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消斑,治疗黄褐斑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中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岁。其中单纯黄褐斑31例,黄褐斑伴座疮者20例,黄褐班伴雀斑5例,发病因素为怀孕、月经异常29例,日光强烈照射6例,化妆品用后引起13例,有盆腔炎病史者8例。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为临床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该病56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修订稿)[1]"。1.2一般资料选择2009-10~2010-12我院皮肤科门诊黄褐斑患者56例,均为女性;年龄27~48岁,平均40.76岁;病程2~16年,平均(6.92±4.11)年。2治疗方法(1)FLAT-TOP技术调Q-Nd:YAG(1064nm)激光的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前清洁面部,拍照留档,  相似文献   

4.
关于黄褐斑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的探讨──436例调查分析河南450002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刘爱民主题词黑变病/中医病机,辩证分型笔者自1993年5月~1994年10月对郑州市区十余个单位的436例黄褐斑患者进行了专项填表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5.
黄褐斑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影响容貌,且多与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失眠、慢性肝胆病相关。近年来,我们采用围挂针刺法治疗黄褐斑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治疗观察45例,均为2008年7月一2010年9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全部为女性,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清代顾世澄纂辑之《疡医大全》一书中多家对痤疮、黄褐斑、黑变病等面部疾病的论治经验,经临床观察总结,研制出纯中药制剂面肤康胶囊。从1996年~1997年,治疗面部疾患1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均为门诊病人,所有诊断均依据《实用皮肤科学》。其中痤疮75例,男19例,女56例,年龄15岁~42岁,平均18岁;病程2年~25年,平均8年。妇女面部黄褐斑21例,年龄25岁~45岁,平均36岁;病程1年~7年,平均3年。妇女颜面黑变病等4例,年龄25岁~32岁,平均29岁;病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皮肤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的面部.笔者自2000年2月以来,运用辨病(专病专方)和分型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董菊萍  张欣媛 《陕西中医》2010,31(11):1484-1485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类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56例黄褐斑患者采用加味逍遥散治疗。结果:治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1%。结论:采用纯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难治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2008-2012年,笔者治疗黄褐斑80例,其中40例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自制面膜外敷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按随机原则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女性。其中治疗组40例,年龄32-41岁,平均35.8岁;病程最短的3月,最长的3年。对照组40例,年龄30-41岁,平均36.5岁;病  相似文献   

10.
局部围刺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法治疗黄褐斑85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英 《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1):14-15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多发于面部。笔者采用局部围刺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治疗黄褐斑 8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1 8~ 56岁 ;病程 3个月~ 1 0年 ;肝郁脾虚者 46例 ,气滞血瘀者 2 2例 ,肾阴不足者 1 7例。治疗方法局部围刺 :  相似文献   

11.
高仁美 《四川中医》2009,(10):100-101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56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结果:治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结论:采用纯中药制剂治疗黄褐斑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冯薇  王长华 《河北中医》2012,34(2):195-196
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生在面部的黄褐斑,属于面部黑变病的一种,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相似.2006 -04-2010 - 10,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伴月经不调黄褐斑38例,并与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2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黄褐斑又名"黧黑斑""肝斑""妊娠斑"等,是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一种损容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黄褐斑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中药七百面膜外敷联合逍遥丸、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女性黄褐斑6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搜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黄褐斑专病门诊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100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热导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活血祛斑汤辨证加减配合美白中药热导膜治疗黄褐斑56例。结果:基本治愈29例,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结论:内外配合治疗黄褐斑活血祛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滋养舒活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口服滋养舒活丸,对照组56例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疗程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养舒活丸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杨多 《北京中医》2007,26(9):603-603
黄褐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色素性疾病,发生于颜面部。我科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采用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黄褐斑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7~58岁;病程3周~20年。均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7.
曲巧敏 《中医研究》2011,24(2):43-44
黄褐斑是常见于面部对称性淡褐色或黄褐色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2008年3月—2010年7月,笔者采用逍遥地黄汤[1-2]治疗黄褐斑37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门诊黄褐斑患者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2岁,平均(38.0±1.5)岁;病程最  相似文献   

18.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黄褐斑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玉珍 《河北中医》2008,30(9):975-975
2005-01-2007-12,笔者采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黄褐斑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女29例,男l例;年龄18~40岁;病程3个月.7年.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黄褐斑50例郑君莉笔者多年来以补肾活血法治疗面部黄褐斑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中女42例,男8例;年龄18~55岁,其中40岁以上占41例;病用1~1O年,其中2年以上为多,占25例。全部病例均见颜面中部对称性糊蝶状...  相似文献   

20.
背俞穴药物注射治疗黄褐斑9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锦 《北京中医》1996,(3):28-29
背俞穴药物注射治疗黄褐斑92例疗效观察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100020))张锦关键词黄褐斑,背俞穴,水针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背俞穴水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92例均为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