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兵  罗义琼  倪亚非  罗辉霞  吴文桃 《四川医学》2012,33(10):1855-185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的价值,减少非计划PICC静脉导管拔管,实现血管保护、安全留置的静脉输液治疗目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肿瘤科665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和管理随机分为观察组323例和对照组342例,观察组由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和管理,对照组由非专科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维护次数、堵塞、感染、脱落、异位、破裂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进行PICC静脉导管维护和管理能有效减少非计划PICC静脉导管拔管,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延续护理模式对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0例行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管理信心、异常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疼痛评分、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缓解疼痛,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廖伟新  向远萍  谭肖玲 《广东医学》2012,33(17):2694-2696
目的 总结围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期健康教育在社区医院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21例PICC置管患者在社区医院进行围PICC期健康教育效果,根据有无进行健康教育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健康教育组)和B组(未健康教育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治疗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目的 和拔管原因.结果 A组和B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65.7±13.4)d和(43.9±4.5)d,A组较B组延长(P<0.05);A组和B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91.5%和81.3%,A组高于B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医院能胜任PICC置管、维护和健康教育工作,围PICC期健康教育有助于PICC置管的有效性,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经导管治疗完成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辅助化疗,其中,70例患者选择缓解期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54例患者选择非缓解期PICC置管。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时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0例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非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比较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发现其均为缓解期、非缓解期患者置管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非缓解期发生非计划拔管44例,其中,静脉炎42例(95.45%)、静脉血栓39例(88.64%)、穿刺点渗液35例(79.56%)、感染38例(86.36%)、心理焦虑40例(90.91%)和导管堵塞42例(95.45%),均高于缓解期的10例(52.63%)、11例(57.89%)、10例(52.63%)、12例(63.16%)、13例(68.42%)和12例(63.16%)(χ2=47.697、24.137、16.168、14.262、15.611、31.764,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选择缓解期时机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相较于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可能性较低,对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出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UVC)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鄂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UVC的7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循证组UVC穿刺耗时、开始喂养时间短于常规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循证组非计划性拔管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循证组家长对护士专业水平、技能熟练度、服务态度、风险防范及健康教育的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循证护理在新生儿UVC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穿刺耗时与开始喂养时间,延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PICC导管维护的效果.方法:在入住监护室内留置PICC导管患者中,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的8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B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发生PICC导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PICC导管维护的效果.结果:发现集束化护理有效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导管巡查制度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5-2014.4月间我院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实施PICC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对照组113例,观察组实施导管巡查制度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ICC留置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巡查制度的实施,可显著增加PICC留置时间,降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对临床进行PICC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荣  王静 《重庆医学》2007,36(3):251-25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两种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特点、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流速.结果 PICC组成功率95.4%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成功率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11、 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4%、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ICC组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结论 两组置管比较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互补使用.PICC更适合癌症患者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导管留置时间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393例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3例中50例(12.7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并发症;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和年龄并无直接关系(P>0.05);将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血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静脉血栓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在老年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病史是预测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神经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神经外科15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6例均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76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阻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术在长期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用于长期大量输液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将需长期大量输液(长期≥15d,每日补液量≥2500ml)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PICC,对照组50例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留置时间PICC组长于浅静脉组,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PICC组低于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用于长期大量输液患者,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效能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00例,2012年5月前纳入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及以后纳入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健康教育方案.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ESCA表的自护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疾病健康知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自我效能量表不适症状管理、自我护理任务管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依从性问卷调查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最大流速变化值、月均非计划性导管维护次数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认知行为干预、互动自我护理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PICC置管期间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效能,降低导管阻塞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40例行PICC置管或CV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n=140)与CVC组(n=100),所有患者均针对拔管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ICC组拔管例数显著少于CV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9.06±5.47)d,CV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11±6.14)d,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能,结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4例需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内容分组,将行常规护理的92例分作对照组,将另外行规范化护理的92例分作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外周血培养显示阳性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护理,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感染率,对减少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及确保治疗的顺利性等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浅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更合适地化疗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某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肿瘤化疗患者68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浅静脉留置针组,其中PICC组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化疗,对两组患者置管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ICC组疼痛发生率低,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浅静脉留置针组,导管留置时间比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且留置的时间越长,差异越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可以避免对患者周围血管的损伤,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生理、精神、心理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的状态,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脐静脉置管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 序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入住笔者科室,在生后4天内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早产儿共413例,UVC+PICC组为出生24小时内置入UVC,并在留置4~10天后拔除并序贯置入PICC的早产儿共120例,分析其置管使用情况(导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PICC组为同期出生后4天内单纯使用PICC置管的早产儿,与UVC+PICC组进行1∶1匹配,共120例,收集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体重增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并发症的差别。结果 UVC+PICC组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明显高于PICC组(P<0.05),UVC+PICC组与PICC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C+PICC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PICC组(P<0.05)。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VC序贯PICC使用相较于仅使用PICC未增加导管相关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且平均每日体重增长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