐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根据AR发生情况分为哮喘组51例和哮喘+AR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哮喘合并AR的诊断价值。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好发季节、哮喘首次发作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AR组患者近1年住院次数多于哮喘组,哮喘病程长于哮喘组,有哮喘家族史及中重度哮喘者所占比例高于哮喘组(P0.05)。(2)哮喘+AR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低于哮喘组(P0.05),而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嗜碱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AR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高于哮喘组(P0.05)。(4)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嗜酸粒细胞计数(r_s=-0.246)、嗜碱粒细胞计数(r_s=-0.248)、淋巴细胞计数(r_s=-0.208)、单核细胞计数(r_s=-0.297)与哮喘合并AR呈负相关(P0.05)。(5)绘制ROC曲线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嗜碱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诊断哮喘合并A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95%CI(0.502,0.733)]、0.664[95%CI(0.561,0.783)]、0.637[95%CI(0.522,0.747)]、0.625[95%CI(0.509,0.736)]、0.651[95%CI(0.538,0.761)]。结论与单纯哮喘患者相比,哮喘合并AR患者哮喘严重程度较重、肺功能较差、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较高,而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嗜碱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可作为哮喘合并AR的初步诊断指标,临床需充分重视AR的治疗以促进哮喘合并AR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正>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该病属于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上的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下是近几年中医外治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概述。一、穴位贴敷中药贴敷是将中药研成粉末做成饼状贴敷于相应穴位上通过经络运行药物达到驱除病邪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冯涛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9):644-64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气道变态反应炎症性疾病,治疗上目前首选局部吸入给药方式.长期吸人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较少见报道.我们观察了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代表长期血糖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分外源性支气管哮喘(EBA)与内源性支气管哮喘(IBA)两类。因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各不相同,故区别两者对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163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了特异性皮肤试验(即吸入性变应原皮试),并对反应阳性和反应阴性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资料、血清总IgE测定和气道反应性测定的比较,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任丽君  刘华  倪松石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9):1517-1520
氧化应激是体内活性氧和活性氮自由基产生过多,超过了机体清除速率,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活性氧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分子、细胞和机体的损伤.目前诸多研究认为氧化应激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脱敏中起着重要作用,而β2AR脱敏会影响到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现就氧化应激与β2AR脱敏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目前国内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简称慢喘支 )这个诊断术语用的比较普遍 ,某些地方似乎有些偏乱。实际上 ,临床上慢喘支尤其是激发试验和 (或 )扩张试验阳性的慢喘支与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的鉴别十分困难。以致使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同一医院不同医生 ,甚至同一医生不同时间的诊治过程中诊断出现不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诊治方案 (草案 )》[1] 中明确提出 ,慢性支气管炎 (简称慢支 )和哮喘可合并存在 ,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COPD和哮喘诊治规范》[2 ] 中也指出 ,哮喘因与COPD可重叠存在而诊断上有时显得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β2 adrenergicreceptor,β2 AR) 16 ,2 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其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sequencespecificprimers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SP PCR)技术检测 12 3例维吾尔族哮喘组患者β2 AR16和 2 7位点基因多态性 ,并与 89例正常组进行对照 ,统计分析 β2 AR16和 2 7位点基因型与哮喘病情严重度的关系。应用UniCAP变应原检测系统 (SWEDENPHARMACIAUniCAPSystems)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 IgE)和特异性IgE抗体 (Phadiatop)水平肺功能测定 ,记录 1s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U1 % )及最大峰流速 (PEF)。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 β2 AR基因 16位点多态性分布以杂合子所占比率较高 ;2 7位点多态性分布以纯合子所占比率较高 ;16 ,2 7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与北方汉族人群不同。亦与英、美高加索人群不同。Gly16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在哮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频率 (13 0 1%vs 10 11% ,P <0 0 5 ) ,而且在夜间哮喘组的频率较非夜间哮喘组明显增高 (30 6 %vs 14 9% ,P <0 0 1) ,β2 AR16位点基因多态性在重度哮喘组Gly Gly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轻度哮喘和中?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和我国2008年新版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防治指南(简称"指南")[2]都提出以哮喘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治疗循环模式,即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治疗达到哮喘控制和监测维持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北京市6所大型教学医院的呼吸科医生,以面对面的方式连续不加选择地问卷调查各自医院门诊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比较以"三位一体"(哮喘专病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哮喘患者协会)模式系统教育管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组)与未进行"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管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照组)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教育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427例.教育组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达20分以上的占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χ2=74.345,P<0.01);过去1年中教育组因支气管哮喘加重住院、急诊就诊、误工的分别占4%、18%、20%(10/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2%、55%(76/137)(χ2值分别为19.431、7.515、17.853,P值均小于0.01).结论 "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抑制剂 (βARKct)对应用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β2 AR)激动剂后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肺部 β2 AR和环腺苷酸 (cAMP)的作用 ,并探讨不同基因转染途径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1)以 10 %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 ,并设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A组 )。将哮喘小鼠分为 7组 ,每组 5只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哮喘对照组 ,B组 )肌肉注射、沙丁胺醇肌肉注射 (C、D、E、F、G组 ) ,以建立长期应用 β2 AR激动剂的哮喘动物模型。(2 )构建带有 βARKct基因表达质粒 ,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和气管内滴入的转染途径进行基因转染。D组给予静脉注射转染 βARKct、E组给予静脉注射转染空载质粒、F组给予气管滴注转染 βARKct、G组给予气管滴注转染空载质粒。(3)用Western blot检测基因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肺部的 β2 AR和cAMP的水平。结果  (1)基因转染 βARKct在小鼠肺部有表达 ,且F组的基因表达量高于D组。(2 )A组 β2 AR和cAMP分别为 (10 9± 11)fmol/mg、(3 5 0± 0 5 0 )pmol/L ;B组 β2 AR和cAMP分别为 (81± 3)fmol/mg、(1 5 0± 0 2 0 )pmol/L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C组 β2 AR和cAMP分别为(6 3± 3)fmol/mg、(0 90± 0 10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常见病、多发病 ,据统计全世界有 1亿多人罹患支气管哮喘、2亿多人罹患COPD。支气管哮喘、COPD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 1%~ 4%、COPD的发病率 (15岁以上 )为 3%。近年研究证实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支气管哮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和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及茶碱治疗两种疾病机制的深入探讨 ,茶碱类药物在两种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及提…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因子、激素、递质参与调节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激素、递质都通过相应的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已证实编码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IL-4受体(IL-4R)、高亲和性IgE受体(FcεRI)的基因与哮喘的某些临床特征相连锁。并进一步证实,这些受体基因结构中存在遗传多态性,这些多态性不仅影响到表型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目前常用治疗哮喘的药物虽能缓解气道痉挛,但不能阻止气道平滑肌慢性结构改变。支气管热成形术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气管镜技术,通过对气道平滑肌进行射频消融来改善哮喘症状并减少哮喘发作。如今,该项技术已经历初具规模的临床试验检验,但在临床使用上仍未普及,且对其完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 BT)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可能的机制,及其对重症哮喘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转来牟向东医师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严重急性发作时如何确定全身激素的用量"的来信提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临床问题.因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是呼吸科和急诊科的常见急症,而在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现就来信中所提问题谈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