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感染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烧伤痂下水肿液的细菌感染来源。方法 收集临床痂下水肿液标本27份,普通培养后,以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同时作同一部位或相邻部位创面分泌物细菌鉴定行比较。结果 (1)痂下水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10/27),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23/27);(2)痂下水肿液10份阳性结果中创面培养结果同时阳性的有9份,细菌种类一致者为70%(7/10),不相同者为20%(2/1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烧伤痴下水肿液的细菌感染来源。方法收集临床痴下水肿液标本27人份,普通培养后,以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同时作同一部位或相邻部位创面分泌物细菌鉴定行比较。结果(1)痂下水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10/27),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23/27):(2)痂下水肿液10份阳性结果中创面培养结果同时阳性的有9份,细菌种类一致者为70%(7/10),不相同者为20%(2/10):(3)痂下水肿液中检出细菌以G杆菌为主60%(6/10),亦可见G+球菌,30%(3/10)和混合生长者10%(1/10)。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痴下水肿液细菌主要来自创面,但也有少数来源不明确,可能与内源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志清  王甲汉  任加良  黄苏宁 《广东医学》2003,24(12):1336-1337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sera)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ELISA和原住杂交动态检测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刺激健康人PBMC后,TNFα及IL-8 mRR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8含量。结果 烧伤痂下水肿液刺激PBMC后1h,TNFα mRR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即升高达峰值,而IL-8 mRR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在刺激后4h达峰值。结论 烧伤痂下水肿液可活化PBMC,并刺激PBMC表达和分泌TNFα和IL-8,从而在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静  周一平 《广东医学》2001,22(6):498-499
目的 通过观察烧伤痂下水肿液 (ST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合成分泌NO和ET的影响 ,以进一步阐明STF在烧伤早期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分别含有 2 0 %体积的STF、烧伤患者血清 (BPS)和健康人血清 (HHS)的RPMI 16 40培养液共同培养 2 4h后 ,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和ET含量及ET/NO。结果 STF组、BPS组、HHS血清组的NO值分别为 92 .78± 10 .49,90 .96± 19.5 8,5 0 .43± 9.13;ET值分别为 2 6 2 .2 5± 2 8.46 ,16 8.83± 11.30 ,5 8.37± 11.47;ET/NO值分别为 2 .82± 0 .42 ,1.85± 0 .31,1.15± 0 .2 6。STF组、BPS组的NO ,ET ,ET/NO值均显著高于HHS组 (P <0 .0 1) ;STF组的ET和ET/NO值显著高于BPS组 (P <0 .0 1) ;STF组与BPS组的NO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TF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而参与烧伤早期微循环障碍 ,其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强于烧伤血清。  相似文献   

5.
陈静  任加良  周一平 《广东医学》2000,21(11):923-923
痂下水肿液(subeschartissuefluid,STF)被称为“生物活性库”,含有高于血浆水平的内毒素、TNF-α等活性物质[1]。临床上,烧伤患者在水肿液吸收阶段常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呼吸增快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阐明STF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我们观测了STF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表1 STF及HHS对巨噬细胞活性与TNF-α及IL-1的影响x±s组  别n细胞活性(A值)TNF-α(pg/ml)IL-1(A值)STF组6  622.5±75.5  145.15±22.91  0.790±0.044HHS组6436.2±73.876.55±9.720.632±0.125空白…  相似文献   

6.
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于痂下水肿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痂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 采有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最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h,24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  相似文献   

