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的:讨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辨证治疗.结论:在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期及正常白蛋白尿肾脏病变期可按中医燥热阴虚型辨证:存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为主;而临床期则以阴阳两虚(脾肾两虚)为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则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对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纵观近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研究进展,作者发现随着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其基本病机也从阴虚燥热发展为气阴两虚,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肾,病久损伤肾络,虚损脏腑以脾肾为主,可涉及肝脏。在脏腑气血亏虚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瘀、痰、湿、毒病理因素等同时与虚并存,相互作用产生瘀阻血脉、痰瘀互结、水湿潴留、浊毒内停等标实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当于中医之视瞻昏渺、视瞻有色、云雾移晴、暴盲,其病理基础为阴津亏少、燥热内灼、正气虚弱。阴虚、燥热、气虚皆能导致血行不畅,瘀阻眼络,血液外溢,留阻于视衣形成血瘀。  相似文献   

4.
居来提 《农垦医学》2003,25(4):269-270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水肿”范畴 ,系在糖尿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糖尿病病程日久 ,久病必虚 ,久病及肾 ,久病必瘀。脾肾两虚 ,水精输布失常 ,气化不利。发病之出以阴虚为本 ,涉及肝肾 ;病变后期 ,阴损及阳 ,伤及心脾。脾肾等脏腑虚损 ,痰瘀互结 ,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糖尿病肾病是属本虚标实之证 ,脏腑虚损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血瘀的含义 ,提出了治疗血瘀证的新看法。1 糖尿病肾病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阴虚、燥热、气虚之象 ,阴虚燥热为其主要证型。如《临证指南医案 .三消》 :“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中医学统一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在总结临床实践基础上发现消渴病肾病以肾络瘀痹为病机核心,并贯穿于消渴病肾病的始终.而肾元虚损,与湿、热、毒、痰、瘀互结,形成肾络瘀痹的不同特点.早期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主,逐步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偏重,或脾肾气虚,甚至出现气虚涉及阳虚之证.消渴病肾病蛋白尿是肾气虚损害的标志,患者蛋白尿量越大,脾肾气虚越明显,随着蛋白尿量越大,水肿显现,脾肾阳虚病机转换越显著.消渴病肾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治疗重在通络保肾;利水消肿注重提壶揭盖、活血利水;病情稳定也需调理脾胃、清理胃肠.形成通络保肾复方系列经验方,中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脾肾亏虚、阴虚燥热、瘀血阴络入手,辨证使用调补脾肾、清热除燥、活血化瘀三法,达到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改善肾小球微循环障碍,控制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进展,将糖尿病肾病控制于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孙丰雷教授认为糖尿病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理基础,迁延日久致脾肾亏虚,瘀血阻络,继发糖尿病肾病,治疗当以补气健脾、补肾固涩、活血化瘀、清热燥湿为法,本文简要介绍孙丰雷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的中医主证型及其与血清中微小核糖核酸133(miR-133)、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接受治疗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研究对象的临床分期以及中医证型,检查血清中miR-133、Scr、BUN、Cys-C及CTGF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和气阴两虚,糖尿病肾病Ⅲ期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糖尿病肾病Ⅳ期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和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Ⅴ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和阴阳两虚患者血清中Scr、BUN、Cys-C及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阴虚燥热患者,miR-133均低于阴虚燥热患者(P 0. 05);脾肾气虚和阴阳两虚患者血清中Scr、BUN、Cys-C及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气阴两虚患者,miR-133低于气阴两虚患者(P 0. 05);阴阳两虚患者血清中Scr、BUN、Cys-C及CTGF水平显著高于脾肾气虚患者,miR-133均低于脾肾气虚患者(P 0. 05)。中医主证型与患者血清中Scr、BUN、Cys-C及CTGF呈正相关,与患者血清中miR-133呈负相关(P 0. 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主证型转归顺序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且中医主证型与血清中miR-133、Scr、BUN、Cys-C及CTGF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先秦两汉时期至明清时期的中医经典及各医家著作,研究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并总结其规律。糖尿病肾病(DN)病因可以概括为:体质因素:五脏柔弱,脾肾为主;生活因素:数食甘美、嗜酒无惮,快情纵欲、房事过度,久服丹石、燥热内生;情志因素:肝郁化火,心境愁郁;外感因素:外感六淫,毒邪侵害等几大方面。糖尿病肾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病机之本,瘀血阻络为病机之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肾病其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失调;标实多为燥热、湿浊、瘀血、水毒。根据疾病所处的病理阶段及临床表现,可分为阴虚燥热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肾阳衰微证等6型,治疗上强调早期治疗,辨证施治,兼顾标本虚实,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使病情长期稳定,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特点。【结果】(1)中医病位:肾的证素积分最高,其次为脾和经络;肾、脾、经络的证素积分与肝、心、肺、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病性:实性证素主要为痰、血瘀、湿,其比率为痰>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和阳虚,其比率为阴虚>气虚>阳虚。(3)证素分布:肾病中阴虚证素积分最高,脾病中气虚证素积分最高,经络证素中血瘀积分最高。