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母胎界面MCP-1表达异常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绒毛、蜕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异常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的关系。方法:选取UERSA患者30例(UERSA组)以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MCP-1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MCP-1蛋白的含量。结果: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均有MCP-1mRNA的表达;UERSA组绒毛、蜕膜组织中MCP-1mRNA的表达量(1.96±0.39,3.67±0.98)均较正常早孕组(1.42±0.28,1.90±0.85)显著升高(P<0.01);UERSA组血清MCP-1蛋白含量为85.74±12.31pg/ml,较正常早孕组(59.41±9.70pg/ml)显著升高(P<0.01);血清MCP-1蛋白的含量与绒毛、蜕膜组织中MCP-1mRNA的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595,0.655)。结论MCP-1表达于早孕母胎界面,绒毛、蜕膜组织MCP-1mRNA高表达可能与UERSA的发病机制有关,提示血清MCP-1升高在胚胎停育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血清、蜕膜和绒毛组织中IL-2、IL-10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探讨其免疫学机制,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IL-2、IL-10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2、IL-10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局部表达。结果: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血清中IL-2的浓度为(12.31±2.64)pg/ml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的(5.74±1.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的浓度为(7.97±3.02)pg/ml与正常早孕组的(17.6±5.1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IL-2比值为(0.71±0.39)与正常早孕组的比值(3.37±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浓度与复发性流产组中不同流产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在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细胞胞浆和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IL-10在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细胞胞浆和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结论:IL-10有利于妊娠的顺利进行,而IL-2增多可能对妊娠有害。Th1/Th2细胞平衡向IL-2偏移时可能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探讨正常早孕妇女和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早孕妇女之间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趋化因子12(CXCL12)的表达,了解CXCL12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30例正常早孕妇女和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早孕妇女绒毛及蜕膜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早孕妇女与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妊娠早期绒毛及蜕膜组织中CXCL12的表达下降,可能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 lt-1)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外周血及绒毛中表达水平,探讨sF lt-1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0例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患者和30例正常早孕孕妇血清VEGF及sF lt-1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孕妇绒毛组织VEGF mRNA及sF l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组与正常早孕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2637.50±2145.09)ng/L和(982.67±675.47)ng/L,血清sF lt-1水平分别为(13 796.67±11 917.08)ng/L和(3 540.67±2 989.80)n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绒毛组织VEGF mRNA及sF lt-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及sF lt-1表达异常与复发性流产具有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RS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巨噬细胞B7-1、B7-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蜕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1、B7-2及Th1/Th2比率失衡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流产组)和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和巨噬细胞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20.41±3.32)、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21.57±1.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27.82±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63,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9016,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B7-1表达水平增高、B7-2表达水平降低与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VEGF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0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分布,并以20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RSA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结论:VEGF在早期妊娠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RS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孕妇女和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早孕妇女绒毛、蜕膜组织的表达及在血清中的水平,了解两个因子与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妊娠妇女血清中NGF、VEGF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NGF、VEGF在两组妊娠妇女绒毛、蜕膜组织的表达,并对两组妊娠妇女绒毛、蜕膜及血清中的NGF与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GF、VEGF在复发性流产组孕妇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GF、VEGF在复发性流产组、正常妊娠组血清中的水平呈正相关(r1=0.965,r2=0.733,P均0.05),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r3=0.378,r4=-0.049,r5=0.542,r6=-0.175,P均0.05)。结论 NGF、VEGF对正常妊娠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选择60例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不明原因流产组)和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其绒毛及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NOS和HIF-1的表达.结果:iNOS在不明原因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IF-1在不明原因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绒毛及蜕膜局部微炎症状态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有复发性流产(RSA)史妇女和正常早孕妇女的早孕妇女绒毛、蜕膜组织的表达及在血清中的水平,研究VEGF和NGF与妊娠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妇产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妊娠妇女血清中VEGF、NGF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NGF在两组妊娠妇女绒毛、蜕膜组织的表达,并对两组妊娠妇女绒毛、蜕膜及血清中的NGF与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NGF在复发性流产组孕妇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降低(P<0. 05),VEGF、NGF在复发性流产组、正常妊娠组血清中的水平呈正相关(r1=0. 957,r2=0. 746,P均<0. 05),而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3=0. 381,r4=-0. 047,r5=0. 556,r6=-0. 168,P>0. 05)。