7.
荣新洲 《广东医学》2004,25(10):1116-1118
随着烧伤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烧伤救治过程中的许多难题陆续被攻克,许多复杂的发病机制也纷纷被发现和掌握。作为烧伤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副产品——烧伤痂下水肿液,在烧伤后的较长时间内一直存留于机体,其对机体的影响也逐步被广大烧伤医务工作者所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米卡星于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单剂使用后在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10例严重烧伤早期患者在60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m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痂下水肿液,利用TDx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显示-静脉滴注400mg阿米卡星后,痂下水肿液药物浓度一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最佳,阿米卡星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4.35±1.66)h,t1/2β=(80.04±9.52)h,Vc=(13.17±1.32)L,AUC=(1802.49±285.68)μg·h·ml-1,CLs=(0.2272±0.0383)L·h-1.结论 阿米卡星在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的总体清除率明显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为正常健康者血清半衰期的(28.20~44.78)倍,单剂使用后其有效抗菌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说明早期短程用药即能长时间潴留在第三间隙,在创面基底和创周形成有效的抗生索屏障,有利于防治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痴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最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h,24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探讨烧伤血甭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烧伤血清痂水肿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同孵育12、24h后,采用Annexin-V-Fluos(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标记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和坏死百分率。结果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同孵育12h后,即出现凋亡和坏死增多,24h后凋亡和坏死进一步增加。结论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均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汤伤豚鼠痂下水肿液诱导肝细胞凋亡和坏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ubeschar tissue fluid (STF) on postburn damage of the hepatocytes. METHODS: In vitro cultured hepatocytes from normal guinea pigs were incubated with STF collected from guinea pigs with burn injury covering 30%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Stained with Annexin-V-Fluos (A-V) and propidium iodide(PI), the hepatocytes were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ry for apoptosis and necrosis at both 12 and 24 h after incubation. The activities of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in the culture medium were also assayed. RESULTS: Incubation with STF induced apoptosis and necrosis of the hepatocytes and elevated activities of ALT and LDH in the culture medium. CONCLUSION: STF induces apoptosis and necrosis of hepatocytes, 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ostburn organ dama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烧伤痂下水肿液(STF)在诱导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建立Ⅲ°30%体表总面积(TBSA)烫伤的豚鼠模型并提取其STF,将STF与正常肝细胞共同孵育12、24h后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百分率,同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STF刺激肝细胞12h即可诱导肝细胞凋亡与坏死,随着刺激时间延长,肝细胞凋亡及坏死率增加,且肝细胞培养液中 LDH和ALT的活性进一步增强。结论烧伤后STF可诱导肝细胞凋亡与坏死,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性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达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中髓过氧化物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化及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 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结果 健康人PMN在STF刺激1 h后,培养液中MPO活性即迅速升高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同时,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也迅速升高达峰值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结论 STF可活化PMN并刺激PMN表达CD11a/CD18和CD11b/CD18,STF对烧伤后PMN致组织损害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兔烧伤后血浆内毒素和丙二醛水平及早期切痂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复制创面绿脓杆菌感染,背部Ⅲ度30%体表面烧伤的家兔动物模型,动态检测烧伤动物血浆内毒素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烧伤创面及感染是血中内毒素和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早期切痂能降低血内毒素和MDA水平。对内毒素影响氧自由基形成及早期切痂影响血中内毒素和MDA水平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 概述 早在20世纪20年代皮肤移植技术快要成熟时Gillies 就敏锐地发现了早期切痂植皮可能在烧伤治疗中起一定的 作用,1942年Young进行了最早的临床尝试:为一背部大范 围三度烧伤病人在受伤当天做了创面切痂和植皮,17d便痊 愈出院,50年代Brwn采用了大面积切痂,大张异体皮覆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复制创面绿脓杆菌感染、背部Ⅱ度30%体表面积烧伤的家兔动物模型,动态检测了烧伤动物血浆内毒素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烧伤创面及感染是血中内毒素和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早期切痂能降低血内毒素和MDA水平。对内毒素影响氧自由基形成及早期切痂影响血中内毒素和MDA水平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前和术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以探讨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在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防治的机理。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4天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测定20侧严重烧伤病人血浆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结合体外内皮细胞培养,将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h,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和培养液中LDH、6-keto-PGF1α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较术前1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孵育24h后,培养液中LDH和6-keto-PGF1α量均较术前烧伤血清的低,光镜下见内皮细胞变形、坏死也较术前烧伤血清所致显著减轻。实验提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可有效降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从而能有效防治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我院1976年5月至1980年12月应用中药复方儿茶酊制痂,焦痂开窗痂下植皮的方法治疗1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全组14例中,烧伤面积最大者81/93%(三度/总面积),最小者36/52%,平均为50.7/75.5%。药痂保留时间最短者26天,最长者60天,平均在40天左右。首次痂下植皮时间最早为伤后12天,最迟者为18天。14例中12例顺利治癒,治癒率为85.7%。痂下皮片成活率平均90%左右。本文认为中药制痂,痂下植皮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新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特殊麻醉,不需大量输血和大量异体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刘洋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181-182
目的讨论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方法采用削痂植皮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结论削痂术是在烧伤早期用辊轴取皮刀或其他取皮刀,将深度烧伤的坏死组织削除,使成为健康或近乎健康的创面,然后用皮片覆盖或生物敷料、敷料包扎,达到封闭创面的目的.由于去除了坏死组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减少或避免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创面愈合.有人认为深Ⅱ度烧伤如果将坏死组织削除至濒死状态的真皮层,并立即覆盖自(异)体皮,则在渗出的血浆营养成分通过濒死真皮组织而弥散于植皮片的同时,可使濒死的真皮层复苏.此外,由于保存了部分真皮组织,使植皮愈合后的瘢痕少,皮肤较柔软,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