【结论】肾、脾、经络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位;本病虚证以阴虚、气虚和阳虚偏重,实证以痰、血瘀、湿偏重;临床多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医理论,对糖尿病肾病进行了辨证分型和施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由消渴病迁延日久转变而来,其基本病理是阴虚燥热发展成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之证,临床上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滞、阴阳两亏为常见证型,提出了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脾肾亏虚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之本,瘀血阻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之标,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健脾补肾化瘀降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医理论对糖尿病肾病(DN)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现代医学对DN的研究与中医研究上的共同之处,指出DN辨证治疗上应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肾为先天之本,肾气阴虚是关键,首应滋阴补肾;脾为后天之本.必健脾益气,使生化有源;痰浊湿热瘀血阻络,应化瘀降浊以治其标,因此临床运用健脾补肾化瘀降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病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分析法收集18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分为4组,观察比较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水平。结果 1.证型分布:阴虚燥热组27例(14.4%),气阴两虚组60例(32.1%),脾肾气虚组59例(31.6%),阴阳两虚组41例(21.9%);2.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各证型中按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呈逐步增高的趋势。3.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病中医各证型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燥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燥热组及脾肾气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水平仅在阴阳两虚组与各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随着中医证型的演变,肾功能出现逐步恶化,中医证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诊断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尿中微量蛋白,继而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终末期尿毒症,在从肾脾立论的基础上,多为气阴两虚所致,兼有瘀血、水湿、痰浊诸邪阻伤肾络,正虚邪实,脏腑皆虚,"痰、瘀、毒"为其致病之要因。脏腑内虚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尤以脾肾亏虚为根本,血瘀痰浊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特点,且血瘀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2型糖尿病患者302例,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按中医证型分组,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CysC、Hcy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升高明显,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相对较低,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大于单项检测阳性率;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发生率最高(46.75%),其次为阴虚燥热(33.13%)及脾虚湿困(20.12%),3组与对照组比较CysC、Hcy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燥热组和气阴两虚组患者的CysC、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组与阴虚燥热和气阴两虚组比较CysC、Hcy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CysC、Hcy升高明显,且联合检测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率,其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水分清饮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各证型组的治疗规律。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66例进行治疗观察,其中治疗组按中医证型进一步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和阴阳两虚组进行观察。对照组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西药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滋水分清饮;观察周期为3个月。观察中医症状积分、血β2微球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差异,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根据中医症状积分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治疗组中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均显著降低,分别为(2.14±1.59)mg/L、(0.36±0.56)mg/L、(73.80±47.89)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4个证型分组治疗后,血β2微球蛋白在各组均有降低,阴虚燥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尿β2微球蛋白在阴虚燥热组、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滋水分清饮能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早期肾损害血、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对于气阴两虚、脾肾气虚患者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医的病理改变、主要特殊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表现来诊断,将糖尿病肾病分为四期:糖尿病肾病前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期、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证型分别为:前期,肺脾气虚、肾阴受损;早期,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血瘀络阻;中期,肾阴亏虚、阴损及阳、络脉瘀阻;晚期,肾阳虚、血瘀络阻、肾元衰败、心肾两虚。在行之有效的现代疗法下,利用中医药的辨证论治、调整机体失衡的优势,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辩病辩证相结合,标本兼治,能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湿瘀阻络为标,强调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湿、瘀贯穿病程始终。临证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能有效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