结论 VEGF、NGF有促进胎盘血管形成的作用,两者在促进胎盘血管形成方面呈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RSA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与正常早孕蜕膜CD8和颗粒酶B的表达,从蛋白水平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蜕膜CD8和颗粒酶B蛋白表达,采用双盲法随机取5个视野,400倍下观察蜕膜组织处阳性细胞,计数后取其平均数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早孕相比,URSA组蜕膜组织处颗粒酶B表达明显升高(P<0.01);CD8的表达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孕期蜕膜组织颗粒酶B蛋白表达异常是URSA的机制之一;颗粒酶B死亡途径可能是早期诱导URSA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以及应用B族维生素和叶酸对复发性流产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复发性流产组48例,正常妊娠组30例,正常育龄妇女组30例,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反复流产早孕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育龄妇女组(P〈0.05);反复流产中孕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Hcy水平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复发流产早孕组经过治疗后,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流产发病有相关性,实施合理的干预后可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徐又先  陈广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77-3280
目的:检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和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探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以50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组,5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正常早孕组)和20例健康妇女(健康非孕组)为对照组。检测血浆TNF-α、hs-CRP、IL-6等炎症反应产物和8-isoprostane、MDA、ox-LDL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浓度。结果:研究组血浆8-isoprostane、ox-LDL的浓度分别为(148.27±39.35)pg/ml、(689.15±152.06)μg/L,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MDA为(5.13±0.12)μmol/L,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hs-CRP、IL-6的浓度分别为(23.53±11.35)pg/ml、(3.84±1.26)mg/L、(28.72±17.38)pg/ml,均高于正常早孕组〔(11.45±6.82)pg/ml、(1.82±1.25)mg/L、(16.79±11.19)pg/ml,P<0.05、P<0.01、P<0.05〕和健康非孕组〔(8.86±1.39)pg/ml、(1.46±1.02)mg/L、(13.35±4.01)pg/ml,P<0.05、P<0.01、P<0.01〕;正常早孕组也稍高于健康非孕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流产患者8-isoprostane及ox-LDL均与hs-CRP、IL-6、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MDA与hs-CRP、IL-6、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失衡和微炎症状态的加剧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干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可能有利于控制早期不明原因流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静脉点滴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筛查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47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静脉点滴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和对照组(25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成功率观察组(89.36%)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静脉点滴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成功率较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正常早孕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水平,探讨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Flt-1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35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患者和35例正常早孕孕妇血清VEGF及其sFlt-1水平。结果: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患者血清VEGF及其sFlt-1水平较正常早孕孕妇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VEGF及sFlt-1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封闭抗体在正常生育、早初孕及孕育不良妇女人群中的分布,探讨早初孕妇女封闭抗体的产生规律。方法:将514例患者分为健康早初孕、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继发性不孕、偶发性自然流产、正常生育产后妇女共5组。应用ELISA法检测各病例组血清中的封闭抗体(black antibody,BA)定性和定量结果。结果:BA的阳性率分别是:早初孕组50.9%(108/212),URSA组26.8%(22/82),继发不孕组42.9%(48/112),偶发性自然流产组70.4%(38/54),产后组88.9%(48/54);各组BA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65,P<0.001),早初孕组与URSA组(χ2=13.940,P<0.001)、产后组(χ2=25.551,P<0.00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与继发性不孕(χ2=1.919,P=0.166)和偶发流产组(χ2=6.560,P=0.01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初孕组妇女在5、6、7、8、9、10孕周BA的阳性率及BA定量结果秩均值分别是:52.2%、52.7;51.9%、57.4;54.2%、52.3;37.5%、51.9;61.5%、53.2;33.3%、43.5。早初孕组各孕周B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70,P=0.484);各孕周BA定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1,P=0.974)。早初孕组和产后组BA定量结果的秩均值分别是61.5和88.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8,P=0.001)。结论:BA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产后组、偶发性自然流产组、早初孕组、继发不孕组、URSA组。URSA的发生与BA的缺失有关,继发性不孕和偶发性自然流产与BA的缺失无相关性。随着妊娠的进行,封闭抗体的生成和浓度逐渐增强,在孕早期则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21~42岁、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患者5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年龄相当、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患者32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淋巴细胞注射及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保胎治疗。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89.47%,对照组为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Notch1+调节性T细胞和CD4+FoxP3+调节性T细胞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中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复发性流产和正常妊娠动物模型中雌性小鼠CBA/J脾细胞CD4+CD25+Treg、CD4+FoxP3+Treg和CD4+Notch1+Treg的表达百分率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FACS)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妊娠组,在复发性流产中CD4+CD25+Treg表达百分率减少、CD4+FoxP3+Treg表达百分率减少、CD4+Notch1+Treg表达百分率增加。结论:Notch1增加与FoxP3表达减少相关,CD4+Notch1+Treg的表达百分率增加可能是URS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和NK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被动免疫25例和主动免疫38例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者进行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和NK细胞含量的检测比较,同时以2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Th2型细胞因子IL-10显著下降,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治疗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NK细胞含量明显下调。结论: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治疗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和NK细胞含量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